• 动词事件结构与汉语时体意义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动词事件结构与汉语时体意义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4.45 5.9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樊洁|责编:林郁郁

出版社新华

ISBN9787516665077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739829

上书时间2024-05-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现代汉语体范畴是语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与之相关的体标记意义与功能、动词事件结构是长期以来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深入理解“着”“了”等体标记的意义、功能和用法,对理解汉语的体范畴和体意义有重要价值。以往研究对我们认识体标记以及汉语体范畴具有开创性贡献和拓展性贡献。正是基于前人无数具有创新意义的独特见解,本研究才能在一些方面进一步拓展,做一些具体而微的工作。比如,对与体标记共现动词的情状特征和事件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观察体标记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的真实活动状态,包括对共现动词在动词情状及其他语义特征方面的限制和要求,与不同动词共现时所表达的不同语法体意义,体标记所表达的不同语法体意义之间的差异和分类标准,等等。开创性贡献属于前辈与时贤,本书限于能力和视野更侧重从细微处入手,遵循由现象到规律的自下而上的观察路径,力图从词汇组合能力的纷繁现象中梳理和归纳出一些规律性表现,并加以证明。由于汉语体标记中与“着”共现的动词类型为多样、构成为复杂,因此本书将以体标记“着”为重点,讨论与之共现动词的事件结构及相关的时体意义,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动词情状类型的重新分类。本书在吸收继承Vendler(1957)事件结构四分方法理论精神的前提下,借鉴了Pustejovsky(1991)的事件结构三分理论,进一步调整并简化了动词情状分类的标准。将过去存在内在重复相互蕴含的三项参数,即[持续性][动态性]和[终结性]进行了合并简化,以[均质性]和[时间性]两项参数为依据,对《汉语动词用法词典》的2117个(项)动词进行情状分类。将全部动词分为状态动词(state)、过程动词(process)和变化动词(transition)三大类共计11小类,建立起以[均质性]和[时间性]为参照的动词情状连续统。

 

第二,动词与“着”共现情况的全面考察。将2117个(项)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与“着”的共现情况进行逐类逐一检验,通过观察不同动词加“着”的各种表现,包括能不能加“着”,加“着”表示什么样的语法体意义,不能加“着”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不仅能够看到“着”在不同共现情况下的意义和功能,还能看到不同动词在语义特征上的差异。比如,真状态动词(V11)(如“爱”“愁”“有”“了解”“担心”等)具有[ 过程性]和[-过程性]的二元特征,既可以表示过程又可以表示属性,加“着”的作用在于突显其“过程性”。又如,变化动词(V3)没有延续性,却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与“着”共现表达不同的语法体意义。这是因为这类变化动词既编码过程也编码变化,加“着”突显“过程性”,表示的是动词所表变化到来之前的过程。不能加“着”的真变化动词有“剪除义”“断离义”“终结义”“达成义”四类。

 

第三,归纳“着”所表达的四种语法体意义。通过前述两项工作发现动词加“着”总共可以表示五种不同的意义,包括四种语法体意义和一种过渡性的复数事件意义。划分这几种不同意义的依据是不同情状的动词加“着”后所呈现的不同事件进程。其中,进行体所呈现的事件进程是,主体处于动词情状的内部,表示一种已经开始尚未结束的持续状态;反复体所呈现的事件进程是,主体处于通过单个动词情状不断重复所形成的持续状态之中;持续体呈现的事件进程是,主体处于动词情状结束以后的遗留状态之中;复数事件呈现的事件进程是,主体处于单个动词所表事件不断重复所形成的持续性状态之中;惯常体所呈现的事件进程是,主体处于单个动词所表事件有规律、经常性重复所形成的可预见的持续性状态之中。

 

第四,详细分析了不同语法体对动词语义的要求。进行体(包括过程动词加“着”和状态动词加“着”)要求动词必须具备[持续性]情状特征;反复体要求动词具有[量标性]和[非事件性]语义特征;持续体要求动词具有广义[结果义],而不限于前人研究中所说的[附着义];复数事件和惯常体要求动词具有[事件化]或[状态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了”和“过”一并纳入考虑。汉语时体意义呈现出明确的系统性分工:“了”作用于某种状态质变节点,表示状态的变化(进入某种状态或脱离某种状态)。“着”主要表示处于事件进程之中和事件结束后持续阶段的无变状态之中。“过”则是一种远时距离的完结体视角。因此,如Smith(1991)和戴耀晶(1991)所谈到的“内外视点”,“着”并不完全是内部视点,“了”也不完全是外部视点,“过”才是真正的外部视点。

 

本书在论证过程中坚持形式和语义的双重判定标准,以词汇体为基础,以语法体为核心,以结构式为边界,综合考察了动词事件结构和汉语体意义之间的关系。“了”“着”“过”三个典型语法体标记在体范畴系统中有明确分工,分别对应着事件情状的变化、无变和完结。体标记表示不同的语法体意义时对动词的情状类型和事件特征有明确的语义限制。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部语言学研究专著,聚焦汉语动词的事件结构类型及其与汉语体标记的互动关系。首先,对2000多个常用动词的事件结构进行分解和分类;其次,在其基础上考察“着”“了”等常用体标记与不同事件类型动词互动的时体意义:第三,通过几个汉语的典型句式考察动词事件结构和体标记在语句中的表现进一步考察事件结构与体标记的互动关系;后,提出体标记与动词事件结构以及其他动词语义特征的选择限制关系。



作者简介

樊洁,1981年2月生,四川西昌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博士,中国语言学会会员,现任职于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与和省部级项目 11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1.1.1  动词事件结构
    1.1.2  体标记的语法意义
  1.2  研究重点和难点
    1.2.1  动词情状分类的建立
    1.2.2  体标记语法意义的分列和分工
    1.2.3  体标记选择动词的语义要求和限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关于事件结构的研究综述
    2.1.1  事件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
    2.1.2  事件结构的词汇语义研究
  2.2  语法体研究述评
    2.2.1  “体”和“时”的剥离
    2.2.2  “体”的语法形式的拓展
    2.2.3  “体标记”的确立与研究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2.3.1  体标记研究存在的问题
    2.3.2  事件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动词事件结构与情状类型
  3.1  动词的事件时间特性与动词情状分类
    3.1.1  时间性与均质性
    3.1.2  分类标准的承继
    3.1.3  分类描写的深度和细粒度
    3.1.4  分类操作与形义验证
  3.2  动词情状的三分模式
    3.2.1  状态动词(state verb):[-时点性]+[绝对均质]
    3.2.2  V2过程动词(process verb):[时段]+[相对均质]
    3.2.3  V3变化动词(transition verb):[时点]+[-均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着”的时体意义
  4.1  状态动词(state verb)与体标记的共现情况
  4.2  过程动词(process verb)与体标记的共现情况
    4.2.1  进行体——“V着1”
    4.2.2  反复体——“V着2”
    4.2.3  持续体——“V着3”
    4.2.4  一般性复数事件——“V着4”
    4.2.5  惯常体——“V着5”
    4.2.6  小结
  4.3  变化动词(transition verb)与体标记
    4.3.1  准变化动词与体标记
    4.3.2  真变化动词与体标记
    4.3.3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词事件结构与时体意义
  5.1  “V着”表进行体
    5.1.1  进行体“V着”的动词
    5.1.2  进行体“V着”的典型句式
  5.2  “V着”表反复体
    5.2.1  反复体与“V着”的歧义
    5.2.2  反复体的动词
    5.2.3  反复体动词的语义特征
  5.3  “V着”表持续体
    5.3.1  持续体的典型句式
    5.3.2  持续体的动词
    5.3.3  “附着义”动词的概念结构
    5.3.4  “附着义”动词的事件结构与句法表现
    5.3.5  “附着义”动词的编码模式
    5.3.6  小结
  5.4  “V着”表示复数事件和惯常体
    5.4.1  复数事件及其动词语义
    5.4.2  惯常体及其动词语义
  5.5  体标记的语法意义
    5.5.1  “着”的时体意义
    5.5.2  “V了”表状态变化
    5.5.3  “V过”表完结体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体标记语法意义的进一步论证
  6.1  “正在”在体范畴中的分工
    6.1.1  “着”的时体意义
    6.1.2  “正在”的时体意义
    6.1.3  “着”和“正在”的替换理据和限制条件
    6.1.4  余论
  6.2  方言个案中的体标记分工——成都话“倒”和“起”
    6.2.1  “倒”和“起”的分立
    6.2.2  “倒1”和“起1”的语法意义
    6.2.3  其他“倒”“起”的意义及与“倒1”“起1”
的关系
    6.2.4  “倒”和“起”的中和
    6.2.5  小结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动词事件结构与时体意义的实现
  7.1  动词事件结构
  7.2  体标记的时体意义
    7.2.1  “着”所表示的语法体意义
    7.2.2  “着”的语法功能
参考文献
附录动词情状分类词表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语言学研究专著,聚焦汉语动词的事件结构类型及其与汉语体标记的互动关系。首先,对2000多个常用动词的事件结构进行分解和分类;其次,在其基础上考察“着”“了”等常用体标记与不同事件类型动词互动的时体意义:第三,通过几个汉语的典型句式考察动词事件结构和体标记在语句中的表现进一步考察事件结构与体标记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体标记与动词事件结构以及其他动词语义特征的选择限制关系。

主编推荐

体范畴是重要的语法语义范畴,世界各种语言都是通过语法或词汇的不同手段表达不同维度的体意义。其中,词汇体表达动词所示的事件结构,语法体则通过特定的语法手段来表示。本书始终坚持形式和语义的双重判定标准,以词汇体为基础,以语法体为核心,以结构式为边界,综合“着”在词汇层的共现情况和在句法层的意义表现,归纳出“着”的核心意义是“处于某种过程之中”。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