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
  • 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
  • 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2.67 7.1折 32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易胜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19621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548298

上书时间2024-05-24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无数的年轻人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离开家乡奋斗。很多年轻人对无依无靠在异乡奋斗充满了迷茫、无助与孤独,同时又充满对成功的渴望,《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迎合了这一群体的心灵渴求。
本书作者易胜华的经历,是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相对成功”者的奋斗过程,并非成功得高不可攀,在某种程度上,其“成功可以复制”,对读者的人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书素材是作者多年亲身经历,其中从一名实习小律师到知名律所合伙人的成长经过,详实可靠。其中叙述办理的案件过程文笔流畅,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易胜华:江西九江人,2009年至北京发展。现为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事部主任。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导师。2013年被ALB(《亚洲法律周刊》)评为中国顶级诉讼律师TOP10。

目录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
拔剑四顾心茫然
止戈为武
最大的敌人
师父和徒弟
天堂在左,深圳在右
新面孔
闪亮登场
眼泪为你流
虎口脱险
与工商过招
细节决定成败
风流命案
瞳孔里的人影
为梦想,千里行(上)
为梦想,千里行(下)
第一桶金
冲动的惩罚
初恋有毒
血疑
无情的情人
梦想在开花

内容摘要
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作者易胜华在司法ju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ju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
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
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
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
2009年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者再一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的目标是首都。和当初在深圳一样,和大多数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作者举目无亲,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
律师这个职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就像鱼儿离开
了水,几乎是寸步难行。作者终于坚持了下来,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这十年中,从国办律师事务所到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从江西九江来到北京,从只有十几个人小所的普通执业律师,成为拥有几千名律师的全国一流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部门主任,作者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作者把这些成长的历程记录下来,希望对远离故土、追逐梦想的年轻朋友,特别是刚走上法律道路的朋友们,能有一些启发。

精彩内容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我从小生长在庐山南麓、鄱阳湖畔的一个江南小县城里。这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民风纯朴。参加首届司法考试之前,我在县城里有着一份舒适的公务员工作,收入也
还算不错。闲暇的时候,和几个好朋友一起爬爬山,打打牌,喝喝酒,逍遥自在,有滋有味。偶尔,还有几篇附庸风雅的散文发表在报刊上,虽然稿费不多,也能够带给我小小的满足。
转折发生在2000年初。
我心血来潮写了一篇关于“旅游兴县”的万字论文,提出结合时代特点,重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的思路,引起了某位县领导的关注。领导特意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够到旅游第一线去“锻炼”,为全县的“旅游兴县”大战略作出贡献。组织上如此器重,我顿时豪气干云,满口答应。我被一竿子插到底,派到某风景区去做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但是没过多久,那位非常赏识我、让我去“锻炼
”的领导突然调走,临走时也没有给我一个说法。而景区在当年下半年又被承包出去,我一下子成了无靠无依的闲散人员。
这时,县里正在举行“副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我只有十几天的复习时间。七个公开招录岗位,我报考的是竞争最为激
烈的团县委副书记岗位。在将近两百人的考生中,我以笔试第三名的成绩顺利入围面试。在面试中我名列第二,排在第一的是团县委的一名工作人员。最终,这个岗位与我失之交臂。一
时间生活被全部打乱,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领导们让我“服从大局,等候安置”,朋友们则笑话我,一篇卖弄才学的文章,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有劲没处使,有气没处撒,我只能游手好闲,四处游荡。
2001年5月,到一位在检察院上班的同学家串门时,看到他案头有一套《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厚厚的几大本。同学说,他考这个律师证,是为了哪一天不想做公务员了,就去当律师,自由自在。
我想起了当年在学校里教宪法的一位女老师,她同时也是一名兼职律师,经常在课堂上跟我们说起她办的案子。说到高兴处,眉飞色舞;说到伤心处,泪如雨下。那个时候觉得,原
来律师这个职业可以让人如此忘情投入,连一向端庄的女老师都控制不住自己。
当年这位老师建议我也去考律师证,说我比较适合做律师。那时的我年少气盛,认为当公务员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才是最好的出路,没有把老师的建议当回事。现在,我的公务员身份已经变得不明不白,人生理想没有了出路。我决定参加律师资格考试,为自己寻找一条新路。
于是,我买来《律师资格考试用书》,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专心准备考试。7月,我在县司法ju填表报名参加考试。
但是,没几天就传来消息,因我国《法官法》、《检察官法》修改,“律师资格考试”改为“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原定于10月份的考试时间取消,时间待定。虽然考试时间变得遥遥无期,我仍然没有放弃考试准备。
只要不取消律师这个职业,总有考试的那一天。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能否通过考试没有太大的信心。律师资格考试号称“天下第一考”(现在应该是算不上了)。几十万考生
中,不乏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其中有不少在读的硕士、博士,每年考试的通过率都低得可怜。与高考相比,律师资格考试的残酷程度更令人胆战心寒。高考是与普通人的较量,司考则是与高手过招,而我离开学校、不摸书本已有好多年,自认为与法盲无异……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以后,我打定主意,要比别的考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争取在这场艰难的比拼中脱颖而出。从“法盲”的基础重新开始学习,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达到一个律师的水平,必须加油!
从高考的时候开始,我应付考试就有一个屡试不爽的笨办法:抄书、做笔记。我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认真
抄一遍,胜过心不在焉地看十遍。走出校门这么多年,心里已经装进了很多的杂事,书本拿在手里很容易走神,半天时间都翻不过去一页,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做笔记可以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还能加深印象。
由于抄得慢,还可以边抄、边思考,慢慢消化,不会遗漏重要的细节。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最少做了六遍以上的详细笔记。第一遍笔记花的时间最长,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每天进度规定在50页以上。有时,一句拗口而又重要的笔记,我要一口气连抄十遍,直到滚瓜烂熟才罢休。到后来,一些简单易记的内容我就不抄,多看几遍就掌握了。
到开考之前,我用掉的草稿纸已经堆积如山,钢笔写坏了三支,用掉的笔芯更是不计其数,有时一天用掉一支笔芯。
考试用书上被我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各种颜色的笔在书上做的记号层层叠叠,书本上有些地方还贴上了小纸条做归纳。我总算彻底明白了“书越读越厚,然后越读越薄”的道理。到了考试的最后几天,所有的考试内容都被我浓缩在几张A4纸上。凭着这几张密密麻麻的A4纸,我的脑子里就可以迅速展开几大本复习用书的全部详细内容。
司法考试的内容不仅多,而且杂,很容易造成记忆混乱。例如,三大诉讼程序(民事、刑事、行政)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加上行政复议、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等程序,一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脑子里一团糨糊,令人抓狂。在全面复习之后,为了加深印象,我精心制作了不同的诉讼流程表,进行“对比记忆”,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法律关于“期限”的规定,完全靠死记硬背也不行,还要
认真分析立法者的用意。例如:不同的程序中对于期
限有“三天”、
“五天”、“七天”、“十天”、“十五天”等时间规定,这些都是重要
的知识点。为什么通知开庭的时间是“提前三天”而不是“五天”、
“七天”?为什么刑事案件上诉期是“十天”,而民事案件上诉期是“十五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尽量站在立法者的角度,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揣摩作出这种规定的理由,即使想不明白,经过了一番思考,对相关规定的印象也深刻了许多。
P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