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诗人别集丛刊-马曰琯马曰璐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诗人别集丛刊-马曰琯马曰璐集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41.6 7.7折 18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总主编:杜桂萍|校注:方盛良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85641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85元

货号32043099

上书时间2024-05-24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方盛良,1966生,安徽池州人,文学博士,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清代诗文、清代经学与文学。兼任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副主任、《古籍研究》编辑部主任。在研项目有“桐城派经学与文学研究”等。论著有《清代扬州徽商与东南地区文学艺术研究》《方苞“三礼”学著作整理》《“文本于经”:姚永朴坚守桐城派文脉的核心与路径》等。

目录
總目錄

前言

凡例

沙河逸老小稿六卷

嶰谷詞一卷

南齋集六卷

南齋詞二卷

詩歌輯佚

附錄一年譜簡編

附錄二傳記資料

附錄三酬唱集三種

焦山紀遊集

林屋唱酬錄

韓江雅集

附錄四友朋酬贈

内容摘要
《马曰琯马曰璐集》为清初扬州徽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诗文集。本书正文收马曰琯《沙河逸老小稿》六卷、《嶰谷词》一卷,以清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马曰璐刻本为底本;马曰璐《南斋集》六卷、《南斋词》二卷,以清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刻本为底本,并参他本校异。作者另整理附录四种,依次为年谱简编、传记资料、酬唱集三种(焦山纪游集、林屋唱酬录、韩江雅集)、友朋酬赠。通过对“扬州二马”诗词创作及生平事迹的研究,一方面可定位其文学成就,一方面可以点带面,对清代前期徽商在东南地区的文学艺术活动有一个准确清晰的透视。

精彩内容
前言
徽商,作爲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指概念,極明顯地帶有經濟和文化的雙重特徵。就前者而言,徽商在我國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領域中,扮演過特殊的角色,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它的發展演變與當時社會經濟條件密切相關,對徽商的硏究可以使人們從一個側面窺探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狀況。因此,它受到海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人們從經濟、歷史這兩個角度切入,較爲系統地硏究徽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對來說,從文化的角度去硏究徽商要顯得單薄得多。事實上,徽商不僅是經濟和歷史的存在,也是一種文化存在。徽商在創造經濟財富的同時,除了在徽州故里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業績外,還在他鄉寄情文史,並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參與並推動了寄寓地的文化建設,書寫了地方文化史上極其燦爛的篇章。這在清代前期的揚州尤爲突出。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儘管對淮南鹽商頗爲不屑,但也不得不感歎:“然固不能謂其於茲學之發達無助力,與南歐巨室豪賈之於文藝復興,若合符契也。”因此,我們認爲,徽商作爲文化存在所凸顯的意義,就目前徽商硏究情況而論,理應得到重視和彌補。這不僅是因爲任何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存在,更重要的是,只有充分認識徽商與其所在地的文化發生了怎樣的聯繫,並理解這種聯繫的成因和生發的意義,我們才能更全面準確地認識徽商,徽商硏究也纔能得以進一步地全面和深化。
清代前期,揚州徽商文學藝術活動頻繁,表現突出的有江春、程夢星、汪應庚、馬曰琯、馬曰璐、黃晟兄弟和鄭俠如兄弟等,其中尤以馬曰琯、馬曰璐爲典型。馬氏兄弟祖籍徽州祁門,承祖業業鹺於揚。兄馬曰琯,字秋玉,號嶰谷、沙河逸老,生於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卒於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由附生援例候選主事,欽授道銜。弟馬曰璐,字佩兮,號半查、半槎、南齋,生於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卒於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後。由貢生援例候選知州。乾隆元年(一七三六),舉博學鴻詞,不赴試。馬氏兄弟互爲師友,硏習經史文集,旁逮金石字畫,俱以詩名。又築小玲瓏山館,藏書甚富,禮遇寒士,慷慨于公益事業,多善舉義行。因此,馬氏兄弟頗得時名,爲人敬稱“揚州二馬”《揚州畫舫錄》卷四曰:“馬主政曰琯,字秋玉,號嶰谷……弟曰璐,字佩兮,號半查,工詩,與兄齊名,稱‘揚州二馬’。”他們在揚州文化圈中位居中心,組織並參加詩社等多種文化活動,厲鶚、杭世駿、全祖望、汪士慎、閔崋、陳章、金農等皆與其深交。通過對二馬的硏究,一方面可定位其文學成就,一方面可以點帶面,對清代前期徽商在東南地區的文學藝術活動有一個準確清晰的透視。
……三馬曰琯著《沙河逸老小稿》六卷、《嶰谷詞》一卷,今可見最早的版本爲清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馬曰璐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有藏。該版詩詞集合刊,詩集收入之詩起於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止於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共三百餘首;詞集收錄四十餘首。集前依次有乾隆二十三年沈德潛序、乾隆二十二年陳章序。咸豐元年(一八五一),伍崇曜刻《粵雅堂叢書》,將此本收錄於中,並作跋語。此版中國國家圖書館、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黑龍江省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遼寧大學圖書館等有藏。
馬曰璐著《南齋集》六卷、《南齋詞》二卷,有清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西南大學圖書館等有藏。該版詩詞集合刊,詩集以編年排列,起於雍正七年(一七二九),止於乾隆二十六年,共五百餘首,詞集收錄七十餘首。集前有乾隆二十五年蔣德序。伍崇曜刻《粵雅堂叢書》,亦將此本收錄於中,並作跋語。
馬曰琯輯《焦山紀遊集》一卷、《林屋唱酬錄》一卷,均爲友人間酬唱之作。《焦山紀遊集》共四十九首,其中馬曰琯七首,其餘每人各六首。該集有清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藏。集前有厲鶚序。《林屋唱酬錄》共一百五十五首,其中樓錡二十七首、馬曰琯二十九首,其他每人皆三十三首,多爲同題之作。該集初刻於清乾隆年間,具體時間不詳。集前有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沈德潛序,書後有杭世駿《嶰谷馬君傳》。道光三十年(一八五〇),伍崇曜將兩本收入《粵雅堂叢書》合印,並在兩書之末分別附以跋語。該版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金陵圖書館、遼寧大學圖書館等有藏。
馬曰琯等撰《韓江雅集》十二卷,爲二馬與諸友人所結“韓江詩社”酬唱詩集。該集有清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揚州大學圖書館、寧波天一閣博物院有藏。集前有同年十一月沈德潛序。根據卷一全祖望《金陵移梅歌並序》可知,是集開雕於乾隆八年,刊刻起因如全氏述:“馬君嶰谷、半查方自白下移古梅一十三本植於七峯草亭之陽,卽予所假館地。方君西疇挈榼就予,同席者皆唱和中人也。予拈移梅爲題,在席各賦七言古詩一章,裒成一卷,同人卽令開雕。”可見,《韓江雅集》是陸續增補而成。該集收錄四十一位文人所詠詩作,收詩時間起於乾隆八年(一七四三),止於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計有詩詞九百六十首,聯句八首。集中四十一位詩人,可考者二十六人,以浙江籍最多,共十一人;江蘇籍六人;安徽籍五人;陝西籍二人;湖北、山西籍各一人。是此集雖以“韓江”爲名,而所錄非止揚州人士,誠如沈德潛序云:“故里諸公暨遠方寓公咸在,略出處,忘年歲,凡稱同志、長風雅者與焉。”集中詩作意趣高,作者或在廟堂,或處江湖,皆一時名流。此外有清乾隆寫刻本,復旦大學圖書館有藏;有清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刻本,黑龍江省圖書館有藏。
馬曰琯輯《攝山遊草》一卷,目前可見僅有清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刻本,南京圖書館有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