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人口中的百年杭州(上下)/最忆杭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百人口中的百年杭州(上下)/最忆杭州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8.29 6.4折 13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晓波|编者:蒋文欢|责编:杨清华

出版社杭州

ISBN9787556510894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38元

货号30811601

上书时间2024-05-2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一  渐行渐远的记忆
1.清波门外船盒儿
2.涌金门外划船儿
3.艮山门外丝篮儿
4.庆春门外粪担儿
5.清泰门、马坡巷及盐担儿
6.望江门杂记
7.候潮门的记忆
8.凤山门外跑马儿
9.杭州的直街
1O.全国第一家人民大会堂
11.老胜利剧院
12.大夫坊的国医
13.福海里
14.金银钻翡珠宝巷
15.拱宸桥的新庙、老庙与殿堂
16.桥西记忆
17.小河直街
18.话说仓前
19.蒋村在哪里
20.石塘纪略
二  望族与大家
21.皇帝赐匾的朱智
22.第一望族的悲欢离合
23.最早的丝织画大家袁南安
24.魂系良渚
25.迷离的高家花园
26.大宅门内的朱养心后裔
27.皇亲国戚
28.“五反”中的张雪樵
三  多舛的城事
29.城门内外的反问战
30.我看见的“八一四”空战
31.刺刀下的下菩萨
32.我在湖墅沦陷的日子
33.走出“军统”
四  百行百态
34.托孤、搜孤,孤落仁和
35.以前是不敢说的
36.为蒋介石开车的那几年
37.我爸是个导演
38.走出体制的微雕
39.西泠印泥
40.“天外天”的大厨
41.超级暴雪中的环卫工人
42.我也是美容师
43.那年头的照相
44.小机坊
45.城里的白铁匠
46.打铁师傅204.
47.篾匠
48.磨刀匠
49.箍桶匠
50.灶头画
51.天竺筷儿
52.剃头师傅
53.盲人医生
54.踏儿哥
五  一个人却一个世界
55.捡来的军统特务
56.张之洞的后裔
57.沾衣十八跌
58.毛儿是我后半辈子的命
59.大板车行的小老板
60.出走的日子
61.逃脱困境
62.与“狼”共舞
63.我要找我亲妈妈
64.下岗以后
六  百味的人生
65.1949年我进杭州城
66.难以忘却的石华玉医生
67.一百把历代紫砂壶
68.报恩记
69.大家闺秀的信物
70.苦命又幸福的阿哥
71.那年头的税务员
72.老治保主任的风雨
73.老居委会主任的酸甜
74。多亏有个贫农爸爸
75.不好看他们变坏的
76.老兵新传
77.无法改变的较真老人
七  下乡与进城
78.我们这一代
79.带你去做杭州人
80.“支边”回杭记
81.老大创业
82.一嫁到龙井村
83.找到归宿
84.不想只做杭州客
八  大厂故事
85.汽车“阿大”
86.见证“杭发”
87.“大三线”人
88.大国企的厂长
89.家属眼里的“杭钢”
90.退管办的故事
91.凤起锦生
92.讨债时代
93.“海潮”旧话
94.“朝阳”突围
95.“中策”崛起
九  枫叶红了
96.自信
97.商场余太君
98.我的书法生涯
99.这个老板厉害的
100.编外政协委员
101.一千五百台老式相机
102.飞越大洋的文化使者
103.武林活拳两代人
104.丝绸上的“丝绸之路”
十  莘莘学子
105.一个人的法语
106.我的高考梦
107.一个日本女生的萧山话情结

内容摘要
 本书为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最忆杭州”丛书之一,是由杭州口述史专家曹晓波近年来采访撰写的口述体为主文章选集。其中有曾在《杭州日报》“倾听”和“城纪”栏目发表的部分文章,此部分入选时均有较大改动。尽量保持口述文字的美感,保持口述的真实性,保持口述人对历史的表述,见微知著地折射时代,通过档案般的口述文字让后人感性地了解到过往的历史,雅俗共赏。

精彩内容
 1.清波门外船盒儿我小时光,“清波门外柴担儿”没人说嘚,柴店卖的把儿柴都是上江(钱塘江上游)来的。万松岭、玉皇山,粗一点的柴都没有,茅草堆里都是坟。一到清明前后,清波门外都是上坟的人,拎着供品盒,一托、两托、三托、
四托,都有。看看像船,拎拎一“幢”。“清波门外船盒儿”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一般人家,拎一幢两三托船盒儿,从清明前三天拎到后三天,串日子借来借去的也有。次一点的人家,拎网线篮儿,也有船盒儿的样子。大户人家上坟,一般是两只船盒儿,东西多哎,要人抬的。到了坟前,鱼肉鸡鸭一托一
托铺开,好比一桌酒水儿。老坟找不到的人家,出了城门到山脚下祭拜的也有。
还有一个说法,“清波门外马保儿”。“马保儿”就是养马、租马、陪你遛马的人。清政府推翻以后,坐轿游西湖的少了,骑马游西湖还有,都要有马保儿跟牢的。
现在的铁冶路口,就是老底子的清波城门(瓮城)。
城门外有清波桥,铁冶岭下来的溪水蛮大的,水从学士港流进西湖。渔民、船民从西面进城,划进学士港,停到清波门外,再进城门。在清波城门的南侧,城墙脚边,有水门,老底子叫“暗门”,这水通向荷花池头的“流福沟”。
湖滨、涌金门的城墙拆了(1913年7月)以后,勾山樵舍的城墙还有,是断断续续被人拆掉的。我小时候,还有一人一手高,四五米宽。清波城门洞还蛮好嘞,从城门往南一段城墙,现在通向省军区的铁冶路,城墙就是筑在这上面的。到了黄泥潭,伢儿是不敢下去的。为啥?黄泥潭有一条大蟒蛇。那辰光苦人家的毛毛头(婴儿)死掉,不埋的,往黄泥潭一掼,第二天就没有了。我看见过那条蛇,有小脚膀(小腿)粗,大石头扔过去,它头一跃,张开嘴巴就吞。
杭州十大城门,清波城门(瓮城)算小的。进门后,左手边是关帝庙及警察三分局的派出所,山民进城,警察
看不顺眼,要盘问的。日本佬打到杭州,破城门口拦了铁
丝网(铁蒺藜)。刚开始,城外的山上有游击队。日本佬放火烧山,烟蓬蓬地烧了好几天,万松岭、玉皇山、凤凰山、南屏山烧成光山口{导。
清波门里的关帝庙在孝子坊巷口,“大跃进”开始那年(1958年)叫大明煤油灯社(杭州千斤顶厂前身)。有一年厂里的地面突然塌陷,挖出砖砌的水道,就是老底子清波水门“暗门”的遗址。
城门里的清波门直街,比现在要窄。在民国手里,这路算宽的。清波门直街到四宜路交会再往东,叫“里龙舌嘴”。那时光河坊街还是一条巷,一丈多宽,叫“外龙舌嘴”(现在的吴山广场西侧就是两条“龙舌嘴”的交叉口)。外龙舌嘴到勾山樵舍一段,叫“青龙寺巷”。我14岁
(1931年)时,“勾山樵舍”边的城墙拆掉了,青龙寺巷往西,直通“回子坟头”。这一年,青龙寺巷开始拆宽。
青龙寺巷的北面都是二层楼的板壁房,不肯拆房子,只有“搬房子”(其过程与下文《候潮门的记忆》相仿),“吭哧吭哧”,往北一直移到十几步外的运司河(“流
福沟”相通涌金水门的河流)边。青龙寺巷的南面,都是高墙,也有小门。这些小门都是后门,正门在四条巷,都是蛮深的大户人家。青龙寺巷一拓宽,离运司河近了,取名“河坊街”,我们这一段叫“西河坊街”。
前两年(1997年)西河坊街拓宽,挖下水道,在旧仁
和署路口发现桥墩。这就是以前的“宣化桥”,也叫“懊来桥”。为啥叫“懊来桥”?因为前清的杭州府衙门就在桥的北面,打官司的人都要走这座桥。官司打完,输了官司的人肯定要懊悔;赢了官司的人也要懊悔,因为银子出脱,心疼。懊悔一来,桥也叫“懊来桥”了。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