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雪茄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1.15 5.4折 58 全新

库存1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巴那比·康拉德三世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22202266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1365741

上书时间2024-05-2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巴那比·康拉德三世(Barnaby Conrad Ⅲ),美国画家、作家、编辑,著有《美国经典马提尼图史》(The Martini: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n American Classic)、《苦艾酒:瓶中历史》(Absinthe: History in a Bottle)、《约翰·雷吉斯特》(John Register)、《巴黎的狗》(Lcs Chiens de Paris)和《巴黎的猫》(Les Chats de Paris)以及旅行回忆录《蒙大拿州寻鬼》(Ghost Hunting in Montana)等。


目录
目 录
前 言 一个弥漫着烟气的介绍
第一章 早期历史
第二章 政治、权力和雪茄
第三章 文学、好莱坞和艺术中的雪茄
第四章 古巴的神秘
第五章 雪茄遍布世界
第六章 女性和雪茄
第七章 雪茄的选择与品吸
参考文献
致 谢

内容摘要
雪茄与文学、雪茄与艺术、雪茄与政治、雪茄与女性……在近现代历史和文化生活中,处处可见雪茄的烟雾。巴那比·康拉德三世(BarnabyConradⅢ)是一位涉猎广博的雪茄文化爱好者,在《雪茄》中,他用生动活泼的文字,配以来自当代艺术、电影剧照、漫画、广告、商标等领域的超过125张彩色和黑白插图,讲述了抽雪茄这种“魔鬼习惯”的迷人历史,包括雪茄的起源与发展,雪茄如何从中美洲走向全世界,以及雪茄与现当代文化、历史、社会生活等的互相影响和渗透。就像一个储量丰足的雪茄贮藏室,它可以供所有的雪茄鉴赏家和爱好者鉴赏玩味,帮助大家在纷乱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平和。

精彩内容
书摘(20%-30%)前言:一个弥漫着烟气的介绍“如果在天堂我不能抽烟,那么我就不去天堂。”——马克?吐温维多利亚女王是一位对烟草充满敌意的禁烟政策推动者。1901年她去世时,她的儿子、王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一个狂热的雪茄爱好者,将他的密友召集到白金汉宫。当这些人在一间大客厅里等候新国王时,爱德华七世手持点燃的雪茄走了进来。“先生们,”他宣布,“你们可以抽烟了。”爱德华是众多被雪茄魅惑的狂热爱好者中的一员。一提到雪茄这个词,诱人的画面就会在脑海中盘旋——在爱德华时代的宴会上,每个男人都留着髭须,戴着桂冠,还有一支燃烧的雪茄;在傍晚的赛马场上;在哈瓦那热带风情夜总会的露天表演中;和一个名叫唐?维托的人在曼哈顿的“小意大利”漫步;在任意一张温斯顿?丘吉尔的照片中;在伦敦的大雾中呼啸而过的阿斯顿?马丁车上;在落基山脉的马背上安静地抽一口;德国男爵夫人在瑞士滑雪胜地格斯塔德说“我也想抽一口”;在婴儿降生的时候;在圣安德鲁斯的雨中打高尔夫,和球童费格斯一起友善地抽上一支;在午夜,点燃一支雪茄,再打开一瓶1959年的拉菲。
雪茄是一种有机体,一种高雅的资产阶级艺术形式,一种国际性商品,一种承载着如此多维度的神话标志,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爱或者为它们辩护。想想那些举着雪茄做出的夸张的动作吧!在科尼格拉茨战役中,俾斯麦走过大屠杀现场,打算再抽最后一支雪茄,但他看到一个受了致命伤的龙骑兵,他点燃了雪茄,放进了这个可怜人的嘴里;拿破仑时期,马歇尔?内伊元帅即将被自己的部下处决,他要求最后抽一口雪茄,这个请求现在已被公认为死刑犯的权利;意大利政治家马齐尼向前来暗杀他的人赠送雪茄,这使那些恶棍深受感动,纷纷跪下请求他的原谅;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在访问威尼斯时对它的魅力不屑一顾,因为“那里没有优质雪茄,大人;所以我离开了那个令人厌恶的地方”。
雪茄在许多伟人的私生活和公共生活中都扮演着标志性的角色。人们已经记不清温斯顿?丘吉尔不抽雪茄的样子了,他的嘴里总是叼着一支大尺寸的上等古巴雪茄。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抽着雪茄经历了南北战争的每一场战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他的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归功于每天抽15支雪茄。爱因斯坦抽着雪茄思考能量、质量和时间。雪茄在文学领域的扬名要感谢马克?吐温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妇女们也喜欢哈瓦那雪茄。早期女权主义者乔治?桑曾说:“雪茄是优雅生活方式的完美补充。”而她的情人阿尔佛雷德?德?缪塞曾对同事说:“所有抽雪茄的人都是朋友,因为我知道他的感受。”几乎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人抽雪茄,但烟草——以及抽烟行为——来自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发现加勒比土著人吸烟。当科尔特斯走进蒙特祖玛的宫殿时,他被阿兹特克祭司们吸引,他们通过吸烟仪式与神灵交流。早期的欧洲探险家把烟草带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豪华宫殿,烟草象征着美洲的财富。
19世纪的欧洲迎来了雪茄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大名鼎鼎的塞维利亚雪茄制造商一直对雪茄制造方法秘而不宣,直到拿破仑在西班牙发动战役。在很短的时间内,“雪茄”——最初被称为seegars——就风靡了伦敦和巴黎。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旅行时总是带着一堆装满雪茄的双层杉木盒,他曾经极度赞誉道:“一支优质的古巴雪茄可以关上通向庸俗世界的大门。”李斯特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进了修道院,他恳求院长允许他抽雪茄。牧师同意了,也许他相信俗世的快乐有时会带来天国的启迪。
漫画家描绘天才工作时会在他们头上加上一盏发光的灯泡,但我认为一缕雪茄烟更能代表伟大的洞察力。在20世纪,托马斯?爱迪生在门洛帕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维也纳,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太平洋战役中,都曾吸食过雪茄。蓝色的烟云在艾拉?格什温、奥森?威尔斯和亨利?路易斯?门肯的头顶盘旋,查理?卓别林在《淘金热》中扮演的流浪汉抽雪茄,W.C.菲尔兹、格劳乔?马克斯、杰克?本尼和爱德华?G.罗宾逊等好莱坞明星也经常在大银幕上吞云吐雾。
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认为,雪茄体现了“声望、成功和才干的永恒属性”。自从雪茄问世以来,它一直是国王、政治家、政客、金融家、企业大亨和黑社会的知名玩物。然而,在一些批评家看来,雪茄意味着不受控制的权力、自负的个体、贪婪的崇拜和暗箱操作的秘密交易。我说,太不公平了。真正爱雪茄的人不仅把雪茄看作味蕾的天堂,而且把它看作友谊、快乐分享、激情智慧和慷慨善意的关键。雪茄已经成为男性在军事战斗、商业交易、扑克游戏、成人礼、男性聚会和婚礼等仪式中的附属品。
以前,老板在给员工升职的时候都会给他们发雪茄。我们的父辈和祖父所处的世界是多么不同啊!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怀疑的时代,世界分为谄媚的吸烟者和摆手的不吸烟者。众所周知,过量吸烟有害健康。然而,适度地抽雪茄确实有助于缓解压力(越来越多的医生和保险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香烟是要一根接一根地抽,雪茄则必须一次抽一支,平和地,利用世界上所有的闲暇时间品味。”古巴小说家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说,“香烟是瞬间的,而雪茄是永恒的。”1964年,也就是卫生局局长发布关于吸烟与健康的具有转折意义报告的那一年,美国人消费了90亿支雪茄(大部分是机器制造的)。到1992年,美国的雪茄消费量下降到每年20亿支。然而今天,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雪茄复兴。1992年,《葡萄酒观察家》杂志(TheWineSpectator)的出版人马文?山肯创办了《雪茄迷》(CigarAficionado),这是一个超大版的精美杂志。“我们没有预算,”杂志创刊的第二年,山肯写道,“甚至没抱任何期望。”该杂志的读者群从创办第一年的4万飙升至目前的25万,并且仍在上升,就像享乐主义者发出的烟雾信号[它的竞争对手《烟》(Smoke)于1995年底首次亮相。同年,一部名为《烟》(Smoke)的电影大获成功,一匹名字叫“雪茄”的纯种马成为年度最佳赛马]。
《雪茄迷》是近十年来最成功的初创杂志之一,它重振了雪茄行业,并为全世界的雪茄烟民提供了一个论坛。从麦迪逊大道(MadisonAvenue)到罗迪欧大道(RodeoDrive)的美国雪茄商人注意到,年轻男女对雪茄的兴趣正在复苏。伦敦和巴黎也有类似的报道。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1992年只进口了9900万支雪茄。但突然间,美国的雪茄进口量在1993年上升到1.09亿支,1994年上升到1.25亿支,1995年达到1.74亿支,预计1996年的数量将超过2亿。这些数据还不包括在美国国外购买并走私到国内的大约600万支非法古巴雪茄(通常在上流社会供私人消费)。每个月都会出现新的雪茄品牌和零售店。雅皮士们争抢着被邀请参加酒店和餐厅的正式雪茄宴会的机会。从曼哈顿到洛杉矶,雪茄吧和私人吸烟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上有超过24个雪茄网站。在拍卖会上,古董雪茄以数千美元的价格出售,旅游公司还专门提供前往加勒比抽雪茄的特别邮轮。
这种复兴似乎是对现代文明的直接回应。在现代文明中,电话、电子邮件和交通堵塞已经把一天——也就是你典型的日常生活——刻画成了一系列令人神经紧张、缺乏人性的琐事。正如旧金山金融家史蒂夫?沃辛顿告诉我的那样:“一支手工制作的雪茄是对暴怒和疯狂的反叛;这是说雪茄可以让人在鲁莽冲动的时候冷静下来,它代表了一场文明革命。”雪茄既原始又文明。它是城市人的篝火,是日益失去文明的黑暗世界中一盏明亮而欢快的明灯。
你手里的这本书源于我自己对雪茄和雪茄传说的热爱,希望它能带来充满诗意、历史性和艺术性的美妙的、永恒的消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