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人行(给孩子的人文访谈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十人行(给孩子的人文访谈录)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4.63 4.6折 32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周益民|责编:秦静

出版社中国少儿

ISBN9787514862805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31017482

上书时间2024-05-2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益民, 特级教师,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澳门《中国语文》教材小学中段主编,著有《童年爱上一本书》《造梦课堂》等。任教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目录
吴然  牧歌抒情,诗意弹唱
周翔  走到哪里,都带着故乡的风味
林世仁  在创作中蹦跳出童年的身影
萧萍  让更多的孩子成为“玩童”
王立春  像纸飞机一样空灵地飞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与其他生命共享这个世界
李秋沅  我愿安静地为孩子唱歌
彭绪洛  在行走和探险中延伸想象力
祁智  字里行间有好的风景
郁蓉  张牙舞爪地发挥创作激情
余雷  写作是游戏般快乐的事
求赢椿  天性里还是喜欢玩
黄海  科幻要朝向未来、探索人文
八路  军营法则,阳刚品质
邹凡凡  相信世界与人的良善
孙玉虎  在故事里掏出一个洞
范锡林  童年生活是一口井 
黄荭  崇高又稚气,天真而深刻 
杨成  戏剧为孩子打开一扇窗 
董蓓  声音的魅力来自真实的感情
许鹏  跳出一种文化的质感
范乐新  梅花盛开,香远益清/
江兵  谱写一曲凝固的音乐
施夏明  生就一种安静的书卷气
郑毓信  关注基本问题与学会反思
金利波  让每个孩子拥有灿烂笑脸/
苏健  大海中的诗与远方
朱进  仰望星空,对话天地
附录  小课堂:如何完成一次高质量的访谈
后记 

内容摘要
 《三十人行——给孩子的人文访谈录》是周益民老师的一本访谈录。
所访对象不仅包括儿童文学作家、译者,而且还有昆曲表演艺术家、京剧演员、建筑设计师、心理咨询师等等。他们不一
定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都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并取得多多少少的成绩。对他们的采访为孩子打开视野,长到成长方向提供帮助。
访谈者周益民老师,有丰富教育经验的特级教师,他对儿童心理和儿童成长行为十分了解,以儿童视角提问,挖掘受访者在阅读、成长等各个方面的经验和感悟,帮助青少年在观察他人时,重新认识自己,寻找人生意义和目标。

主编推荐
特级教师周益民以孩子和成.人的双重视角,采访各行各业的高手,帮助孩子通过阅读他人,重新看待自我与世界。这是一组献给孩子的人文访谈,展示的是生活与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精彩内容
 吴然牧歌抒情,诗意弹唱吴然,云南人,儿童文学作家,高级编辑,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代表作有长篇纪实儿童文学《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儿童散文集《天使的花房》《吴然经典美文》《散文向你微笑》《那时月光》《吴然给孩子的写作课》等六十
多部。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奖等多种奖项。
多篇作品入选包括港台在内的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其中《大青树下的小学》《走月亮》分别被选作统
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课文。
朗读是文字最美妙的飞翔问:您的作品多次入选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大菏树下的小学》《走月亮》入选最新的统编小学浯文教材。对于这些作品的阅读,从创作者的角度,您有什么建议吗?答:选人统编教材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走月亮》都是写在一个我随身带着的小本子上的。
两篇作品被选人教科书时,编者都对文字做了修改。《大青树下的小学》最
初标题是《民族小学》,人选人教版时,不仅文字有改动,叙述人称也从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标题改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样读起来更亲切,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被选人统编教材时,编者再定题为《大青树下的小学》,对文字又做了精到的改动,依然把它安排在第一课。
关于这两篇课文的阅读,我说点粗浅的想法,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散文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文体。它的特点是注重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我觉得在这两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前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说,字在书本里睡着了,你要大声地读,把它们喊醒。老师说得很生动,我一
直记得。朗读是激活文字最好的形式,朗读也是文字最美妙的飞翔。
另外,建议对课文进行深阅读,这既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练习写作。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结构完整,层
次清楚,笔调欢快流畅,从来到学校,到敲钟上课,再到下课,记叙有条理,也很完整,而且详略得当。老师可以在这个基础
上,来讲解叙述和描写。
如第一段,用了“从……从……从……”“有……有……有……还有……”“向……向……向……”这种连续不断的排比句,显出了语言的节奏感,读起来有起有伏,有一种音乐的旋律。而第二段,只用“当,当当!当,当当”表明敲钟上课了,很简洁,重点是细致地描写上课,以及下课后同学们和小动物玩耍的情景。最后一段是抒情,用很有画面感的简洁文字抒发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热爱与自豪。这段文字不多,但提升了整篇课文,展开一幅图画让同学们欣赏回味。新教材在编写时对标题的改动,显然是点睛之笔,不仅把“大青树”作为云南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种植在同学们的心里,而且“大青树”也具有一
种象征意义,即各民族的孩子在祖国这棵“大青树”下团结友爱地共同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幸福快乐地成长。整篇课文把记叙、描写、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自主阅读和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学校的特点,练习写作,并在记叙、描写中学会抒情。
至于《走月亮》这篇课文,我在写作的时候,比较注意语言的提炼,很有点儿散文诗的味道,有的还跳跃地押韵,非常适
合朗诵。文中反复出现的“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就像浸润着洱海的月光,在母爱与紊情的温馨吟唱中,徐徐展开大理苍山洱海如诗如画的迷人风光和民族风情。
课文的第二段,用了排比的句式:“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地明亮,月光是那样地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随着“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这种吟唱的推进,不仅让我们看到一幅幅被月光照亮的景物图,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作者观察
月光照亮景物的角度:从远到近,从大到小。这既符合自然的习惯,又很好地突出了环境本身的特点。
又比如要求背诵的第四段,说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说“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
欣赏这样的句子,想象溪水的美,体会“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以及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的动感和拟人化的手法,进而感受文字的美和童趣。
……P1-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