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衡游记(精)
  • 梁衡游记(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梁衡游记(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8.58 4.9折 5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衡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58434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825414

上书时间2024-05-2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形—情—理”,是梁衡山水风物散文创作的基本伦理。形,乃自然之形,又不全然是,这就有选择和想象的成分。但在选择和想象之前,客观之物必是有它值得如此对待的理由。梁衡认为是美。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是情感自然。理,不是外部的理、先知的理、上帝的理,它一定是自然的内在之理,也就是说,它是自然之物和自然之心、之情契合或碰撞油然而生的理。它的主权在我之自然,但也同时属于我们之自然。由我到我们,自我指涉的这种主权让渡,是梁衡散文得以进入大众精神领地的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散文集《觅渡》《洗尘》《栏杆拍遍》《千秋人物》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政论集《文风四谈》《干部修养谈》等。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的文章人选大、中、小学课本。

目录
一、乡愁何处
  恒山悬空寺
  芦芽山记
  清凉世界五台山
  晋祠
  古城平遥记
  杏花村访酒
  娘子关上看飞泉
  壶口瀑布
  秋思
  夏感
  南潭泉记
  何处是乡愁
二、豪气西北
  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
  春到黄河边
  榆林红石峡记
  德胜楼记
  平凉赋
  百年震柳
  山中夜话
  母亲石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
  西北三绿
  石河子秋色
三、关内关外
  夜市
  冬日香山
  草原八月末
  铁锅槐
  在青岛看房子
  圣弥爱尔大教堂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长岛读海
  这最后一片原始林
  海思
四、南国烟雨
  苏州园林
  吴县四柏
  九华山悟佛
  武当山,人与神的杰作
  张家界读山
  江南的春天
  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
  雨中明月山
  武夷山,我的读后感
  读韩愈
  永远的桂林
  树殇、树香与树缘

内容摘要
《梁衡游记》是梁衡山水风物散文的代表作品精选集。由著名散文作家梁衡亲自厘定篇目。单目录之修订,便有十数次之多。前后一年有余,始得成书。本书体例,一
曰乡愁何处,二曰豪气西北,三曰关内关外,四曰南国烟
雨,五曰云贵川藏,六曰域外驻影。文章所及,除台港澳地区外,几乎涵盖我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且旁逸海外多邦。每篇作品,均由梁衡提供初始原稿,本社资深编辑悉心编校,力求原味原貌,不留瑕疵。

精彩内容
恒山悬空寺我国有五岳名山。北岳恒山因交通不便,不及泰山、
华山那样为人所知。然而,偏是深山藏宝。随着交通开发、旅游业的兴起,这一地区的恒山风光、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等灿烂的文化明珠都光彩熠熠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其中尤以恒山十八景之一的悬空寺,以其悬空结楼的惊绝艺术,使人既增长历史知识,又享受到独特的旅游情趣。
南出浑源县城八里,就是恒山。山之西有翠屏山。两山对峙,中隔峡谷千丈,洪流奔突。翠屏山一侧是万仞绝壁,就在半壁岩上悬着一座古寺。我们来到山下,仰首一
望,只见一个建筑群红绿相映,玲珑剔透,像是一幅彩画贴在石壁上,又像无形的线把几座小房系在半空。正如当地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陪同的同志说:“请登寺吧。”只见一线小路曲曲弯弯向空中升去,飞鸟在半山腰翱翔。过一会儿我们就要进入这个空中楼阁了,我的心倒先悬了起来。
这寺按山的走势院门南向,四十间大小殿宇台阁,紧贴岩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龙,东西窄如衣带。进得寺门,穿过小院便登楼。楼梯既陡且窄,仅容一人。我们紧跟向导,手扶冰冷的岩石,忽上忽下,忽而又折回,像在石回路转的山洞中慢慢探行。若无人导引,断不知所向,就是到了眼前的殿宇,也无路可近。大家攀梯绕廊,在半空中迂回,兴致盎然。先看三官殿。这是道教的天地,几座泥塑像都是乌眉黑须,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感。继而是三圣殿。这里则是佛家的世界。看那佛像,丰臂润面,端坐莲席,目光微启,大概雷鸣电闪也不能惊动他的一丝禅心。最后是三教殿。这里集中国封建文化之大成。中间是佛祖释迦牟尼,右边是圣人孔子,左边是道教祖宗老子;他们神态各异,竭力表现出所主宗教的雍容大度。当然,沿途的神龛、小殿里还有许多阿难、护法、韦驮、关公、四大天王等栩栩如生的人物。我聚精会神地欣赏着。一回头,见外面白云缭绕,雾气已乘人不备,潜人殿门,托住众神。好一个仙境神界嘛。妙的是寺院依山砌屋,并无后墙,塑像与山石浑然一体:有的借岩石的突悬,如隐山洞;有的背靠坚壁,更显得端庄大度。还有那衣带、云彩,随风舒展,极为精巧。我奇怪它们是用什
么材料塑成的,竟与山石共垂千古而又毫未破损。凑到跟
前细看,已有好事者剥开一点“伤口”,像泥,像沙,像灰,像石。向导说,这是特选的泥土、细沙,再加上好的棉花、麻纸,按一定配方调制而成。这可真是我们祖先最
早的“钢筋水泥”了。
我们一个殿一个殿地看完后已走到尽头。回首一望,这才看清寺的全貌。原来这条窄窄的衣带,却打了三个结,即全寺精细地分成三个建筑群,每组都有上下左右的殿宇,成为三足鼎立之势,虽是水磨青砖,琉璃彩瓦,但并不落入俗套。同中有异,虚实相生,错落而不零乱,庄严而又精致,布局甚是巧妙。第一组与第二组以小院相通,第二组与第三组则靠一条仅容一人的栈道相接。就在这条悬空栈道上,依石又筑着一个重檐式的二层阁。游人到此,提心吊胆,缘壁而行,如履薄冰。如果大着胆子向下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