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红评传(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萧红评传(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7.74 6.4折 5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葛浩文

出版社北方文艺

ISBN9787531738558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0451990

上书时间2024-05-2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萧红的作品能与各个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她的作品的多样性是现代作家极少可以与之相比的,她写过自传性的《呼兰河传》,语言朴实却又具有独特魅力;讽刺小说《马伯乐》,哑剧《民族魂——鲁迅》,更有感人肺腑的文章如《回忆鲁迅先生》及散文式的自传《商市街》,等等。
《萧红评传(精)》将萧红的事迹以编年方式介绍给读者,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萧红所处的政治大环境及其当时的心理状态。
作者葛浩文引用的资料全面、详实,评价及论述客观,观点鲜明而不乏独到见解。

目录
第一章 呼兰河——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第二章 哈尔滨——萧红的新世界
一、落花流水春去也
二、在文艺阵营及社会上的崭露头角
三、《跋涉》
第三章 文坛崛起之过程——由青岛到上海
一、上海——寂寞的开端
二、鲁迅和上海文坛
三、萧红与鲁迅
四、《生死场》
第四章 上海和日本的岁月
一、上海:1936 年
二、《商市街》
三、“文学论战”的重新启幕
四、《桥》
五、扶桑之旅:幻灭和悲愁
六、《牛车上》
七、鲁迅的逝世
第五章 命定独行的萧红——“我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
一、上海:1937 年
二、湖北、山西和陕西(1937—1938)
三、重庆时期(1938—1939)
四、《旷野的呼喊》
五、《回忆鲁迅先生》
第六章 萧红人生旅程的终站——香港
一、1940 年——抵港后的日子
二、《马伯乐》
三、《呼兰河传》
四、1941—1942 年:萧红在日军占领香港时的病危与去世
五、后记
第七章 萧红及其文采
一、作品主题及其写作态度
二、萧红的文体与技巧
第八章 结论
附录一
“九一八”致弟弟书/ 萧 红
萧红·绝笔? / 葛浩文
附录二
萧红研究资料目录索引(1933—1982)
英文原版序
香港初版序
哈尔滨版序
香港再版序

内容摘要
 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萧红在世界上仅生活三十一个春秋,但她以炽热的生命之火,熔铸出了近百万生动清丽、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字。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萧红的笔端,始终闪动着现实主义的风采。这为她在国内外读者心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萧红评传(精)》叙述了萧红那令人叹惋、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文字细腻、精致,对传主不同时期
心理的体察精到、入微。同时,本书作者葛浩文在全面占有大量而翔实的史料,以及丰厚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基于良好的学术训练,以独到的眼光予以观照,澄清了此前萧红研究中的诸多讹误。

精彩内容
 第一章呼兰河——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东北大平原位于中国的北方,西连蒙古边缘的大兴安岭山脉,北接西伯利亚,黄海和朝鲜半岛是它东南方的屏障。
在20世纪初叶,整个东北的人口仅约三千万,大部分是清末从关内移出的汉人。
东北沃野千里,素以农产丰饶著称。位于东三省最北端的黑龙江,“到处是大河广原和人迹不到的远山峻岭”。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坐落在南端的松花江边。黑龙江
与松花江为黑龙江的两大河流。松花江由北流经吉林,然后东向经哈尔滨,再渐北转,流灌黑龙江盆地。
20世纪初期,东北大城之一哈尔滨,居民不是从关内移来的汉人,就是从俄国移去的白俄。事实上,自俄国十
月革命以后,大部分逃到中国的白俄都在这里定居。
在哈尔滨东北约30里,有个呼兰县,由松花江支流呼
兰河流经该地而得名。呼兰县城位于呼兰河北岸。像坐落在所有农产中心的其他小城一样,呼兰县也仅是个农民赶集的地方。城里有几家供应日常必需品的小商店,几所学校,和一些住宅。在萧红的杰作《呼兰河传》中,她曾以简练生动的文笔描绘出民国初年呼兰县城的乡间景色: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竞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有几家烧饼店,有几家粮栈。……东二街上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
都是在庙里边,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两个都是小学。
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叫做农业学校。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的小学,还有高级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学。
这两个学校,名目上虽然不同,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也不过那叫做农业学校的,到了秋天把蚕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就是了。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呼兰县是个非常宁静、落后的小城。居民大都是些保守而又迷信的农夫、手艺人、小贩,以及几个读过些书的塾师,还有所谓的乡绅们。
萧红就是在清朝被推翻的那年出生在这里的一个乡绅之家。她是张家的长女,学名叫乃莹。张家是小康之家,祖先是从山东移来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