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人好(星云大师妙谈人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待人好(星云大师妙谈人生)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1.39 5.5折 3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星云大师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31189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3164243

上书时间2024-05-1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待人好(星云大师妙谈人生)》——星云大师关于为人处世至妙至诚的劝诫,指点通向人生圆满幸福的捷径。
大师开示:只要我待人好,他人也会把我当成亲人一样;待人好才能增加人我之间的空间。
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生存,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着“缘”来维持,因此,我们必须懂得结缘。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总会长,临济宗第48代传人。一生致力于推广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设200余所寺院道场,并在海内外设立16所佛教学院,培养佛门专业人才。此外,为推广社会教育,创办了均头和均一中小学、普门中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美国西来大学、澳大利亚南天大学,创办了《人间福报》、人间卫视等媒体。大师著作等身,很多被翻译成英、德、日、韩、西、葡等多种文字广泛传播。多年来大师奔走于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传递友爱与和平,为社会各界所尊重,2013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目录
吃饭也是修行
  【引言】
  一口菜根香,胜嚼酒肉饭
  吃没那么重要,修心才重要
  吃素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素食对人好处多多
  本着清净胸襟,随缘度日
  完全做到“不杀生”并不容易
  一念瞋心一念慈心
  从神权、君权、民权到生权
  不贪心不计较,吃饭也是修行
  吃素不要吃得古怪
  素菜怎样做才好吃
自然就是人心、天命和真理
  【引言】
  环保从心灵“正见”做起
  地球生病了要为她疗伤
  惜福、惜物、惜生
  不忮不求,是至上的幸福
  开佛法之源,节贪嗔之流
  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环保
  资源回收,福报如山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许多高僧大德都是环保专家
  自然就是人心、天命和真理
  地球不属于我们,我们属于地球
最重罪业无过杀生
  【引言】
  最重罪业无过杀生
  杀生罪如何论定?
  恶言厉色也能伤人于无形
  如何过正业、正命的生活?
  佛教徒可以参政、参战吗?
  执行死刑算杀生吗?
  随缘放生,积极护生
  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以“五戒”治国平天下
希望,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引言】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天无绝人之路,自助者天助
  内外都要开源节流
  利和同均,缩小贫富差距
  发展经济必须兼顾生态保护
  最好的慈善是文教合一
  布施的“舍”与“得
  过“正命”的经济生活
  金钱是弘法修道的资粮
  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
放对地方就是天才
  【引言】
  “要什么有什么”会要不到未来
  人最大的毛病莫过于不肯认错
  善用假日放松身心,增广见闻
  友有四品,如山如地者近之
  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
  社会大环境造就“问题少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每个小孩都有关心人的潜质
  放对地方的就是天才
女性的觉醒
  【引言】
  男女各一半,平等无差别
  美丽是女人天生的力量
  女人以柔为专长,柔能克刚
  赞美太太是先生的责任
  女人要开发自己的心灵空间
  用爱再去把爱赢回来
  婆媳关系如跳探戈
  内在美胜过外在美
  夫妻不和不如好聚好散
  淫杀二业乃生死根本
  巢“空”了,生命何“空”之有?
  女性的觉醒
家即是心之所在
  【引言】
  家即是心之所在
  三代大家庭社会小乾坤
  “养儿防老”过时了
  孩子的问题常常源自父母
  阴阳和合,万物生长
  夫妻平等从财产开始
  缘聚则合,缘散则灭
  法入家门,家暴即犯罪
  真正的残疾是心中没有慈悲
  拿什么做传家宝?
  欢喜、知足是无价之宝
莫把信仰建立在贪求上
  【引言】
  人是宗教的动物
  你欢喜的就是最好的
  有偶像才能见贤思齐
  能分能合,才合乎中道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
  未证谓证,就是外道
  莫把信仰建立在贪求上
  “人间佛教”是发展方向
  人有诚心,佛有感应
  宗教师的“八正道”
附录
  星云大师传奇的一生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缘

内容摘要
 人生何求?事业、爱情、家庭……我们所求颇多,但生活的重重压力,却往往让我们顾此失彼,实现人生圆满就真的那么难吗?
在《待人好(星云大师妙谈人生)》中,星云大师用佛法的机锋妙语,将修持人生的智慧娓娓道来,主题包括护生、财富、青少年教育、女性、家庭、信仰等,为大家开解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与疑惑。大师认为实现人生圆满要靠种种因缘的成就,这就需要激
发我们的惭愧心、感恩心来办好事、结好缘,也就是要待人好。

精彩内容
 一口菜根香,胜嚼酒肉饭许多人把素食视为信仰佛教的指标。其实,佛教最早从印度传人中国时,并没有规定僧人不许食肉。
《大般涅粲经》里,佛陀言:“食肉者,断大慈种。
”于是后人为了实践慈悲精神,而倡导吃素。一直到了南朝,梁武帝出于悲心,制定《断酒肉文》,提倡僧伽全面食素,并鼓励在家信众学习,自此,佛教与素食的关系才更加密切。
素食之所以能流传是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主张仁爱、提倡孝道,孟子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以君子远庖厨。”此外,父母过世服丧期间,子女布衣蔬食,禁断酒肉;甚至遇上重大祭典时,人们也要斋戒沐浴,以示对神祗的敬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戒杀放生”的观
念与儒家“仁爱”思想结合,也使得素食风气更加兴盛。
佛陀时代,出家弟子过的是托钵乞食的生活,不拣别托钵的对象,也没有饮食上的禁忌。现在的南亚、中南半岛一带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南传佛教国家,仍恪守原始佛教托钵乞食的制度,信徒供养什
么就吃什么,岂能选择吃荤或吃素?西藏地区由于地处严寒,蔬菜无法生长,喇嘛们平日也都以牛羊作为主食,更不可能选择素食,否则生命无法维持,又如
何修行学道呢?现在的日本,佛教虽然很普遍,但是寺庙并不崇尚素食;禅门里有名的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群里,吃的也是肉边菜。所以,学佛不是只为了吃素,真正的学佛,“吃”并不是重要的问题,心意清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满口的慈悲、仁爱,心里却充满着贪、嗔、邪见,就是终日吃素也违背良心啊!
记得三十多年前,素食并不普遍,在近十个钟头的南北交通往返途中,用餐成了重要的问题,因此我在台湾彰化建了福山寺,方便往来的信徒吃饭。如今素食已逐渐成为趋势,就全世界来说,不仅中国佛教徒吃素,有许多非佛教徒的神父、牧师也吃素。尤其近年来西方社会吃素的人越来越多,不一定都与宗教信仰有关,大部分是基于卫生、健康习惯的理由而选择吃素。在印度,所有铁路餐厅都有提供素食;在美国,比萨、汉堡原本以肉馅为主材料,现在也有素食
材料;台湾更是到处都可以见到素食餐馆。为了回馈十方大众的成就,佛光山在全球各道场设立“滴水坊”(取“滴水之恩,涌泉以报”之意),并与美术馆、
书局结合,除了提供素食餐点,更充实信众的心灵世界,也获得广大回响。举凡这些现象,都说明素食对人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吃荤、吃素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有的人以荤食为主,有的人以素食为主,有的人荤、素不计;但是基于“不断大悲种”的理念,佛教劝人不要杀生,即是为实践佛陀的慈悲精神。明朝陶周望有首诗说:“一
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
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生命很可贵,“山珍海味”是多少生命的牺牲,如果让它们安全地生存下去,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我们何必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让动物受苦呢?
更何况吃饭,也不一定要珍馐美味,所谓“一杯清和茶,胜喝琼玉浆;一口菜根香,胜嚼酒肉饭”,即使是青菜萝卜也能饱腹啊!
学佛之后若能吃素当然最好,倘若因为家庭、工作环境等因素不能吃素,可以选择初一、十五或六斋目吃素,或是选择肉边菜、三净肉。无论是荤食还是素食,最重要的是要带着一种感恩心、惭愧心来吃。
想想,牛一生辛苦地为人类耕田、拉车,甚至死了之后,它的皮、肉还被拿来利用,它如此地把一生都奉献给人类,难道我们连一点惭愧、感恩的心都没有吗?为了自己的贪欲而拆散别人的骨肉已经很残忍,有的人还说我要吃猴脑,活鱼二十吃、三十吃,不断在吃的方法上面研究,似乎有些过分。
有很多人顾忌皈依之后是不是就要吃素,其实,皈依三宝是信仰的问题;素食是生活的习惯、生活的观念,是道德上的问题。佛教提倡素食,用意是让发心信佛、学佛的人都能够拥有“素心”;心地清净、
善良、简朴才是最重要的。
P4-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