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尔克斯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尔克斯传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78 5.0折 4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淑蘅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1723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30765689

上书时间2024-05-1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何淑蘅,善察人心、专于心灵美文的80后作家,长于心灵励志美文的写作与研究,文笔深遂而灵动,内容深刻而动人,常常在不经意间触动内心很柔软的心弦。曾供职于中国散文学会,现专职写作。

目录
第 1 章 苦乐之境——来自哥伦比亚的“神话飓风” 
“小加博”的降生之谜——诡异的出生日期 
霍乱时期的爱情:“枯枝败叶”与“俏姑娘”的不羁之恋
“百年孤独”的小镇,故乡的传奇与噩梦
神秘的老宅——最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死人之屋”和会讲“鬼故事”的外婆
外公的世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第一次开启父母世界的大门
伟大离不开平凡的“根基”
第 2 章 三回九转——见证窘迫生活与文学萌芽的“同台会演” 
窘迫生活下的“顽强战斗”
“小老头”的乐观——一切磨难都只是小事
人生抉择:前往波哥大的梦幻之旅
贵人相助,点燃梦想的“烟火”
“文学病毒”爆发,紧张学习下的疯狂嗜好
“石头与天空”诗派带来的重大影响
“我”的诗里不能没有你 
《无法摆脱的精神变态》——对小说创作的第一次尝试
第 3 章 登界游方——于困境和灾难中探寻现实的“文路” 
大学生活——孤独和诗情画意的缠绵
再“遇”卡夫卡后的疯狂“爆发”
灾难突发,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天才作家背后的那些人
弃稿与新作——走出文学道路上的“死胡同”
哲人的底蕴和大师的资格 
生死与共的朋友——阿尔瓦罗·穆蒂斯 
藏龙卧虎的“巴兰基亚小组” 
第 4 章 返本归元——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 
恶劣环境下的最佳创作之所 
回到最初的地方——与母亲的归乡之旅 
越挫越勇——“吃纸为生”的追梦人 
返本归元的“卖书郎” 
声名大噪,明星记者养成记 
第 5 章 历经千帆——前往欧洲从事“世界上最好的职业” 
情迷罗马——来自生活的故事素材 
电影梦碎——理想与现实的真实距离 
浪漫巴黎的邂逅:与门多萨的友谊 
生活在巴黎——贫困潦倒中的坚守 
朋友与美酒——苦旅中的暖心慰藉 
异国情怀:邀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让漂泊的友情找到归宿 
第 6 章 笔耕不辍——穿梭于生活与工作中的激进革命者 
爱情硕果——源自青葱年少时的情感寄托 
为了革命:演绎出一曲不同寻常的“在路上” 
当幸福来敲门——名利双收与初为人父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由现实与魔幻编织的经典之作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让平凡的生活多一点勇气和力量 
一次短暂而又独特的美国之旅 
第 7 章 百折不挠——文学巨匠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再见,我的朋友!”——永远的大师海明威 
一个书生,还是一个务实的工匠 
峰回路转——打破写作“瓶颈”后的再次“绽放” 
从大编剧到“迷途知返”的小作家 
第 8 章 不平则鸣——造就《百年孤独》的“大魔术师” 
最壮丽的百年大陆史诞生的背后 
《百年孤独》——一场用小说演绎的“魔术”
捕获了一头最完美的“狮子” 
盛名带着绚烂的光辉从天而降 
盛极必衰——烟花散尽终寂寥  
第 9 章 珠联璧合——荣耀与孤独并存的文学生活 
安静与荣耀无法共处一室 
征服死亡:在“离开之前”先改变世界 
荣耀的背后是王者的孤独 
政治宣言——为一切不平事发声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由偏见引发的血案 
王者的荣耀——诺贝尔文学奖的强势加持 
第10章 桑榆晚景——被病魔阻断的创作之路 
请用一支玫瑰纪念我 
《迷宫中的将军》:一个名为迷宫的悖论 
笔下生辉——隐藏在荒诞中的真相
《爱情与其他魔鬼》——一首罪恶人性的丧曲 
《绑架新闻》——一起连环绑架案引发的思考 
创作缘尽——一代文豪的陨落和遗产 
后? 记

内容摘要
《马尔克斯传》将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的经历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人物丰满生动,形象立体鲜活,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如同与大师面对面的交谈。
《马尔克斯传》通过对马尔克斯人生的细节化描述使读者更能确切体会到大师的成长历程,以及在求学和人生道路选择上所经历的波折和磨难,通过对其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的体会,更加能够领悟其广阔思想和对社会的思考。
《马尔克斯传》将马尔克斯深厚的文学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通过对其生命轨迹的描绘,使读者对其传世名作的实质精神进行更加深刻地认识。

精彩内容
第1章苦乐之境——来自哥伦比亚的“神话飓风”对加西亚·马尔克斯来说,故乡的一切都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他快乐的童年始于故乡,他的文学启蒙源于故乡,他性格的养成依赖于故乡。可以说,故乡给了马尔克斯成为伟大小说家的天赋和资质,没有故乡的环境和风土民俗便造就不了后来的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故乡是一个名叫阿拉卡塔卡的小镇,它是《百年孤独》中马孔多镇的原型。这座“百年孤独”的小镇拥有着许多传奇故事,也有着不少噩梦“秘辛”。那里既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发生地,也是“小加博”的出生地。马尔克斯的童年正是在这座神奇的小镇中度过的。那里有神秘的老宅、“死人之屋”、会讲“鬼故事”的外婆、上校外公、“电气化鸡笼”、藏着各种稀奇动物的马戏团、设有摩天轮的嘉年华会、播放多种影片的电影院……“小加博”的降生之谜——诡异的出生日期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何时出生的?有人说马尔克斯出生于1928年3月6日,也有人说他于1927年3月6日诞生。当然,支持不同观点的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 说马尔克斯出生于1928年3月6日的一方给出的证据是:在第一本护照上,马尔克斯曾亲笔写下自己的出生时间,即“1928年3月6日”。
但是,坚持马尔克斯出生于1927年3月6日的一方则认为,马尔克斯在护照上写错了自己的出生时间。因为前者是经不起推敲的,利用他弟弟路易斯·恩里的出生日期就能推翻这一观点。
可以明确的是,弟弟路易斯·恩里比马尔克斯小一岁,而路易斯从父母那里获知,自己的出生日期是1928年9月6日。如果有人说马尔克斯出生于1928年3月6日,路易斯一定会不知所措——这意味着在哥哥马尔克斯出生6个月后,他就出生了。 每当听到别人说马尔克斯是在1928年出生的时候,弟弟路易斯就会暴跳如雷地辩驳:“真是见鬼!难道我是一个6个月就出生的早产儿?可是我出生时有4千克!或者你认为我是加博(马尔克斯的小名)的孪生弟弟?”显然,人们对马尔克斯出生日期的误会,给他的弟弟路易斯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在马尔克斯成名后,这种困惑便更大了。因为如果人们把哥哥的出生时间弄错,路易斯的履历就会变得问题重重。
当然,路易斯似乎可以这样做:承认哥哥是在1928年3月6日出生,然后把自己的出生时间向后推迟4个月,即改为1929年1月6日。但是,这样修改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自己的出生时间与妹妹玛格丽塔的出生时间不协调。玛格丽塔出生于1929年11月9日,这就意味着马尔克斯的母亲必须每10个月生育一胎,且要连续生育三胎。但显然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哪个女人的身体允许这样做?
后来,人们经过细致的考证,终于证实了马尔克斯是在1927年3月6日出生的。
那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星期天,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小镇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上午9点钟左右,21岁的路易莎生下了一名男婴,并为他取名加西亚·马尔克斯。马尔克斯出生时体重约4.2千克,而且脐带绕颈,所以整个生产过程非常凶险。然而,他像是受到了命运的眷顾,最终母子平安,这堪称奇迹。 马尔克斯母亲的全名叫路易莎·桑蒂阿加·马尔克斯·伊瓜兰。路易莎在她的父母家待产。马尔克斯出生时,父亲加夫列尔·埃利希奥·加西亚并不在场,只有外祖父和外祖母陪在他们母子身边。外孙出生后,两位老人用朗姆酒擦拭了马尔克斯的全身,之后又用受洗水帮其清洗,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外孙消灾解祸,避免以后出现更多意外。 很快,马尔克斯有了昵称,家里人都叫他“小加博”。他外祖父的名字叫尼古拉斯·马尔克斯·梅西亚,外祖母的名字叫特兰吉利娜·伊瓜兰·科特斯。由于生活拮据,小加博的父母不得不外出谋生,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海边小镇里奥哈查工作,不能时刻陪在小加博的身边。 马尔克斯是家中最年长的孩子。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母亲有了其他孩子后也没有将他接回去,因为她知道马尔克斯在那里过得很开心。在小加博三岁半时,母亲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也送了过来,希望两个孩子可以相互做伴。这是一个女孩,名字叫玛格丽塔。在家中,她还有一个绰号,叫玛戈特。玛格丽塔的到来让小加博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以后将不再孤单,因为无论何时,总会有一个可爱的妹妹跟在他的身后。
小加博的诞生对埃利希奥和路易莎来说是艰难生活中最幸福的事情。尽管在儿子出生时,埃利希奥并不在场,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爱这个儿子。因为他当时在外地,要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忙碌。另外,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原因,比如他不想让岳父岳母看轻自己,他要挽回男人的尊严。 没有人会责怪这个辛苦劳作的男人,人们只会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不仅承担一家人的开支,还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个伟大的作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他与路易莎那段传奇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枯枝败叶”与“俏姑娘”的不羁之恋小加博父母的爱情故事既传奇又浪漫。 1924年7月的一天,烈日当头,热浪滚滚。埃利希奥走进了阿拉卡塔卡小镇。他身穿电报报务员的职业装,英俊帅气。电报报务员是他在这个小镇的新工作。此时,他从身侧的背包中拿出一封崭新的推荐信,再次确认了信封上的地址后,向尼古拉斯·马尔克斯·梅西亚的住宅走去。 埃利希奥背包里的推荐信是一位神父为他写的。神父把这封信交给他时说:“你是个有教养又有才华的年轻人,既会作诗,又会拉小提琴,非常讨人喜欢,所以你到上校家后一定会给他们留下不错的印象。”埃利希奥原本是奥阿查县人,他虽家境贫寒,但聪明、能吃苦,所有亲友们都很喜欢他,并对他寄予很高的希望,还资助他读完了中学。中学毕业后,埃利希奥顺利考上了卡塔赫纳大学。在开学季,他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卡塔赫纳的旅程。埃利希奥所选的是医学专业。为了拿到大学文凭,他学习非常努力。在他看来,大学文凭可以帮助他获得一份好工作,这样就能改变家境。然而天不遂人愿,随着大学开支的增加,他的家境更加贫寒。与此同时,亲友们也不再资助他读书。出于无奈,埃利希奥只能辍学去找工作。
就这样,经过两年的打拼,埃利希奥终于谋到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电报报务员。在当时的平民阶级中,电报报务员是一份深受人们尊重的工作,一方面它对读写能力的要求较高,非文化人不能胜任;另一方面它要用到现代科技,愚笨者一时半会儿很难学会。然而,这份工作很辛苦,薪水也比较低。 当时埃利希奥只有23岁,他到阿拉卡塔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尼古拉斯上校。尼古拉斯上校与那位写推荐信的神父是朋友关系,有着多年的交情。所以,上校面对神父推荐来的年轻人自然非常热情友好。埃利希奥言谈幽默、能说会道,给上校留下了好印象。上校热情地接待了埃利希奥,第二天,又带着他一起坐车前往圣马尔塔。当时,尼古拉斯上校的家人正在那里避暑。 两人到达圣马尔塔车站后,上校在宠物市场买了一只可爱的云雀,然后交给埃利希奥,并对他说:“你可以把它送给我的女儿,算作你们初次见面的礼物。”上校这样做只是为了照顾埃利希奥,想让两个年轻人能够相处融洽,其他的事情则并没有多想。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上校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路易莎,也就是后来小加博的母亲,是上校的掌上明珠,家里所有人都对她宠爱有加。路易莎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在圣马尔塔的“显灵学院”读书,那是当地最著名的修道院学校。除了受过良好的教育,路易莎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姑娘。她不仅会弹钢琴,还能用西班牙语写出好文章,另外她的缝纫技艺高超,可以绣出精美的图案。由于容貌娇美、举止端庄,朋友们都叫她“俏姑娘”。 埃利希奥与路易莎并不是一见钟情。相反,两人刚见面时彼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埃利希奥只觉得路易莎很美丽,但这并没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而路易莎对他也丝毫没有感觉。 但是,埃利希奥是一个很讨女孩喜欢的人,他聪明、幽默、自信,不仅善于言谈,而且英俊潇洒。另外,他还会写诗。埃利希奥凭借自身魅力很快就博得了女孩子的喜欢。在朋友之间,有人传出他与一个优秀的姑娘已经有了婚约。这个姑娘叫罗莎·埃莱娜,后来她成了小加博的启蒙老师。 有一次,埃利希奥与路易莎去参加一个庆典,在活动现场,路易莎对埃利希奥打趣道:“听说你与罗莎小姐已经有了婚约,你们什么时候举行婚礼呢?”“很快,到时候我一定邀请路易莎小姐做我婚礼的伴娘。”埃利希奥爽快地回答。在畅聊中,路易莎送给埃利希奥一个称呼,叫作“教子”。 从此以后,两人之间就有了“伴娘”和“教子”的称呼。这种朋友之间互相调侃的“爱称”有一个好处,即可以方便男女之间打情骂俏。 一天,路易莎生病了,医生建议她外出散心。于是,她便离开阿拉卡塔卡,前往别处休养去了。这次分离十分突然,两人一个月没有见面。原先,两个人对彼此的态度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很多事情也表现得满不在乎。但是,随着分离的日子越久,彼此的思念也就越强烈。 路易莎终于回来了。埃利希奥得知消息后,立刻穿上他最好的衣服,与许多朋友一起去车站迎接她。“教子”与“伴娘”表面上都很镇定,两人相互握手,算是问候。路易莎把带来的糖果当作礼物送给他,两人几乎没有说话。但是希奥从与她握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端倪。那一刻,他感到路易莎的手轻微地颤抖着,他知道,眼前的女孩同自己一样见到对方后激动不已。 此后,在周日做弥撒时,两人经常穿过人群交换眼神,那是一种十分热切的眼神,充满了爱慕。此后,埃利希奥开始给路易莎写情诗,他充分发挥专长,写出了许多热辣、深情而且优美的情诗。这些美丽的诗句,让路易莎一生都不会忘记。 1925年3月,埃利希奥与路易莎已经相识8个月。对埃利希奥来说,是时候对自己心爱的女孩表白了。一天下午,他来到路易莎家的门前,准备向她求婚。 他站在一棵杏树下,大声表白:“路易莎,我昨晚彻夜难眠,我想自己应该尽早结婚了。而我心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你。请告诉我,你是否对我有意。但是,你不必勉强自己说不想说的话。如果你现在无法做出决定,我可以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然而,这番真诚的表白却被人打断了,打断他的不是别人,正是路易莎的姑妈弗朗西斯卡。姑妈不允许有非分之想的“癞蛤蟆”接近路易莎,所以一直跟在她的身边,凡是想打“俏姑娘”主意的穷小子都会被她赶走。对于埃利希奥来说,弗朗西斯卡就是一个大灾星,他甚至还给她起了一个有趣的绰号——刻耳柏洛斯,即守卫地狱的三头恶犬之名。 路易莎考虑之后派人向埃利希奥送来一张纸条,约定在第二天做弥撒时会面。 “教子”见到自己心爱的姑娘时,直截了当地问:“你的决定是什么?”“我对你仍有疑虑,我不喜欢朝三暮四的男人。”路易莎考验他说。 埃利希奥此时稳操胜券,他故意不紧不慢地说:“路易莎小姐,你若是不答应,我便不等了。毕竟,还有那么多姑娘视我为理想对象呢!”“那你能向我保证什么?”路易莎担心地说。 埃利希奥盯着她的眼睛说:“除非我死了,否则非你不娶。”路易莎终于被他打动了,她说:“我也是,除非我死了,否则非你不嫁。但是,我的家人不愿意让我嫁给你,他们一定会反对这件事。”果然,在得到消息后,路易莎的家人强烈反对这桩婚事。
令尼古拉斯上校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女儿竟然会爱上这个穷小子。上校不想让女儿嫁给埃利希奥,于是就以女儿还小为由拒绝了他。而埃利希奥很清楚,这只是一个借口,实际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自己的出身不好,皮肤黑,是个可怜的报务员,一个穷小子、外乡人,等等。或许在上校看来,他就是当地人口中的“枯枝败叶”,一个外来的淘金者。 上校强烈反对他登门,拒绝与他交谈,还阻止两人见面。然而,上校越是反对,报务员和“俏姑娘”的心越是紧密地连在一起。他们开始结成紧密的联盟,与上校及其“家人军团”对抗。 在家人的反对声中,两人的爱情变得愈加坚固。这对恋人所要面对的“敌人”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上校,不管他多么强大,都要战胜他。他们找了许多传信人,然后让这些好心人用他们事先想好的隐语暗号接头,帮助他们传递消息。教堂、广场、电影院、店铺等都是他们的联络所,他们一次次瞒天过海,只为向对方倾诉衷肠。 埃利希奥经常送给路易莎礼物,还时常在夜晚大着胆子翻过围墙,来到路易莎的窗前,为她献上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一天,埃利希奥托一位焰火技 师给路易莎送去一条写满情诗的手绢。在送手绢的路上,技师边走边看,反复欣赏手绢上的诗句,甚至还会小声吟唱,连技师也被这些饱含情意的诗句深深感动了。 在上校的“压迫”下,这对恋人不断创造着新的约会方式。这令上校十分恼火,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即让这对恋人天各一方,用距离来击垮他们的“执拗”。 上校命妻子特兰吉利娜和仆人将女儿送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以为这样就能阻断他们的联系。但是,上校忘记了一件事情——埃利希奥是一个消息灵通的报务员,几乎各个地方都有他的同事和朋友。 在同事和朋友的帮助下,埃利希奥可以在各个地方建立起联络网,不管路易莎在什么地方,他都能将爱的讯号传递给她。就这样,两个人通过不断的电报往来将爱情进行到底。 几个月后,特兰吉利娜陪同女儿回到圣马尔塔,在下船时,她发现埃利希奥正站在岸边迎接她们,确切地说是迎接她的女儿。特兰吉利娜突然意识到这次离开不仅没有阻止两人的交往,反而使他们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 埃利希奥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精神抖擞,满脸痴笑地望着自己的“女神”,而路易莎则红裙裹身,百媚千娇地向着自己的情郎走来,甜美而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 路易莎到达圣马尔塔后,便一直居住在哥哥家中。她拒绝回家,因为在这座城市里有她的情郎相伴。为了能长久地与自己的“女神”居住在一起,埃利希奥准备调往这座城市做报务员。这对恋人最终用自己执拗的爱情战胜了上校夫妇。 1926年6月11日,埃利西奥与路易莎在圣马尔塔大教堂结成了夫妻。这对恋人轰轰烈烈的爱情既孕育了马尔克斯,也为马尔克斯的伟大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提供了原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