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6.56 6.8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昇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9994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879032

上书时间2024-05-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韩昇著的《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以人的成长阶段(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为序,将不同的家训与阶段相对应,使家训的内容贯穿人的一生。在每个阶段,作者会以名人家训入手来讲解,同时穿插以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作为典型事例。
你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美好的生活,从这里开始。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家训的智慧吧。

作者简介
韩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人类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明治大学文学部、关西大学等大学教授、研究员。通过生物遗传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联合研究,首次成功找到曹操宗族基因,走出了文理科合作研究中国历史的新路子,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及教学大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先后开讲《盛唐的背影》、《寻找曹操》和《风云唐太宗》等多个系列节目。出版《唐太宗治国风云录》、《隋文帝传》、《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研究》、《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海东集》、《盛唐的背影》、《苍茫隋唐路》等著作十余部。翻译了号称日本汉学研究巅峰之作的《九品官人法研究》,出版译著十余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一百多篇。主要研究汉唐史、东亚历史与国际关系、佛教史。

目录
序言
古代家族何以传承
  孔子教子:学习做人
  平民家族的兴起:由武入文
  权贵家族的衰败:骄奢的教训
  家族长盛的奥秘:诗礼传家
  世道变迁,家族也须转型
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引导
  看图识字:汉字的艺术魅力
  春风化雨:家教传你做人之本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逆境的磨砺:五张羊皮的故事
  慈母败子:溺爱是一副慢性毒药
  严而有慈:规矩和人格的培养
  浅薄的浮华:聪明孩子须用心
  小聪明与真智慧:孔融、杨修和荀彧
君子务本:品德、胸怀、见识与才干
  摈弃权术:唐太宗的进境
  德才兼备:人才观的拨乱反正
  宁静致远:诸葛亮教子
  相敬如宾:逆境不改初志
  营造修行环境:居善地,择善邻
  培养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以此立足,即事不败
  学会吃亏:得失之间
  懂得宽容:三尺巷内有天地
  容人之量:赤壁之战的胜机
  临事以敬:程门立雪
  敬能聚德:高山流水
  处世以诚:曾参杀猪
  诚实有善报:高允因祸得福
  方圆之道:越权逾矩的教训
  规矩与忠诚:做有原则的人
  谦受益、满招损
  退一步海阔天高
内外兼修:读书与交友
  读书改变气质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无用乃大用:赵括与韩信
  切问近思:理性的批判精神
  益者三友:唐太宗的朋友圈
  识人之明:义利分途

内容摘要
 韩昇著的《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跳脱出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或文字释读式的写作方法,而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点面结合、寓理于情。作者身为大学教授,长期关注我国的教育体制,他主张现代教育应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要从家训家教中获得启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改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精彩内容
 世界古代文明最主要源于两种生产方式:农耕与游牧,二者迥然各异,形成的文化习俗也大不相同。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农耕文明的国度,几千年来让我们魂牵梦绕的是家,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成功失败,我们都依偎着家,时时都想着家,死了也要千里归葬,叶落归根。所以,家及其文化,对于中国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家是我们的根,家是我们的精神故乡,家把我们的民族,把我们每一个人紧紧地凝聚起来,这个特点在其他国家是不容易见到的。
我们来看看西方文明,它的起源和中国不同。西方文明的起源地主要在地中海地区,那里土地比较贫瘠,物产也不丰富。当地人带着微薄的物产走向四面八方去销售,自古有比较发达的行商传统。他们乘船出海,有的捕鱼,有的做生意,整个地区人的流动性很大。因为流动性大,人与人见面的时候就必须把很多事情当时讲清楚,要把利益关系切割得泾渭分明。
他们不会等到明天、后天才来谈,因为眼下一别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相会。
中国则不同,是一个农业民族国家,人们在春天播撒了种子,就守着这块土地,守着这份庄稼,浇水灌溉,除虫拔草,一直等到秋天来临,才能收获果实。整整一年,人们相聚在一起,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天天聚在一起的人群,第一,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赶在当天划分清楚;第二,很多事情也没有办法划分清楚。因此,农业民族形成了处理事情的方式,大家要讲互让互爱,由此构成中国的礼制的起源。礼的起源和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国情所产生的不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农业民族定居的角度,再来看中国人居住的房子。从西周以来,中国文明是从西北的黄土高原的关陇地区,逐渐往东扩展。在黄土高原上,冬天来自西北的凛冽北风,让人们居住的时候把墙筑高,抵挡寒风,这就形成了该地区的一种建筑样式:四面八方围得紧紧的房子,像一座围屋,对外基本不开窗,也尽量不开门;对内则开窗开门,在这个内部的圈子里形成自己的聚居形态。这造成了中国文化另一个特点,对外封闭,对内开放。
这种建筑样式后来发展为四合院。四合院两侧的厢房一间住着一家人,比较拥挤。天一亮,孩子就想冲到外面,外面则是天井,好几家的人同一个姓,有着相同的血脉。这么多的亲人聚在一起,既有亲情,也有利益冲突。当利益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就要协调,就要讲仁,讲互爱。这就形成了家庭内部的协调机制,把这个协调机制慢慢地抽象出来,就成为维持宗族的基本规矩,而后逐渐形成家训。所以,家训的很多内容是教孩子为人处世的规矩,学习与人相处的智慧。
孩子,小时候是不懂得什么规矩的。如果到幼儿园的低年级去观察他们,我们会觉得他们非常可爱,见到喜欢的东西上去就抢,被抢的孩子不让,回来争夺,两个人打了起来,被抢的孩子哭了,抢到东西的笑了,这就是小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处世规则。(P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