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曼·梅勒小说对美国形象的解构与建构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诺曼·梅勒小说对美国形象的解构与建构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21.35 6.5折 18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虎军|责编:慈明亮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78406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88元

货号31109160

上书时间2024-03-1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梅勒小说与20世纪美国
  第一节  诺曼·梅勒:成就与声誉
  第二节  国内外梅勒研究:成就与问题
    一  国外梅勒研究
    二  国内梅勒研究
    三  梅勒研究的核心关注
    四  梅勒研究亟待关注的问题
  第三节  梅勒小说与20世纪美国
    一  梅勒的道德意识与其小说创作
    二  梅勒小说与20世纪美国
    三  本书研究的目的、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裸者与死者》与“二战”时期的美国
  第一节  美国身份:世界反法西斯主义者
  第二节  《裸者与死者》与美国国内法西斯主义:“二战”时期美国的种族、性别与阶级
    一  性别歧视与反性别歧视
    二  种族主义与反种族主义
    三  极权主义与反极权主义
  第三节  《裸者与死者》与美国国外法西斯主义:“二战”时期美国的帝国梦
第二章  《巴巴里海滨》和《鹿苑》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第一节  美国身份:反极权主义者
  第二节  《巴巴里海滨》与美国的极权主义暴行:麦卡锡主义及其荒诞性
  第三节  《鹿苑》与美国的极权主义心态:美国的“反共”真相
第三章  《一场美国梦》和《我们为什么在越南?》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第一节  美国身份:安全与和平的守望者
  第二节  《一场美国梦》与美国悲剧:肯尼迪遇刺与“美国梦”的变质
  第三节  《我们为什么在越南?》与“越战”美国:欲望、焦虑与疯狂
    一  疯狂美国
    二  焦虑美国
    三  欲望美国
第四章  《刽子手之歌》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第一节  美国身份:自由与平等的追求者
  第二节  《刽子手之歌》与美国犯罪和惩罚中的种族、性别、阶级与民族歧视
  第三节  《刽子手之歌》与美国社会的死刑反应
第五章  《硬汉子不跳舞》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第一节  美国身份:幸福的缔造者
  第二节  《硬汉子不跳舞》与美国的暴力、犯罪与惩罚
  第三节  《硬汉子不跳舞》与美国的性自由、爱情与家庭
第六章  《哈洛特的幽魂》与“冷战”美国
  第一节  美国身份:邪恶的铲除者
  第二节  《哈洛特的幽魂》与“冷战”时期美国的外向邪恶
  第三节  《哈洛特的幽魂》与“冷战”时期美国的内向邪恶
第七章  《儿子的福音》与基督教美国
  第一节  美国身份:上帝的行道者
  第二节  《儿子的福音》与美国表现:言为“服务上帝”、行为“服务魔鬼”
  第三节  《儿子的福音》与美国本质:看似善良、实则邪恶
第八章  《林中城堡》与美国隐喻
  第一节  美国自问:恶之何因?
  第二节  美国自白:邪恶的化身与魔鬼的代理
  第三节  美国再生之道:良知对邪恶的追问与反思
结语  梅勒小说:努力让美国看清自己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结合诺曼·梅勒小说创作的历史语境,以梅勒的非虚构作品中有关人性、道德和当代美国社会、文化与政治的论述为依据,运用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等文学批评方法以及文本细读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了梅勒《裸者与死者》《巴巴里海滨》《鹿苑》《一场美国梦》《我们为什么在越南?》《刽子手之歌》《硬汉子不跳舞》《哈洛特的幽魂》《儿子的福音》和《林中城堡》等小说对美国形象的解构与建构及其道德价值取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