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北宋星空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北宋星空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1 5.3折 40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梅影

出版社浙江古籍

ISBN9787554011959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0元

货号30134088

上书时间2024-03-0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自序:源自博物馆中的一段对话
一 桃李春风
  1.落木干山天远大
  2.山泼黛,水援蓝,翠相搀
  3.谪在人间今八年
  4.无人按律吕,好鸟自和歌
  5.风前横笛斜吹雨
  6.出门望高丘,拱木漫春萝
  7.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
  8.人生莫放酒杯干
  9.比邻诸老应相问
  10.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11.润花小雨斑斑
  12.山行十日雨沾衣
  13.渭水空藏月,傅岩深锁烟
  14.香蜜染成宫样黄
二 江湖夜雨
  15.床帏夜气馥,衣桁晚烟凝
  16.素餐每愧斯民病
  17.解如明月逐人行
  18.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
  19.梅影横斜人不见
  20.厌听鸿啄雪,喜有燕穿帘
  21.少时草圣学钟王
  22.何人得似醉中欢
  23.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24.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25.对之空叹嗟,楼阁重晚照
  26.江南一枕梦,高卧听鸣根
  27.白鸥远飞来,得我若眼明
  28.在北思江山,如怀冰雪颜
  29.黑云平屋檐,晨夜隔星月
  30.青牛驾我山谷路
三 京华烟云
  31.犹忆把樽酒,夜谈尽传更
  32.竹声寒夏簟,辍寝中夜听
  33.行要争光日月,诗须皆可弦歌
  34.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35.江湖夜雨十年灯
  36.百世神宗庙,千秋永裕陵
  37.迎燕温风旎旎
  38.国在多艰日,人如大雅诗
  39.晓看整整复斜斜
  40.虎儿笔力能扛鼎
  41.天上玉堂森宝书
  42.索索叶自雨,月寒遥夜阑
  43.岂如箪瓢子,卧起一床书
  44.满船明月从此去
  45.本是汀湖寂寞人
四 摩围山色
  46.芭蕉林里自观身
  47.渊明喜种菊,子猷喜种竹
  48.昨夜月明云散后
  49.八月梨枣红,绕墙风自落
  50.鬼门关外莫言远
  51.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
  52.一斛明珠薏苡秋
  53.声彻摩围顶上头
  54.十分倾酒对春寒
  55.元之如砥柱,大年若霜鹗
  56.万里青天,姬娥何处
  57.山自白云舟自横
  58.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59.心似惊波不停
五 宜州晚唱
  60.犹忆把樽酒,夜谈尽传更
  61.金石不随波,松竹知岁寒
  62.翰墨场中老伏波
  63.前身寒山子,后身黄鲁直
  64.是亦一东坡,非亦一东坡
  65.夜阑箕斗插屋椽
  66.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67.扶藜上读中兴碑
  68.短笛长歌独倚楼
  69.山谷青石牛,自负万钧重
尾声:骑马天津看逝水
后记:今生笔法更老
附录:北宋帝系及山谷生平大事记

内容摘要
 黄庭坚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巨大而又存争议的传奇人物。以叙述其生平始末为主线,让这个历史人物一生的悲欢哀荣得以真实展开,是吴梅影著的《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北宋星空下》精心撷取的独特视角。

精彩内容
 适才问黄庭坚话者乃其大舅——李常兄李莘(野夫)。李莘前些年领乡荐,举孝廉,得以仕进,今为淮南西路无为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从庐州析出建无为军,治巢县城口镇——今安徽无为无城镇,领巢县、庐江二县,属淮南道。时属淮南西路。)推官,他预备来接外甥到他任所去住些日子。因好些年不见,因此黄庭坚并不认得。
李常刚来此地不久,官余,暂借之居所就在敬亭山脚不远处一个幽静的农家庭院。三人走人庭中,只见一个衣着华丽之贵介公子玉立其中,手持折扇,对向歌女几名,正悠然吟唱: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
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钰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座中,一名方面细髯之中年男子赞日:“小山小令,英气勃发,不输元献公神采。”李常对歌女说道:“你等先退下。”又笑着对二位男子说道:“子固兄、叔原贤侄,某来举荐,少年乃常之外甥,分宁黄庭坚。”继而转身对黄庭坚说道:“多向俊杰请教,诗文方可大进。”黄庭坚施礼。
走人客堂落座。中年男子道:“说及诗词,乃小山所善,巩之同科进士眉山人苏子瞻亦是个中好手。
巩恐怕叨陪末座亦是勉强。”黄庭坚说道:“大人及建昌军曾氏一族,嘉祜二年(1057)多人高中,荣耀之极。几年至今,如雷之音犹在耳侧。为人为文,还望大人时时指点小侄。大人同科苏子瞻《刑赏忠厚之至论》,庭坚喜欢非常,若得机会,亦当向子瞻大人请教。”他又对青年公子说道:“小山兄是庭坚倾慕已久。”今日座中几位,均是江南西路乡党。中年男子名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后居临川。曾巩出身世家,祖父曾致尧(正臣)、父亲曾易占(不疑)皆为大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便能吟诵,年十二为文即惊动四方。曾巩十八岁(景祜四年,1037年)时,随父赴京。
二十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得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随之拜人欧阳修门下,结交同乡王安石,且同杜衍、范仲淹等均有书信往来。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之态度,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嘉祜二年,曾巩进士及第,而今(嘉祜四年,1059年)官太平州(州治在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名动一时。
要说前年,曾巩高中之年,即仁宗嘉祜二年,乃是宋代科考史上——不,应该说中华科考史上闪闪发光、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重要年代。
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据《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一一载:“嘉祜二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同知贡举。”进士及第之人有: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悼、王韶等。
此年及第者还有:黄庭坚祖父黄浞、叔祖黄灏、
堂叔黄孝宽。后英宗赐“联桂芳”以荣之,并称“联桂芳三及第”。
状元——苏轼好友、章惇族侄章衡。
章惇因耻于落章衡后,丢下廷告,回家准备重考。
却说知贡举欧阳修见到《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能写出如此洋洋洒洒精彩政论的,必是自己学生曾巩无疑。为避免他人非议其徇私,并未将此令其拍案叫绝之好文点为魁首,仅列为第二。结果,屈居第二苏轼,却是背了曾巩同学之“黑锅”。
青年公子名晏畿道,年长黄庭坚七八岁,字叔原
,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进贤县)人,为名相晏殊第七子。
P20-2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