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未病学概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治未病学概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2.21 9.3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涤平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ISBN9787513268837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1225052

上书时间2023-12-24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涤平,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人才培养协作组”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会长和养生专业委员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及脾胃病分会常委,江苏省保健养生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世界健康促进联合会会长。从事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文献和养生保健研究,中医脾胃病诊疗及研究30多年。 主持“治未病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各级各类课题10多项,主编或副主编《中医养生大成》、《中医养生学》等论著、教材20多部,发表《用中医思维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等学术论文40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未病”的范畴
    一、无病状态
    二、欲病状态
    三、已病未变状态
    四、瘥后未固状态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一、无病养生,重在预防
    二、欲病治萌,防微杜渐
    三、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四、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第三节  中医治未病学的概念与学科定位及特点
    一、中医治未病学的概念
    二、中医治未病学的学科定位
    三、中医治未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四节  中医治未病学学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中医治未病学学科建设的目的
    二、中医治未病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第五节  中医治末病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
    一、中医治未病学的学习要求
    二、中医治未病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中医治未病学的源流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医治未病学的源流
    一、远古至先秦(春秋战国)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魏晋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四、隋唐时期
    五、宋金元时期
    六、明清至现代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学的特点与优势
    一、中医治未病学的特点
    二、中医治未病学的优势
  第三节  中医治未病学的发展趋势
    一、中医治未病学代表未来的医学方向
    二、中医治未病学将融入主流医学和健康服务体系
    三、中医治未病学将与现代科技及多学科融合
    四、中医治未病学将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五、中医治未病产品应用广泛且产业前景广阔
    六、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全面实施
第三章  中医治未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中医治未病学与中医养生学的关系
    一、中医治未病学和中医养生学的联系
    二、中医治未病学和中医养生学的区别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学与中医临床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中医治未病学与中医临床相关学科的联系
    二、中医治未病学与中医临床相关学科的区别
  ……
第四章  中医治未病学的理论基础
第五章  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与技术
第六章  中医治未病的应用
第七章  常见病的中医治未病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中医治未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等为基本指导思想,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未病状态的成因、特点、含义、趋向,和运用方药、针推、情志、运动、饮食等方法与技术治未病,以阻断发病趋势,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等理论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治未病学概论》主要内容包括中医治未病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基础、治未病的常用方法与技术及其应用、常见病的治未病,以及未病与治未病的内涵、中医治未病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