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传播与社会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传播与社会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37 5.4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09517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416875

上书时间2023-11-1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勇,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新闻传播学,并在媒介素养、传媒实务、新闻业务史、组织传播、危机公关等方面投入较多精力。曾获得安徽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7)、安徽省“教坛新秀”(2008)、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10)。已出版教材《当代媒介素养教程》(2007)、译著《网络新闻学》(2010),在被列入CSSCI、北大核心等目录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人文社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本选题的研究状况
  三、本书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核心概念与体例框架
第一章  历史变迁与范式转换:中国报纸新闻文体30年
  第一节  新时期报纸新闻文体的发展脉络剖析
    一、1978—1982年:拨乱反正——突出“短新闻”,强化“可读性”
    二、1983—1988年:核心追求——“信息”与“启蒙”
    三、1989—1991年:认知转型——启蒙淡出,信息凸显
    四、1992—1999年:多元化发展——信息化 故事化 深度化
    五、2000—2008年:根本诉求——新闻专业主义
  第二节  互动与博弈:三种范式下的新闻文体实践
    一、“范式”与新闻文体
    二、宣传范式
    三、故事范式
    四、专业范式
第二章  记录、认可与导向:新闻奖项的设置与新闻文体的发展
  第一节  新闻评奖:意识形态与专业标准的二维互动
    一、新时期我国新闻评奖的历史沿革
    二、新时期我国国家级新闻评奖的特质分析
    三、记录、认可与导向:新闻作品评奖对新闻文体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获奖样本背后的文体嬗变
    一、标题的变化
    二、导语的变化
    三、时效性方面的变化
    四、引语的变化
    五、文体技巧层面的变化
第三章  从自发到自觉:记者文体意识的勃兴与新闻文体创新
  第一节  文体意识:从“个体困惑”到新闻专业主义追求
    一、现实问题与个体困惑导引记者文体意识的自发
    二、新闻改革的内在要求强化记者文体意识的自觉
    三、“名记者”在文体创新中具有示范效应
    四、新闻专业主义逐渐成为新闻共同体的文体追求
  第二节  文体创新:社会生态环境变迁下的主体彰显
    一、记者与新闻文体的关系
    二、促发记者寻求新闻文体创新的因素剖析
第四章  引领与示范:“名记者”的文体实践及其影响
  第一节  穆青与“新闻三论”
    一、“散文式新闻”
    二、“视觉新闻”
    三、“实录性新闻”
  第二节  郭玲春对“新华体”的突破
    一、“第一次冲刺”:“追悼会新闻”的突破
    二、创新的自觉:常规会议新闻的突破
  第三节  张建伟与“张建伟模式”
    一、“张建伟模式”的开创
    二、会议新闻的新探索
第五章    因应与建构:新闻学术界的研究实践与主要贡献
  第一节  文体研究:从“各自为政”到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一、学术界在新时期新闻文体研究中的特征描述
    二、学术界对新闻文体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直面时代的问题
    一、关于“新闻与宣传”关系的大讨论
    二、关于“典型报道”的争鸣
    三、关于“新闻散文化”的论争
  第三节  理念塑造与规范建构
    一、引入西方新闻传播理念与方法
    二、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及其影响
结语 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的因素分析与趋势研判
    一、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的因素分析
    二、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的趋势研判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由刘勇编著的《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Q78—2008)》采取整合性研究思路。将新闻文体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历时地考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报纸新闻文体的实存状态和发展脉络,从中探寻新闻文体与社会生态环境、媒体竞争格局、
媒介技术、新闻评奖制度、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新闻从业者自身独立的文体意识(包括对西方新闻文体观
念与技巧的引进与借鉴)、学术界的对应性研究等诸多因素间的关联,借此寻求新闻文体嬗变背后的普适
性规律,最终从“实然”中探索“应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