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博名家丛书——俞伟超卷(全二册)
  • 国博名家丛书——俞伟超卷(全二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博名家丛书——俞伟超卷(全二册)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70.97 5.8折 4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俞伟超 著 王春法 主编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46758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68元

货号31802941

上书时间2023-11-0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俞伟超(1933.1—2003.12),江苏江阴人。著名考古学家,曾任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1987—1998年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他参与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专家组成员。
王春法,男,汉族,1963年11月生,山东乳山人,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6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副部长级)。

目录
俞伟超先生学术小传 / 007


一?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1. 探索与追求 / 017 
2. 关于“考古地层学”问题 / 033 
3.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 ??
——为北京大学七七至七九级青海、湖北考古实习同学而讲 / 070 
4. 我国考古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 113 
5. 考古学新理解论纲 / 119 
6. 十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学的主要成果 / 143 
7.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
——在“现代科技考古研讨会”上的发言 / 151 
8. 时代需要环境考古学 / 153 
9. 考古学体系与人类历史进程关系的新思考 / 155 
10. 航空摄影与考古学——内蒙古东南部航空摄影考古报告·序 / 173
二? 史前与夏商周时代的考古学探索 
1. 铜山丘湾商代社祀遗迹的推定 / 177 
2.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 / 183 
3. 喀左东山嘴遗址是红山文化部落联盟的祭祀场地 / 251 
4. 中国早期的“模制法”制陶术 / 255 
5. 含山凌家滩玉器反映的信仰状况 / 271 
6. 早期中国的四大联盟集团 / 277 
7. 中国考古学中夏、商、周文化的新认识 / 292 
8. 图腾制与人类历史的起点 / 296 
9. 西周铜剑的渊源 / 328 
10. 中国古代文化的离合及其启示 / 331 
11. 凌家滩璜形玉器是结盟、联姻的信物 / 341 
12. 由夏文化探索引发出的考古学文化与族群关系的争论 / 350 
13. 长江流域青铜文化发展背景的新思考 / 354 
三? 古史分期及秦汉社会的考古学观察 
1. 秦汉的“亭”、“市”陶文 / 363
2.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漆器制地诸问题 ??
——从成都市府作坊到蜀郡工官作坊的历史变化 / 378 
3. 汉代诸侯王与列侯墓葬的形制分析 ??
——兼论“周制”、“汉制”与“晋制”的三阶段性 / 387 
4. 古史分期问题的考古学观察 / 395 
5. 马王堆一号汉墓棺制的推定 / 437 


6. 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性 ??
——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而作 / 449 
7. 汉末、东吴、两晋的鄂城铸镜业 / 470 
8. 考古学中的汉文化问题 / 484 
9. 秦汉青铜器概论 / 498 
10. 秦汉考古学文化的历史特征 / 521 
四? 楚文化、巴蜀文化、羌戎文化新探 
1. 关于楚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 
2. 古代“西戎”和“羌”、“胡”考古学文化归属问题的探讨 / 551 
3. 楚文化的渊源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 ??
——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而作 / 567 
4. 关于当前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问题 / 585 
5. 关于“卡约文化”和“唐汪文化”的新认识 / 598 
6. 寻找“楚文化”渊源的新线索 / 621 
7. 夏家店下层与上层文化为两支东夷遗存 / 630 
8. 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
——《楚文化考古大事记》序 / 638 
9. 内蒙古西部古代狄人文化的推定 / 648 
10. 楚文化的研究与文化因素的分析 / 655 
11. 长江上游古巴蜀信仰及其文化背景的探索 / 667 
12. 楚墓分期研究的新方法 / 687 
13. 考古学理论的进步与楚文化研究的历史前景 / 692 
14.“三危”地望的新揭示 / 700 
15. 三星堆文化在我国文化谱系中的位置及三星堆遗址的古地望 / 703 
16. 三星堆蜀文化与三苗文化的关系及其崇拜内容 / 709 
17. 三峡地区的古文化 / 719 
18. 关于三峡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命名问题 ??
——在“三峡工程重庆库区考古发掘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 729 
19. 关于楚文化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的新认识 / 739 
20. 三峡与四川考古新收获以及对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新思考 / 751
五?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1. 探索与追求 / 017 
2. 关于“考古地层学”问题 / 033 
3.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 ??
——为北京大学七七至七九级青海、湖北考古实习同学而讲 / 070 
4. 我国考古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 113 
5. 考古学新理解论纲 / 119 
6. 十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学的主要成果 / 143 
7.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
——在“现代科技考古研讨会”上的发言 / 151 
8. 时代需要环境考古学 / 153 
9. 考古学体系与人类历史进程关系的新思考 / 155 
10. 航空摄影与考古学——内蒙古东南部航空摄影考古报告·序 / 173
二? 史前与夏商周时代的考古学探索 
1. 铜山丘湾商代社祀遗迹的推定 / 177 
2.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 / 183 
3. 喀左东山嘴遗址是红山文化部落联盟的祭祀场地 / 251 
4. 中国早期的“模制法”制陶术 / 255 
5. 含山凌家滩玉器反映的信仰状况 / 271 
6. 早期中国的四大联盟集团 / 277 
7. 中国考古学中夏、商、周文化的新认识 / 292 
8. 图腾制与人类历史的起点 / 296 
9. 西周铜剑的渊源 / 328 
10. 中国古代文化的离合及其启示 / 331 
11. 凌家滩璜形玉器是结盟、联姻的信物 / 341 
12. 由夏文化探索引发出的考古学文化与族群关系的争论 / 350 
13. 长江流域青铜文化发展背景的新思考 / 354 
三? 古史分期及秦汉社会的考古学观察 
1. 秦汉的“亭”、“市”陶文 / 363
2.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漆器制地诸问题 ??
——从成都市府作坊到蜀郡工官作坊的历史变化 / 378 
3. 汉代诸侯王与列侯墓葬的形制分析 ??
——兼论“周制”、“汉制”与“晋制”的三阶段性 / 387 
4. 古史分期问题的考古学观察 / 395 
5. 马王堆一号汉墓棺制的推定 / 437 


6. 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性 ??
——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而作 / 449 
7. 汉末、东吴、两晋的鄂城铸镜业 / 470 
8. 考古学中的汉文化问题 / 484 
9. 秦汉青铜器概论 / 498 
10. 秦汉考古学文化的历史特征 / 521 
四? 楚文化、巴蜀文化、羌戎文化新探 
1. 关于楚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 
2. 古代“西戎”和“羌”、“胡”考古学文化归属问题的探讨 / 551 
3. 楚文化的渊源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 ??
——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而作 / 567 
4. 关于当前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问题 / 585 
5. 关于“卡约文化”和“唐汪文化”的新认识 / 598 
6. 寻找“楚文化”渊源的新线索 / 621 
7. 夏家店下层与上层文化为两支东夷遗存 / 630 
8. 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
——《楚文化考古大事记》序 / 638 
9. 内蒙古西部古代狄人文化的推定 / 648 
10. 楚文化的研究与文化因素的分析 / 655 
11. 长江上游古巴蜀信仰及其文化背景的探索 / 667 
12. 楚墓分期研究的新方法 / 687 
13. 考古学理论的进步与楚文化研究的历史前景 / 692 
14.“三危”地望的新揭示 / 700 
15. 三星堆文化在我国文化谱系中的位置及三星堆遗址的古地望 / 703 
16. 三星堆蜀文化与三苗文化的关系及其崇拜内容 / 709 
17. 三峡地区的古文化 / 719 
18. 关于三峡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命名问题 ??
——在“三峡工程重庆库区考古发掘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 729 
19. 关于楚文化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的新认识 / 739 
20. 三峡与四川考古新收获以及对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新思考 / 751
五? 艺术史与考古学 
1.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内容考 / 759 
2. 东汉佛教图像考 / 763 
3.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考察 / 779 
4. 先秦两汉美术考古材料中所见世界观的变化 ??
——1987 年初夏在《中国美术史·秦汉篇》讨论会上的讲话 / 792 
5. 中国古墓壁画内容变化的阶段性 ??
——“1996 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精粹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 809 
6. 楚文化中的神与人 / 812 
7. 五千年中国艺术的文化基础 / 818 
8.“神面卣”上的人格化“天帝”图像 / 826 
9. 汉画像石概论 / 834 
俞伟超先生论著目录 / 866 
后 记 / 887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收录俞伟超先生的近70种论述访谈录3篇,收录论述内容全面、分类合理,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俞先生的学术成就、 学术贡献和学术人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