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密伦娜情书
  • 致密伦娜情书
  • 致密伦娜情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致密伦娜情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5.43 6.1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卡夫卡

出版社漓江

ISBN9787540793883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770790

上书时间2024-06-2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奥地利德语小说家,犹太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生前比较寂寞,逝后才为世界所惊觉,从而赢得盛名。20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编者:维利·哈斯(WillyHaas,1891—1973)编辑、评论家、电影剧作家。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律师家庭。曾为躲避纳粹政权远走印度。与密伦娜及其捷克朋友圈交往多年,关系密切。
译者:叶廷芳黎奇叶廷芳(1936—2021),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浙江省衢州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主要从事德语文学的研究,尤以卡夫卡、迪伦马特、布莱希特的研究见长。历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先后获苏黎世大学“荣誉博士”、国际歌德学会“荣誉会员”;享国务院特殊津贴。著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及其他》等十余部;译著有《迪伦马特戏剧选》《卡夫卡文学书简》等,主持翻译《卡夫卡全集》,编著《论卡夫卡》等。
黎奇,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于上海。70年代后期就读于复旦大学德语专业,后赴维也纳大学深造。毕业后先后在我国驻东、西德使馆工作多年,现在德国从事翻译和创作。

目录
001 / 译 序 写下的吻 叶廷芳
001 / 致密伦娜情书
308 / 编后记 维利·哈斯
322 / 原版后记 维利·哈斯
327 / 附 录
329 / 附录一 密伦娜、施塔萨和波希米亚的生活 
施塔萨·弗莱茨曼 文
黄曼龄 译
341 / 附录二 卡夫卡生平和作品中的爱情关系
叶廷芳 黎奇

内容摘要
卡夫卡短暂的一生可谓情路坎坷,先后与两位女子订婚三次(其中与同一个人订婚两次),都以解除婚约而告终;同时,这位天赋异禀的作家又是天生情种,在其创作高峰期先后与四位女子产生了爱情,密伦娜是其中形象最为鲜明,与作家最为志趣相投的一位,因而引发的情感波澜也最为热烈奔涌。二人相识于1919年,当时年届36岁的卡夫卡还寂寂无名,而密伦娜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位天才作家的惊世才华,主动提出将其作品由德文翻译成捷克文。卡夫卡几乎立刻就真挚而热烈地爱上了这位身处异地的有夫之妇,二人深陷情网,两地传书,往还不断。这段传奇的恋情在两人通信一年以后而告终,之后卡夫卡写下了不朽的名作《城堡》。
1939年春天,德国军队进驻布拉格不久,密伦娜将卡夫卡写给她的信托付给维利·哈斯,随即被纳粹法西斯分子逮捕,投入集中营。而哈斯随后虽然经历了流亡,却仍然把这批信件忠实地保存了下来。战后,哈斯接受卡夫卡终生挚友,同时也是其传记作者马克斯·勃罗德委托,编辑出版了这本包含一百余封信件的书信集,它们对后世了解作家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历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照。

精彩内容
您看,密伦娜,度过一个几乎不眠之夜后,我躺在躺椅上,上午,光着身子,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阴影中。我怎么能入睡呢,我的睡眠轻飘飘的,总是萦绕在您的周围。我真像您今天信中所写的那样,会被“落到我怀里的东西”吓一跳,就像预言家们受惊时一样。他们说,他们是弱小的孩子(不管曾经是或者仍然是),听见有个声音呼唤他们,就会吓一跳,不敢相信自己的听觉。他们把脚落在地板上,恐惧得大脑都快裂了。在这之前他们也听到过呼唤声,却不知道那可怕的音响是怎么进到这声音中去的——是他们耳朵神经太脆弱呢,还是呼唤声太强?——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不知道这呼唤声已经获得胜利,而且正是通过他们对这声音的预感性的恐惧而留存了下来。但这并不能给人以预言的本领,因为许多人都听到过这声音,只是他们是否都配听到这声音。客观地说这是值得怀疑的;为保险起见,对此,还是坚决否认为好——当您的两封信到来时,我就这么躺着。
我觉得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密伦娜,我们是那么的怯懦,每封信几乎都面目全非,几乎每一封信都对上一封信或下一封回信感到惊恐。很容易看出,这不是出自您的天性,甚至可能不是出自我的天性,但几乎化成了我们的天性。这种怯懦只有在绝望中,顶多在愤怒中,噢,不要忘了,还有在恐惧中才会消逝。
有时候我有这么个印象:我们有个房间,这房间有两个互相对着的门,我们每人攥着一扇门的把手,只要一个人的睫毛动一下,另一个就站到这个人的门后了;只要第一个人说一句话,第二个就带上了身后的门,并且再也看不见了。当然他也许会重新打开这扇门,因为这是一个也许离开不了的房间。只要第一个人不完全像第二个一样,他就会很安静,他表面上仿佛根本不朝第二个人看一眼。他会慢慢地整理房间,好像这房间和其他任何房间一样似的。尽管这样,他总要在他那门旁重复同样的动作,有时两个人甚至同时跑到门外,于是这美丽的房间便空无一人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