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史视野下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思想史视野下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1.52 6.9折 8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丁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89877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31256502

上书时间2023-08-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丁,男,汉族,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博士,现为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讲师,赣江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思想史,在《史学理论研究》《孔子研究》《诸子学刊》《爱知论丛》(日本)《南方文物》《殷都学刊》《长江文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主持省级课题两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第四节  本书章节安排
第一章  商周历史意识与儒家历史观的思想来源
  第一节  祖先的追述:殷商历史意识的萌芽
    一  原始思维与历史记忆
    二  追述祖先与历史意识的萌芽
    三  宗教意识压倒历史意识
  第二节  殷亡的警示:商周之际历史表达的自觉
    一  历史对象的自觉认识
    二  历史秩序的自觉建构
    三  历史动因的自觉探索
  第三节  理性的张扬:西周春秋时期历史观念的发展
    一  自然与历史:从自然角度解读历史变动的尝试
    二  人与历史:人在历史中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三  历史观中理性因素的增长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孔子与儒家历史观的初步建构
  第一节  “礼崩乐坏”:孔子之际的时代格
  第二节  孔子历史观的理论结构
    一  天命:历史主导因素的探索
    二  道统:历史发展主线的探寻
    三  损益:历史演进方式的探究
    四  仁义:历史评价标准的探讨
  第三节  孔子思想体系中人与历史的关联
    一  成人:历史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  学习:衔接传统的基本方式
    三  行道:进入历史的主要途径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出土文献所见战国前期儒家历史观的发展
  第一节  究天人之际:历史观中的天与人
    一  天命与时势:历史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  合天与人:人在历史中地位的论述
  第二节  通古今之变:历史治乱的经验总结
    一  君主为治国之本
    二  君主需以道治民
    三  君主应尚贤使能
  第三节  成一家之言:出土简帛的历史叙事
第四章  孟子与战国中期儒家的历史观
  第一节  求善:孟子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
    一  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误读谈起
    二  求善非求真:孟子解读历史的目的
  第二节  秩序化:孟子与儒家历史谱系的建构
    一  善恶谱系与治乱循环的历史叙事
    二  王朝更替与制度模式的历史建构
  第三节  时势与人为:历史运转的主客观条件
    一  时势:制约历史的客观条件
    二  人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四节  修身与得道:承接历史使命的根本
第五章  苟子与战国后期儒家的历史观
  第一节  把历史还给人:天人之分下的历史观
  第二节  “法后王”:圣王对历史的占有
    一  确立圣人的历史主体地位
    二  圣王对历史的占有
    三  圣王的历史传承问题
  第三节  “古今一也”:历史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第四节  思想谱系的历史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孔子敬事鬼神原因新探
  附录二  孔、墨鬼神观念的比较研究
后记

内容摘要
历史观是儒家的理论基石之一,也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界对先秦儒家历史观的研究,多从史学史的角度阐释儒家历史观及其与先秦史学的关系,较少将历史观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一环,论证历史观与儒家思想的内在关联,且注重个体研究和定性分析,较少对先秦儒家历史观做整体的探讨。本书在充分借鉴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从思想史的角度,运用思想体系分析法以及思想与社会互动的方法,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一是从历时的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先秦儒家历史观生成、演变与发展的历程,指出儒家历史观滥觞于西周春秋时期的人文化思潮之中,经过孔子的初步建构,由孟子和荀子从不同角度深化,逐步成熟,成为在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念。二是从思想史视角探讨历史观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着重分析历史观与先秦儒家天命观、人性论、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学术关联,凸显历史观在先秦儒家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