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哲思录(修订版)大32开 平装本 周国平 著 上海辞书 2011年1版2印 全新
  • 人生哲思录(修订版)大32开 平装本 周国平 著 上海辞书 2011年1版2印 全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生哲思录(修订版)大32开 平装本 周国平 著 上海辞书 2011年1版2印 全新

10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国平 著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11-10

印数46.1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页数533页

字数442千字

货号23-4-0.54公斤

上书时间2024-05-22

诚品书院

九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详细描述:
【编辑推荐】 
 《人生哲思录(修订版)》初版为2000年的《人生哲思语编》,后于2005年改名为《人生哲思录》,这次是新的修订版。
作者周国平先生在上一版本的基础上,删除了六万多旧文字,增补了四万多新文字,以求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全面也更精辟。              
作为一本周国平先生对人生的哲思妙语的语录大全,本书从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个方面,完整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内容涉及生活态度、人生境界、生活质量、人生况味、人生难题、爱、性与爱、女人和男人、婚姻和家庭、人性、人与社会、世态人情、个人视角、精神生活、精神价值、精神体系、文化、文学艺术、读书和写作等方面,大小主题达到近百个。             
 周国平先生的文字及思想,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本书可以说是他个人思想和精神的一个自传,从中可以充分了解和领略周国平先生对人生的思想、观点和见解。
周国平先生曾在本书二版说明中写道:“在我所出版的书中,我自己是很喜欢这一本书的”。   
【内容提要】 
《人生哲思录》的性质介于辞典和文摘之间,内容是周国平的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
编选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作者把自己迄今为止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全部非学术性质的文字通读一遍,从中摘出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并且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逐级分类,让它们尽可能妥贴地各居其位。
这样一本书对于读者有什么用处呢?
作者猜想是这样的:在他的老读者手中,它更是辞典,用它可以方便地检索到作者在某一问题上的论说;
在他的新读者手中,它更是文摘,读它可以清晰地一窥作者的文字和思想的基本面貌。
全书分为四编,即: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
它们实际上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所以,《人生哲思录》取名为人生哲思录。 
【目录】 
第一编   
生命感情生活态度真性情简单不占有亲自然爱生命超脱人生境界自足独处安静闲适智慧幽默真实尊严生活质量享受创造成功幸福苦难人生况味沉默孤独无聊往事境遇与心情人生难题生命意义自我时间命运死亡
第二编   
情感体验爱爱爱与孤独大爱和小爱性与爱性爱情性爱哲学性爱伦理性爱心理性爱美学性爱现象女人和男人女性价值女性魅力女性心理男人两性比较两性之间婚姻和家庭婚姻爱情与婚姻婚姻的智慧家伴侣之情亲子之爱孩子童年和成长怎样做父母
第三编   
人性观察人性人人性灵与肉人性现象人性评价嫉妒吝啬自卑与自信人与社会交往沟通友谊语言名声角色道德道德现象世态人情世态人情处世舆论个人视角态度感觉异想自白
第四编   
精神家园精神生活灵魂追求坚守信仰(一)信仰(二)现代状况精神价值理想梦心灵现实精神现象精神体系宗教哲学(一)哲学(二)思想文化知识分子东西方文化文化学术教育向教育提问文学艺术美艺术艺术家诗文学创作批评风格天才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怎么读写作写作的理由写作的态度作品的价值我与写作。 
【精彩文摘】 
  真性情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他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在我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即自己的真性情,舍此便只是名利场上的生意经。而幸福则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心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我相信,在义和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态度。在君子和小人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至人喻以情。”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紧张。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  
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以衣帽取人。衣_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
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
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