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
正版图书 品相好 两天左右发货 如有着急的请不要下单
¥
7.44
1.2折
¥
62
全新
库存18件
作者林明东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明东 著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6653487
-
定价
6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7页
-
字数
233千字
- 【内容简介】
-
社会理论是在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维果茨基开创的历史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理念是主张人类所有的认知发展都涉及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来,学者也开始关注社会理论视角下的二语得研究,并进行了一些理论介绍和实证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运用这一理论观察和解释二语得和外语中所涉及的各类现象和问题。本书通过梳理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和评价社会理论的发展概况和相关实证研究,阐述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及其与二语得和外语实践的密切关系。
精彩内容:
章绪论二语得研究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elli2008;ga amp; elinker2002;larenfreeman2000)。学科在成立之初,体现出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深刻地受到母语得研究的影响;二是其研究活动主要为外语服务。此外早期的学者对二语和外语的学和得的区分争论颇多。然而,该学科在本质上是探索语言学者如何得第二语言的,不管学的语境条件如何,二语发展的过程与机制存在相似(barley et al.,1974;dulay amp;burt,1974;long1990;ortega2009)。因此,国际上一些学者认为,决定二语得结果的重要因素仍是学者的认知因素(long,1990);二语得研究若要取得长足发展,应该在认知科学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longamp;doughty,2003)。二语得研究源于对语言的关心,其发展的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比分析(lado1957),对比分析的关注焦点是如何改进材料;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错误分析、二语得的形态发展研究试图通过学者的错误以及形态得结果来发现学者的二语认知特征(barley et al.,1974;corder1981;harwoodmith,1994)。因此,早期的二语得研究主要服务于外语的实践,而且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下来。ortega(2009)认为,二语得学科是研究第二语言学的能力与过程的学术领域,其内容包括各种得条件下对得结果具有影响的一系列复杂因素。简言之,二语得研究是研究学者在得母语后如何得另一种语言,以及哪些重要因素影响了得的结果。二语得能够为外语提供理论与方法实践上的参,但是国际学界普遍认为,二语得不等同于外语或应用语言学(larenfreeman2000;long,2007;ga amp; elinker2012)。二语得与外语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得的过程与心理,涉及得的心理机制、生物学基础、语言的影响、环境的作用、的作用等,而后者更注重外语的教育特,如影响外语效果的个体与社会因素、大纲设计、方法、活动、教材编写、测评等。二语得利用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证的视角来解决人们如何得第二语言以及为何存在得差异的问题。毫无疑问,二语得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外语提供启发与指导。然而,二语得不仅仅为外语服务,它还为其他学科,如语言学理论、母语得、认知科学等提供研究的素材和内容(ga,1993),进而促进相关学科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二语得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为基础,涉及语言、心理、认知神经、社会、教育等领域的内容,主要研究对象可归纳为学者个体差异、学过程及其心理机制、母语与目标语的类型差异及迁移、社会和环境因素(戴运财、杨连瑞,2013;戴运财、崔文琦,2014)。学者个体差异主要包含个体认知差异、个体情感差异和学策略(dornyei,2005;dornyei et al.2015;elli2008;kehan1989;kehan1998);学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包括输入、吸收、融合、输出、反馈以及注意、监控等(krahen1985;long1996;chmidt2001);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异及迁移主要包括了母语得经验与母语知识的影响,普遍语法的作用与可及,母语与目标语在语言结构与类型上的差异及其迁移(gaamp;elinker2012;jarvi amp; pavlenko2008;white2013)。 社会与环境因素又可分为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学环境等。这些因素皆为二语得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制约二语得的结果,也可形成局域理论。二语得研究内容的多样决定了理论来源的多样,其理论来源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以及社会理论等,多种理论并存,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二语得研究在初阶段,一直致力于描述和解释第二语言学的过程。这期间虽然不同的理论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论重点,但基本一致认为二语得是一个内化的认知过程。在接下来的15年内,认知主义在二语得研究中依然方兴未艾,这期间language learning,tudie inecond language acquiitionapplied linguiticteol quarterly 四种主要的二语得研究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也足以证明这一点。甚至,该领域的专家long和doughty指出,未来二语得研究的认知地位会比现在更宽泛。然而,社会理论的出现则打破了认知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视角成为目前二语得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社会理论基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对心理与认知发展的研究,认为人类的思维是由制品、活动和概念进行中介的过程,即人通过使用现成的制品去创造另外一些用于调节他们生理及行为活动的东西,而语言的使用、组织及结构则是这一中介过程的主要形式。也是说,人类的成长是发生在的的、语言的、历史的情境中的,包括家庭成员及同龄人群的交互,甚至还有像学校、体育团体及工作场景等机构中的交
- 【目录】
-
章 绪论
第二章 社会理论的暂学根源和研究内容
节 社会理论研究的哲学根源
第二节 社会理论研究的学科属
第三节 社会理论的研究范畴
第四节 社会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社会理论与传统理论框架指导的二语究观点的区别
第六节 社会理论基本的研究范式与方法
第三章 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及分支理论
节 调节理论
第二节 内化理论
第三节 发展区理论
第四节 活动理论
第五节 实践社群理论
第六节 对话理论
第七节 情境学
第八节 复杂理论
第九节 生态给养理论
第十节 动态评价理论
第四章 社会理论框架下的二语究
节 二语究的认知派与社会派
第二节 二语词汇究
第三节 二语写作策略研究
第四节 二语写作研究
第五节 二语语用究
第六节 外语课堂互动话语研究
第七节 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第八节 外语教师语言知识建构研究
第九节 外语翻转课堂研究
第十节 外语课堂生态研究
第五章 结语
参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