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查征集验方·第一集~第六集全
  • 审查征集验方·第一集~第六集全
  • 审查征集验方·第一集~第六集全
  • 审查征集验方·第一集~第六集全
  • 审查征集验方·第一集~第六集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审查征集验方·第一集~第六集全

近代中国首部官版验方汇遍

243 全新

仅1件

广东揭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医改进研究会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7-0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医改进研究会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776047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审查征集验方》是民国全国验方汇编,近代中国首部官版验方汇编,中医改进研究会编。近代山西省政府通过行政与鼓励相结合的手段,动员大量人力物力于1929至1937年间通过行政强制手段与教育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民间验方,并组织专家引导验方的征集与审查工作。该书共收录民间*秘方、名家效验良方近6000余首,分为6册。这些民间验方皆具有“贱便验”的特征,“贱”是指药材价值甚廉,易于一般人购买,“便”是指药材多为普通应用之物,俯拾即得,“验”是指验方具有疗效。这使验方“一是供家庭自疗之用;二是为仓促无医、亦无力延医者,检方自疗之备”。惜完整出版之际,适逢抗日战争爆发,中医改进研究会解散,刊行推广工作戛然而止,直至今天,也鲜有关注和研究。本书为第六集。
【作者简介】
        刘洋,男,山西繁峙人,医学学士、卫生管理硕士、理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山西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第十届常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山西省政协智库专家。

研究方向:近现代医学史、卫生事业管理、科技哲学。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出版论著9部,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90余篇。
【目录】
 

目录

审查征集验方第六集序

凡例

一、传染病

(一)痢疾

1痢疾第一方(何建功)

2痢疾第二方(卢育和)

3痢疾第三方

4痢疾第四方(陈玉喜)

5痢疾第五方:解毒固脱汤

6痢疾第六方

7痢疾第七方

(二)白喉

1白喉第一方:加味桔梗汤(李棠甫)

2白喉第二方(陈泽东)

3白喉第三方(张泽霖)

4白喉第四方(胡立德)

5白喉第五方(张士才)

6白喉第六方

7白喉第七方(前人)

8白喉第八方(卢育和)

9白喉第九方:真功丹(张士才)

10白喉第十方(张士才)

(三)霍乱

1霍乱第一方(姚乃德)

2霍乱第二方(邢善齐)

3霍乱第三方(景寿轩)

4霍乱第四方(郑世贤)

5霍乱第五方:急救万病神效丹(赵文生)

6霍乱第六方

7霍乱第七方

(四)丹毒

1丹毒第一方:普济消毒饮加减(霍子实)

2丹毒第二方(李士敏)

3丹毒第三方(郑世富)

4丹毒第四方(吴作民)

5丹毒第五方(赵炳)

(五)痧症

1痧症第一方:活血行气消积汤

2痧症第二方(霍子实)

3痧症第三方

(六)痘疮

1痘疮第一方:三仙散(秦绍先)

2痘疮第二方

(七)破伤风

1破伤风第一方(苗尔秀)

2破伤风第二方

3破伤风第三方

(八)疟疾

1疟病第一方

2疟病第二方:补中益气加常山槟果汤(邓亮)

(九)羊毛疔

1羊毛疔第一方(杜蓂)

(十)黄疸

1黄疸第一方

(十一)瘟疫

1瘟疫第一方(赵秀松)

2瘟疫第二方:松叶避瘟法(前人)

3瘟疫第三方

4瘟疫第四方

5瘟疫第五方

二、时令病

(一)感冒

1感冒第一方:五虎发汗饮(严级苣)

2感冒第二方(杜冀)

3感冒第三方

4感冒第四方

5感冒第五方

6感冒第六方

7感冒第七方

8感冒第八方

(二)温病

1温病第一方(霍子实)

2温病第二方

(三)伤暑

1伤暑第一方

2伤暑第二方

三、消化器病

(一)腹痛

1腹痛第一方(成信德)

2腹痛第二方(李雅庵)

3腹痛第三方:征虫丸(石玉)

4腹痛第四方(温月亭)

5腹痛第五方(王俊)

6腹痛第六方

7腹痛第七方

(二)噎膈

1噎膈第一方(卢育和)

2噎膈第二方(房西亭)

3噎膈第三方:狗实散(赵复性)

4噎膈第四方(宋尧)

5噎膈第五方(严级苣)

6噎膈第六方(杜蓂)

7噎膈第七方(卢育和)

8噎膈第八方

9噎膈第九方

10噎膈第十方

11噎膈第十一方

(三)胃痛

1胃痛第一方(郭士祥)

2胃痛第二方(卢育和)

3胃痛第三方(马荣文)

4胃痛第四方:四香汤(温碧泉)

5胃痛第五方(叶琮)

6胃痛第六方(张士才)

7胃痛第七方

8胃痛第八方

9胃痛第九方

10胃痛第十方

11胃痛第十一方(米荣惠)

12胃痛第十二方:和胃五香丸(赵定之)

(四)泄泻

1泄泻第一方(赵凌云)

2泄泻第二方(赵凌云)

3泄泻第三方(贾锡祜)

4泄泻第四方(马荣文)

5泄泻第五方(米荣惠)

6泄泻第六方:温脾去湿汤(赵秀松)

7泄泻第七方:治久泻不止验方(米荣惠)

8泄泻第八方:止泻利便汤(赵青松)

9泄泻第九方

10泄泻第十方

11泄泻第十一方

(五)痞病

1痞病第一方(张俭)

2痞病第二方(杜蓂)

3痞证第三方

(六)胁痛

1胁痛第一方(成信德)

2胁痛第二方(景寿轩)

3胁痛第三方

4胁痛第四方

5胁痛第五方

6胁痛第六方

(七)消化不良

1消化不良第一方:健胃散(张泽霖)

2消化不良第二方:玉芝丸(沈仲圭)

(八)肠痈

1肠痈第一方:甜瓜当归蛇蜕汤(赵青松)

2肠痈第二方:植林氏肠痈特效汤(张泽霖)

(九)积聚

1积聚第一方:积聚丸(卢育和)

2积聚第二方(白耀亭)

3积聚第三方:阿魏化积丸(赵文生)

4积聚第四方

5积聚第五方(姚佑泰)

6积聚第六方

7积聚第七方

(十)疝气

1疝气第一方

2疝气第二方:楝茴萸荔饮(沈仲圭)

3疝气第三方(严级苣)

4疝气第四方(戴河清)

5疝气第五方(郑世贤)

6疝气第六方:楝实丸(赵复性)

7疝气第七方

8疝气第八方

9疝气第九方:暖肝煎

10疝气第十方:逐狐丹

11疝气第十一方:天台乌药散

12疝气第十二方

(十一)吐血

1吐血第一方(马荣文)

2吐血第二方(赵炳)

3吐血第三方:金线吊芙蓉(卢育和)

4吐血第四方(孙逸圣)

5吐血第五方

6吐血第六方(郑世贤)

7吐血第七方(赵亚曾)

8吐血第八方:花蕊石散(李守孝)

9吐血第九方

(十二)臌证

1臌症第一方:臌胀丸(牛应中)

2臌症第二方(刘铭)

3臌症第三方:猪肚大蒜汤(刘铭)

4臌症第四方

5臌症第五方

6臌症第六方

7臌症第七方

8臌症第八方:鸡金散(张士才)

(十三)腹胀

1腹胀第一方(李隆英)

2腹胀第二方(卢育和)

3腹胀第三方(霍泰生)

4腹胀第四方:加味枳术汤(赵青松)

(十四)便血

1便血第一方:大便下血良方(秦绍先)

2便血第二方(严级苣)

3便血第三方(焦鸿钧)

4便血第四方(严级苣)

5便血第五方(戴清河)

6便血第六方(秦绍先)

7便血第七方(赵炳)

8便血第八方(许辅廷)

9便血第九方:生地地榆茅根汤(王良辅)

10便血第十方

11便血第十一方

12便血第十二方

13便血第十三方

(十五)便秘

1便秘第一方:舒肝利便汤(赵青松)

2便秘第二方:瓜蒂通便法(赵复性)

3便秘第三方:更衣丸

4便秘第四方

5便秘第五方

6便秘第六方

(十六)脱肛

1脱肛第一方(邢善斋)

2脱肛第二方(卢育和)

3脱肛第三方(米荣惠)

4脱肛第四方

(十七)呕吐

1呕吐第一方(赵凌云)

2呕吐第二方

(十八)胃热

1胃热第一方(徐景贤)

2胃热第二方

(十九)呃逆

1呃逆第一方

四、呼吸器病

(一)咳嗽

1咳嗽第一方(郑世贤)

2咳嗽第二方(叶琮)

3咳嗽第三方(田藏)

4咳嗽第四方(沈仲圭)

5咳嗽第五方:宁嗽汤(沈仲圭)

6咳嗽第六方:止咳散(田藏)

7咳嗽第七方(李士英)

8咳嗽第八方(汪寄圃)

9咳嗽第九方:加味麦门冬加二百紫菀汤(邓亮)

10咳嗽第十方:加味麻杏石甘汤(霍子实)

11咳嗽第十一方:贝杏桔合汤(严级苣)

12咳嗽第十二方(赵凌云)

13咳嗽第十三方(吴作民)

14咳嗽第十四方(秦绍先)

15咳嗽第十五方(李银亮)

16咳嗽第十六方(康汝鳞)

17咳嗽第十七方:四子镇咳汤(程振兴)

18咳嗽第十八方(赵凌云)

19咳嗽第十九方:清肺饮(赵复性)

20咳嗽第二十方

21咳嗽第二十一方

22咳嗽第二十二方

23咳嗽第二十三方

24咳嗽第二十四方

25咳嗽第二十五方

26咳嗽第二十六方:紫菀款冬汤

27咳嗽第二十七方

(二)痰喘

1痰喘第一方(康汝麟)

2痰喘第二方

(三)咯血

1咯血第一方(沈仲圭)

(四)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第一方(张士才)

(五)肺痿

1肺痿第一方(杜蓂)

2肺痿第二方(孙逸圣)

(六)肺痈

1肺痈第一方:南阳肺痈汤(沈仲圭)

2肺痈第二方(严级苣)

3肺痈第三方(李银亮)

4肺痈第四方(王培卿)

5肺痈第五方:沙木皂角丸(赵青松)

6肺痈第六方(廖端诚)

五、运动器病

(一)腿痛

1腿痛第一方(叶琮)

2腿痛第二方(赵凌云)

3腿痛第三方

(二)痹症

1痹症第一方:张氏热痹汤(张泽霖)

2痹症第二方

(三)筋骨痛

1筋骨痛第一方(冯申礼)

2筋骨痛第二方(孙逸圣)

3筋骨痛第三方(田藏)

4筋骨痛第四方

5筋骨痛第五方

6筋骨痛第六方

7筋骨痛第七方

六、循环器病

(一)水肿

1水肿第一方(霍泰生)

2水肿第二方:逐水丹(王履安)

3水肿第三方(郝玉如)

4水肿第四方(张士才)

5水肿第五方(卢育和)

6水肿第六方(孙逸圣)

7水肿第七方(李文杰)

8水肿第八方:荞戟饼(李守孝)

9水肿第九方(赵炳)

10水肿第十方(刘铭)

11水肿第十一方(唐明芳)

12水肿第十二方(杜蓂)

13水肿第十三方

14肿胀第十四方

15水肿第十五方(曲居易)

16水肿第十六方

(二)努伤

1努伤第一方:去瘀生新汤(霍子实)

2努伤第二方(李银亮)

3努伤第三方(张宷铨)

七、神经系病

(一)神经衰弱

1神经衰弱第一方(姚佑泰)

2神经衰弱第二方(周小晨)

3神经衰弱第三方(任鹤亭)

4神经衰弱第四方(赵定之)

5神经衰弱第五方(严级苣)

6神经衰弱第六方

7神经衰弱第七方(王天元)

8神经衰弱第八方(赵庆山)

9神经衰弱第九方:和荣通络汤(霍子实)

10神经衰弱第十方

11神经衰弱第十一方:猪肚丸

12 神经衰弱第十二方

13神经衰弱第十三方

14神经衰弱第十四方

15神经衰弱第十五方

16神经衰弱第十六方:和平散

17神经衰弱第十七方

18神经衰弱第十八方

19神经衰弱第十九方

20 神经衰弱第二十方

21神经衰弱第二十一方(沈仲圭)

22 神经衰弱第二十二方

(二)痫证

1痫证第一方:守宫膏(赵图南)

2痫证第二方:加减抱胆丸(石玉)

3痫证第三方:止痫汤(武敬善)

4痫证第四方:磁朱定神丸(李隆英)

5痫证第五方

6痫证第六方(曲友直)

7痫证第七方:牛黄降痰散(李文杰)

8痫证第八方:宣络消瘀汤

9痫证第九方(赵全德)

10 痫证第十方

11痫证第十一方

12 痫证第十二方

13痫证第十三方

14 痫证第十四方

15痫证第十五方(岳焕章)

16痫证第十六方(郑世贤)

17痫证第十七方(孙逸圣)

18痫证第十八方:补中活血汤(杜梦林)

19痫证第十九方:转气丸方

20痫证第二十方

21痫证第二十一方(李国英)

22痫证第二十二方:医痫无双丸

23痫证第二十三方

(三)头痛

1头痛第一方(刘铭)

2头痛第二方(王培卿)

3头痛第三方(张沛南)

4 头痛第四方

5头痛第五方

6头痛第六方

7头痛第七方

8头痛第八方

9头痛第九方

10头痛第十方

(四)瘫痪

1瘫痪第一方(孙逸圣)

2瘫痪第二方:麻木神效丸(温碧泉)

3瘫痪第三方:舒肝养血膏

4瘫痪第四方(陈莲峰)

5瘫痪第五方:冯了性药酒(李文杰)

(五)腰腿痛

1腰腿痛第一方(任鹤亭)

2腰腿痛第二方(谢长余)

3腰腿痛第三方:祛风活血汤(李棠甫)

4腰腿痛第四方

5腰腿痛第五方

6腰腿痛第六方

7 腰腿痛第七方

8腰腿痛第八方

9腰腿痛第九方

10腰腿痛第十方(王良辅)

11腰腿痛第十一方(李德甫)

12腰腿痛第十二方

(六)口眼歪斜

1口眼歪斜第一方:天仙膏(李银亮)

2口眼歪斜第二方(赵秀松)

3口眼歪斜第三方

4口眼歪斜第四方

(七)手足痉挛

1手足痉挛第一方(叶琮)

2手足痉挛第二方(温月亭)

3手足痉挛第三方

(八)失眠

1失眠第一方(赵秀松)

2失眠第二方

(九)麻木

1麻木第一方(王俊)

2麻木第二方

3麻木第三方

4麻木第四方

5麻木第五方

6麻木第六方

7麻木第七方

(十)中风

1中风第一方

2中风第二方(郝玉如)

3中风第三方

4中风第四方

八、新陈代谢病

(一)糖尿病

1糖尿病第一方

九、泌尿器病

(一)小便不通

1小便不通第一方(张寀铨)

2小便不通第二方(任绍和)

3小便不通第三方:蚯蚓茴香汤(李守弟)

4小便不通第四方(李守弟)

5小便不通第五方(王化清)

6小便不通第六方

7小便不通第七方

8小便不通第八方

9小便不通第九方

10小便不通第十方

(二)尿血

1尿血第一方(赵凌云)

2尿血第二方

3尿血第三方

(三)小便不禁

1小便不禁第一方(杜蓂)

2小便不禁第二方

(四)遗尿

1遗尿第一方

十、生殖器病

(一)遗精

1遗精第一方:鱼菟固精丸

2遗精第二方:五倍子丸(沈仲圭)

3遗精第三方(房西亭)

4遗精第四方:治浊固精丸(杜蓂)

5遗精第五方:秘元煎(严级苣)

6遗精第六方(米荣惠)

7遗精第七方:补尔肺肾丸(沈仲圭)

8遗精第八方:龙虎固精丸(马德清)

9遗精第九方

10遗精第十方

11遗精第十一方

12遗精第十二方:固精丸

13遗精第十三方

14遗精第十四方

15遗精第十五方

16遗精第十六方

17遗精第十七方

(二)阴痿

1阴痿第一方:蚕蛾丸(赵图南)

2阴痿第二方(郭永福)

3阴痿第三方

4阴痿第四方:秘精固肾丸

5阴痿第五方

6阴痿第六方:赞育丹

7阴痿第七方

8阴痿第八方:强阳丹

十一、妇科

(一)经病

1经病第一方(赵秀松)

2经病第二方:妇人归附丸(张聘之)

3经病第三方:通经散(李棠甫)

4经病第四方(成信德)

5经病第五方:通经散(刘铭)

6经病第六方:通经散(李文杰)

7经病第七方(谢长余)

8经病第八方(田藏)

9经病第九方(李雅菴)

10经病第十方

11经病第十一方

(二)子宫症

1子宫症第一方(景寿轩)

(三)带下

1带下第一方(庞世瑞)

(四)干血痨

1干血痨第一方(卢育和)

2干血痨第二方(严级苣)

3干血痨第三方:破血袋

4干血痨第四方

5干血痨第五方

(五)阴痒

1阴痒第一方:蛇矾汤(赵青松)

2阴痒第二方

(六)阴挺

1阴挺第一方:阴挺必愈锭(赵世定)

(七)血崩

1血崩第一方(严级苣)

2血崩第二方:止崩丸(赵图南)

3血崩第三方

4血崩第四方

5血崩第五方(孙逸圣)

(八)腰腿疼

1腰腿疼第一方(温月亭)

2腰腿疼第二方:搜风活血丸(赵泌)

(九)阴吹

1 阴吹第一方

(十)杂症

1杂症第一方:消毒清内汤(郭凤岐)

2杂症第二方(赵凌云)

3杂症第三方:舒筋丸(李德甫)

4杂症第四方(赵炳)

5杂症第五方(李守弟)

6杂症第六方:破瘕除湿饮(白靖斋)

7杂症第七方

8杂症第八方

9杂症第九方

10杂症第十方(齐立德)

十二、产科

(一)难产

1难产第一方:安妊丹(张希骞)

2难产第二方:丁香如意丹(赵复性)

3难产第三方:蛇蜕汤(李守弟)

4难产第四方

5难产第五方

6难产第六方

7难产第七方

8难产第八方

(二)胎动

1胎动产第一方:荷蒂散(赵秀松)

2胎动产第二方:下胎蟹爪汤(赵青松)

3胎动产第三方

(三)血晕

1血晕第一方:血竭没药散(赵秀松)

2血晕第二方:鹿角散(赵青松)

3血晕第三方:逐瘀解迷汤(石玉)

4血晕第四方

(四)胎死腹中

1胎死腹中第一方(谢长余)

2胎死腹中第二方

(五)断产

1断产第一方:断产汤(赵青松)

(六)小产血崩

1血崩第一方(周小农)

(七)产前杂症

1胎前杂症第一方(赵润堂)

2胎前杂症第二方(谢长余)

3胎前杂症第三方:太乙救苦丸(白文光)

4胎前杂症第四方

5胎前杂症第五方

(八)产后杂症

1 产后杂症第一方

2产后杂症第二方

3产后杂症第三方

十三、小儿科

(一)痫症

1痫症第一方(曲友直)

2痫症第二方:惊风散(温月亭)

3痫症第三方(田藏)

4痫症第四方(赵亚曾)

(二)惊风

1惊风第一方(米荣惠)

2惊风第二方

3惊风第三方

4惊风第四方

(三)虫症

1虫症第一方(霍泰生)

2虫症第二方:金蝉八宝丹(李文杰)

3虫症第三方

(四)疳症

1疳症第一方(李士英)

2疳症第二方(张儒珍)

(五)食积

1食积第一方(秦文濬)

2食积第二方(李士英)

(六)小儿杂症

1小儿杂症第一方(郭洪义)

2小儿杂症第二方(杜蓂)

3小儿杂症第三方(柳子和)

4小儿杂症第四方(张沛南)

5小儿杂症第五方

6小儿杂症第六方

7小儿杂症第七方

8小儿杂症第八方(李银亮)

9小儿杂症第九方(谢长余)

(七)癖积

1癖积第一方(白靖斋)

(八)遗尿

1遗尿第一方(牛有章)

(九)不食乳

1不食乳第一方(房西亭)

(十)脐疮

1脐疮第一方(姚乃德)

2脐疮第二方

(十一)痞证

1痞证第一方(温松照)

十四、外科

(一)肿疡

1肿疡第一方:拔毒膏(温月亭)

2肿疡第二方:铁箍散(王舜忱)

3肿疡第三方:黄连膏(刘铭)

4肿疡第四方:疏散风邪饮(霍子实)

5肿疡第五方(李子才)

6肿疡第六方:消炎膏(秦文濬)

7肿疡第七方(李士英)

8肿疡第八方:银花甘草汤(严级苣)

9肿疡第九方(贾锡祜)

10肿疡第十方:葛根加芎黄汤(邓亮)

11肿疡第十一方(王俊)

12肿疡第十二方:二黄散(王四心)

13肿疡第十三方:青叶膏(严级苣)

14肿疡第十四方(苏云山)

15肿疡第十五方(霍泰生)

16肿疡第十六方( 霍泰生)

17肿疡第十七方(刘铭)

18肿疡第十八方(戴河清)

19肿疡第十九方(白耀亭)

20肿疡第二十方(谢长余)

21肿疡第二十一方:苍耳膏(卢育和)

22肿疡第二十二方(沈仲圭)

23肿疡第二十三方

24肿疡第二十四方

25肿疡第二十五方

26肿疡第二十六方

27肿疡第二十七方

28肿疡第二十八方

29肿疡第二十九方

30肿疡第三十方

31肿疡第三十一方

32肿疡第三十二方

33肿疡第三十三方

34肿疡第三十四方(邢善斋)

(二)痈疽

1痈疽第一方:白蔹散(赵秀松)

2痈疽第二方(苏云山)

3痈疽第三方(许祐之)

4痈疽第四方:三黄丸加料(王好问)

5痈疽第五方:化毒必应丹(张希骞)

6痈疽第六方(王培卿)

7痈疽第七方(张沛南)

8痈疽第八方:白花膏(石玉)

9痈疽第九方(李士敏)

10痈疽第十方(廖端诚)

11痈疽第十一方(李士英)

12痈疽第十二方(郑世富)

13痈疽第十三方:托里消毒散(郑世富)

14痈疽第十四方:加味银花甘草汤(张沛南)

15痈疽第十五方(卢育和)

16痈疽第十六方(赵庆山)

17痈疽第十七方(霍泰生)

18痈疽第十八方(周小农)

19痈疽第十九方:蛴螬散(李守孝)

20痈疽第二十方:一笔消(邓亮)

21痈疽第二十一方

22痈疽第二十二方(孙逸圣)

23痈疽第二十三方

24痈疽第二十四方

(三)溃疡

1溃疡第一方:生肌散(程振兴)

2溃疡第二方:珍珠散(霍泰生)

3溃疡第三方(刘铭)

4溃疡第四方(黄廷秀)

5溃疡第五方:八宝丹(卢育和)

6溃疡第六方(李士敏)

7溃疡第七方(田藏)

8溃疡第八方:六合散(卢育和)

9溃疡第九方(严级苣)

10溃疡第十方:大蛤蟆膏(李守孝)

11溃疡第十一方(张士才)

12溃疡第十二方

13溃疡第十三方

14溃疡第十四方

15溃疡第十五方

16溃疡第十六方

17溃疡第十七方

18溃疡第十八方

(四)瘰疬

1瘰疬第一方(成信德)

2瘰疬第二方(李国英)

3瘰疬第三方(严级苣)

4瘰疬第四方(王培卿)

5瘰疬第五方(张泽霖)

6瘰疬第六方(郑世贤)

7瘰疬第七方(严级苣)

8瘰疬第八方(孙逸圣)

9瘰疬第九方(唐明芳)

10瘰疬第十方(张泽霖)

11瘰疬第十一方:神效瘰疬散(郭世祥)

12瘰疬第十二方(田之柱)

13瘰疬第十三方:瘰疬敷药方(周小农)

14瘰疬第十四方(李国英)

15瘰疬第十五方(李国英)

16瘰疬第十六方:旋覆花汤(温碧泉)

17瘰疬第十七方(温月亭)

18瘰疬第十八方:消瘰丹(陈莲峰)

19瘰疬第十九方(卢育和)

20瘰疬第二十方:消瘰丸(杨浦云)

21瘰疬第二十一方(房西亭)

22瘰疬第二十二方(温月亭)

23瘰疬第二十三方(李银亮)

24瘰疬第二十四方

25瘰疬第二十五方

26瘰疬第二十六方(李国英)

27瘰疬第二十七方

(五)疔疮

1疔疮第一方(卢育和)

2疔疮第二方(卢育和)

3疔疮第三方:取疔散(田之柱)

4疔疮第四方:敛疔膏(卢育和)

5疔疮第五方:疔疮外治方(宋尧)

6疔疮第六方:清解托毒汤(霍子实)

7疔疮第七方(冀鹤亭)

8疔疮第八方:蟾酥丸(李守弟)

9疔疮第九方(郑世贤)

10疔疮第十方(张士才)

11疔疮第十一方

12疔疮第十二方

13疔疮第十三方:拔疔秘方

14疔疮第十四方

15疔疮第十五方

16疔疮第十六方

17疔疮第十七方

18疔疮第十八方

19疔疮第十九方

(六)痔漏

1痔漏第一方(成信德)

2痔漏第二方(李国英)

3痔漏第三方:六白化痔汤(程振兴)

4痔漏第四方(汪寄圃)

5痔漏第五方(柳子和)

6痔漏第六方(景寿轩)

7痔漏第七方(郝玉如)

8痔漏第八方(傅应辰)

9痔漏第九方:消痔汤(成迺武)

10痔漏第十方(贾锡祜)

11痔漏第十一方:熏洗痔瘘汤(赵文生)

12痔漏第十二方:黄柏丸(赵复性)

13痔漏第十三方:五倍子散(王好问)

14痔漏第十四方(马荣生)

15痔漏第十五方:黄占愈漏丸(赵亚曾)

16痔漏第十六方(石玉)

17痔漏第十七方(杜蓂)

18痔漏第十八方(郭洪义)

19痔漏第十九方(房西亭)

20痔漏第二十方(温月亭)

21痔漏第二十一方(廖端诚)

22痔漏第二十二方:生麝愈漏膏(赵文生)

23痔漏第二十三方

24痔漏第二十四方

25痔漏第二十五方

26痔漏第二十六方

(七)乳痈

1乳痈第一方(何建功)

2乳痈第二方:鸡矢白散(赵复性)

3乳痈第三方(祁泽民)

4乳痈第四方:青围药方(周小农)

5乳痈第五方

(八)臁疮

1臁疮第一方(郭洪义)

2臁疮第二方(王养初)

3臁疮第三方(唐明芳)

4臁疮第四方(焦鸿钧)

5臁疮第五方

6臁疮第六方

(九)乳房肿痛

1乳房肿痛第一方(戴河清)

2乳房肿痛第二方(康汝麟)

3乳房肿痛第三方(李国英)

(十)乳疖

1乳疖第一方(王培卿)

2乳疖第二方(刘铭)

(十一)鹤膝风

1鹤膝风第一方:白芥膏(王良辅)

2鹤膝风第二方:紫荆皮汤(赵青松)

3鹤膝风第三方

(十二)脚气

1脚气第一方(王培卿)

2脚气第二方(严级苣)

(十三)瘿瘤

1瘿瘤第一方(王培卿)

2瘿瘤第二方(杜蓂)

3瘿瘤第三方

(十四)杖疮

1杖疮第一方(程振兴)

2杖疮第二方(李士英)

(十五)鹅掌风

1鹅掌风第一方(赵青松)

2鹅掌风第二方(卢育和)

3鹅掌风第三方(卢育和)

4鹅掌风第四方(杜蓂)

5鹅掌风第五方

(十六)坐板疮

1坐板疮第一方(谢长余)

十五、皮肤科

(一)癣疮

1癣疮第一方:第一灵膏(赵兰生)

2癣疮第二方(温月亭)

3癣疮第三方:民间实验方(房西亭)

4癣疮第四方(田藏)

5癣疮第五方(曲庭贵)

6癣疮第六方:榴皮散

7癣疮第七方(严级苣)

8癣疮第八方:久癣变为湿烂方(郑世富)

9癣疮第九方(郑世富)

10癣疮第十方:治癣方(焦鸿钧)

11癣疮第十一方(郝玉如)

12癣疮第十二方(廉杰)

13癣疮第十三方(戴河清)

14癣疮第十四方(贾锡祜)

15癣疮第十五方(郝玉如)

16癣疮第十六方(张士才)

17癣疮第十七方(张士才)

18癣疮第十八方(温松照)

19癣疮第十九方

20癣疮第二十方(王辅之)

21癣疮第二十一方

(二)疣赘

1疣赘第一方

2疣赘第二方(严级苣)

3疣赘第三方:去黑子疣赘膏(赵青松)

(三)冻疮

1冻疮第一方(王培卿)

2冻疮第二方(刘铭)

3冻疮第三方:螃蟹油(王养初)

4冻疮第四方

5冻疮第五方

6冻疮第六方(田之柱)

7冻疮第七方(李银亮)

(四)阴囊痒

1阴囊痒第一方:蛇床大黄汤(佐时作)

2阴囊痒第二方(何建功)

3阴囊痒第三方(戴河清)

4阴囊痒第四方

(五)秃疮

1秃疮第一方:秃疮神效方(卢育和)

2秃疮第二方:治秃验方(杜蓂)

3秃疮第三方(李国英)

4秃疮第四方(胡立德)

5秃疮第五方:三根如意散

6秃疮第六方

7秃疮第七方

8秃疮第八方

(六)疥疮

1疥疮第一方:搽疥药(李文杰)

2疥疮第二方(谢长余)

3疥疮第三方:疥疮速效散(郭凤岐)

4疥疮第四方(孙逸圣)

5疥疮第五方(景寿轩)

6疥疮第六方(王四心)

7疥疮第七方

8疥疮第八方

9疥疮第九方

10疥疮第十方

11疥疮第十一方

12疥疮第十二方

13疥疮第十三方

14疥疮第十四方

(七)汤火伤

1汤火伤第一方(李银亮)

2汤火伤第二方

3汤火伤第三方(郭凤岐)

4汤火伤第四方:汤火伤方(严级苣)

5汤火伤第五方(赵兰生)

6汤火伤第六方(程振兴)

7汤火伤第七方(冀鹤亭)

8汤火伤第八方

9汤火伤第九方

10汤火伤第十方

11汤火伤第十一方(俊升)

12汤火伤第十二方

(八)麻风

1麻风第一方(祁泽民)

2麻风第二方(田藏)

3麻风第三方(郝玉如)

4麻风第四方(马智德)

(九)癜风

1癜风第一方(米荣惠)

2癜风第二方(田藏)

3癜风第三方(张士才)

(十)腋臭

1腋臭第一方(唐明芳)

2腋臭第二方:生熟胆矾散(李守弟)

3腋臭第三方(柳子和)

(十一)面疮

1面疮第一方(赵炳)

2面疮第二方(李汝舟)

(十二)脱发

1脱发第一方(刘铭)

(十三)天疱疮

1天疱疮第一方(田之柱)

2天疱疮第二方(张宽有)

(十四)黄水疮

1黄水疮第一方:猪胆膏(温月亭)

2黄水疮第二方:万应散(程振兴)

3黄水疮第三方

4黄水疮第四方

5黄水疮第五方

(十五)生发

1生发第一方(张沛南)

(十六)雀斑

1雀斑第一方:去雀散(赵庆山)

2雀斑第二方(刘铭)

(十七)乌发

1乌发第一方(张济民)

(十八)皮肤枯槁

1皮肤枯槁第一方

(十九)痒症

1痒症第一方

2痒症第二方

(二十)足底起泡

1足底起泡第一方

(二十一)囊风疮

1囊风疮第一方

(二十二)美容术

1美容术第一方(李国英)

十六、花柳病

(一)梅毒

1梅毒第一方(秦国桢)

2梅毒第二方(卢育和)

3梅毒第三方(杜蓂)

4梅毒第四方(卢育和)

5梅毒第五方:轻粉胡桃丸(李守孝)

6梅毒第六方(李雅菴)

7梅毒第七方(柳子和)

8梅毒第八方(霍泰生)

9梅毒第九方(霍泰生)

10梅毒第十方(霍泰生)

11梅毒第十一方:仙遗汤,又名五宝散(王舜忱)

12梅毒第十二方:结毒紫金丹加减(霍子实)

13梅毒第十三方(廉杰)

14梅毒第十四方(景寿轩)

15梅毒第十五方(李银亮)

16梅毒第十六方(白耀亭)

17梅毒第十七方(严级苣)

18梅毒第十八方:土茯苓汤(赵青松)

19梅毒第十九方:清毒散(刘铭)

20梅毒第二十方

21梅毒第二十一方

22梅毒第二十二方

23梅毒第二十三方

(二)下疳

1下疳第一方(王好问)

2下疳第二方(王好问)

3下疳第三方(朱元吉)

4下疳第四方(严级苣)

5下疳第五方(王培卿)

6下疳第六方

7下疳第七方

8下疳第八方

9下疳第九方

(三)淋浊

1淋浊第一方(戴河清)

2淋浊第二方(孙逸圣)

3淋浊第三方

4淋浊第四方:莲房散(赵复性)

5淋浊第五方:鸡内金散(赵秀松)

6淋浊第六方:石韦滑石散(赵秀松)

7淋浊第七方

8淋浊第八方

9淋浊第九方

10淋浊第十方(赵兰生)

11淋浊第十一方

12淋浊第十二方

(四)横痃

1横痃第一方(严级苣)

2横痃第二方(王好问)

十七、眼科

(一)雀盲

1雀盲第一方(赵兰生)

2雀盲第二方(杜蓂)

(二)息肉

1息肉第一方:辰砂去息散(李守孝)

2息肉第二方

(三)眼翳

1眼翳第一方:草花膏(严级苣)

2眼翳第二方(戴河清)

3眼翳第三方:治眼内云赤验方(米荣惠)

4眼翳第四方:神效眼药(廉杰)

5眼翳第五方:五子补肾明目丹(白靖斋)

6眼翳第六方(姚乃德)

7眼翳第七方(刘铭)

8眼翳第八方(严级苣)

9眼翳第九方:消障散(李守弟)

10眼翳第十方(赵炳)

11眼翳第十一方(房西亭)

12眼翳第十二方:洗眼明目水(赵亚曾)

13眼翳第十三方:明目散(严级苣)

(四)迎风流泪

1迎风流泪第一方:杞菊丸(范在庚)

2迎风流泪第二方(沈伯超)

3迎风流泪第三方(杨维舟)

4迎风流泪第四方(王俊)

5迎风流泪第五方(王俊)

(五)眼赤痛

1眼赤痛第一方(李士英)

2眼赤痛第二方:神消散(李银亮)

3眼赤痛第三方:清上明目汤(程振兴)

4眼赤痛第四方(戴河清)

5眼赤痛第五方(米荣惠)

6眼赤痛第六方:消风养血汤(刘铭)

7眼赤痛第七方(温松照)

8眼赤痛第八方:一抹膏

9眼赤痛第九方

10眼赤痛第十方

11眼赤痛第十一方

(六)脓漏眼

1 脓漏眼第一方

(七)视物反常

1 视物反常第一方

(八)眼花

1 眼花第一方

2眼花第二方

十八、耳科

(一)耳聋

1耳聋第一方:聪耳芦荟丸(王舜忱)

2耳聋第二方:驴脂膏(赵秀松)

3耳聋第三方:舒肝滋肾散(石玉)

4耳聋第四方

5耳聋第五方

6耳聋第六方

7耳聋第七方

8耳聋第八方:聪耳丸

9耳聋第九方

(二)旋耳疮

1旋耳疮第一方:治耳烂验方

(三)耳疔

1耳疔第一方:冰榴散(赵青松)

2耳疔第二方

3耳疔第三方:治聤耳脓血验方(杜蓂)

(四)耳疮

1耳疮第一方(杜蓂)

(五)脓耳

1脓耳第一方(王培卿)

2脓耳第二方:耳内流脓方(严级苣)

3脓耳第三方

(六)蚰蜒入耳

1蚰蜒入耳第一方:蚯蚓水(赵秀松)

2蚰蜒入耳第二方(赵秀松)

(七)耳痛

1耳痛第一方

(八)耳鸣

1耳鸣第一方

十九、鼻科

(一)鼻衄

1鼻衄第一方:仙传百草霜丸(郑世贤)

2鼻衄第二方(李国英)

3鼻衄第三方:治鼻衄验方(杜蓂)

4鼻衄第四方:五黑散(郭凤岐)

5鼻衄第五方:鼻衄汤(赵青松)

6鼻衄第六方

7鼻衄第七方

(二)鼻漏

1鼻漏第一方(王成家)

(三)鼻息

1鼻息第一方(马智德)

2鼻息第二方

3鼻息第三方

4鼻息第四方

(四)鼻中生疮

1 鼻中生疮第一方

(五)鼻疳

1鼻疳第一方:加减再造散(霍子实)

二十、咽喉科

(一)喉痧

1喉痧第一方:清血解疫汤

2喉痧第二方:清热解毒汤(霍子实)

3喉痧第三方:王氏喉痧方(沈仲圭)

4喉痧第四方(高炼止)

(二)扁桃腺炎

1扁桃腺炎第一方:清热解毒汤(霍子实)

2扁桃腺炎第二方

3扁桃腺炎第三方(赵温松)

4扁桃腺炎第四方

(三)喉痹

1 喉痹第一方

2喉痹第二方

3喉痹第三方

4喉痹第四方:二圣散(李守孝)

5喉痹第五方

(四)急喉风

1急喉风第一方:急救喉风方(周小农)

(五)咽喉肿痛

1咽喉肿痛第一方:发声散

2咽喉肿痛第二方

二十一、口齿科

(一)牙疳

1牙疳第一方(唐明芳)

2牙疳第二方:走马牙疳灵方(陈莲峰)

3牙疳第三方(李国英)

4牙疳第四方:铜青散(赵青松)

5牙疳第五方

6牙疳第六方:五倍子散(赵复性)

7牙疳第七方(李士英)

8牙疳第八方:治走马牙疳验方

9牙疳第九方:消毒散(赵子安)

10牙疳第十方

11牙疳第十一方

(二)舌病

1舌病第一方(焦宝堂)

2舌病第二方(郝玉如)

(三)口疮

1口疮第一方(张儒珍)

2口疮第二方:赤口疮方(田之柱)

3口疮第三方:一切口疮神效方(傅仙坊)

4口疮第四方(王培卿)

5口疮第五方

6口疮第六方

7口疮第七方

8口疮第八方

(四)齿痛

1齿痛第一方:治牙痛验方(杜蓂)

2齿痛第二方(庞世瑞)

3齿痛第三方(张俭)

4齿痛第四方:落牙散(赵复性)

5齿痛第五方(郝玉如)

6齿痛第六方

7齿痛第七方

8齿痛第八方

9齿痛第九方

10齿痛第十方

11齿痛第十一方

12齿痛第十二方

13齿痛第十三方

14齿痛第十四方

15齿痛第十五方

16齿痛第十六方(郝玉如)

二十二、急救门

(一)跌打损伤

1跌打损伤第一方:玉珍散(刘铭)

2跌打损伤第二方(张士才)

3跌打损伤第三方(王俊)

4跌打损伤第四方(王培卿)

5跌打损伤第五方(白耀亭)

6跌打损伤第六方(唐明芳)

7跌打损伤第七方(刘铭)

8跌打损伤第八方(冯申礼)

9跌打损伤第九方(刘铭)

10跌打损伤第十方(李棠甫)

11跌打损伤第十一方

12跌打损伤第十二方

13跌打损伤第十三方

14跌打损伤第十四方

(二)骨折

1骨折第一方(王培卿)

2骨折第二方:白及接骨散(赵青松)

3骨折第三方(傅仙坊)

4骨折第四方(王培卿)

5骨折第五方(成信德)

6骨折第六方(赵兰生)

7骨折第七方(傅仙坊)

8骨折第八方(梁昌义)

9骨折第九方

10骨折第十方:治接骨不痛方(刘铭)

(三)金疮

1金疮第一方(石玉)

2金疮第二方:刀伤散

3金疮第三方(张沛南)

4金疮第四方(李国英)

5金疮第五方(谢长余)

6金疮第六方(王培卿)

7金疮第七方(石玉)

8金疮第八方

9金疮第九方

10金疮第十方

(四)蜂蜇伤

1蜂蜇伤第一方(杨浦云)

2蜂蜇伤第二方(严级苣)

3蜂蜇伤第三方(赵兰生)

(五)砒中毒

1砒中毒第一方(许祜之)

2砒中毒第二方(严级苣)

3砒中毒第三方(王天元)

4砒中毒第四方

(六)磷中毒

1磷中毒第一方(卢育和)

2磷中毒第二方

(七)昏厥

1昏厥第一方(周小农)

2昏厥第二方(张士才)

(八)狂犬咬伤

1狂犬咬伤第一方(严级苣)

2狂犬咬伤第二方(王培卿)

3狂犬咬伤第三方(严级苣)

(九)竹木刺伤

1竹木刺伤第一方(刘铭)

2竹木刺伤第二方(赵青松)

3竹木刺伤第三方(严级苣)

4竹木刺伤第四方

(十)毒蛇咬伤

1毒蛇咬伤第一方:白芷散(严级苣)

2毒蛇咬伤第二方(杜蓂)

3毒蛇咬伤第三方(戴河清)

4毒蛇咬伤第四方(孙逸圣)

5毒蛇咬伤第五方

6毒蛇咬伤第六方

(十一)桐油中毒

1桐油中毒第一方(马荣文)

(十二)误服水蛭

1误服水蛭第一方:蓝淀饮(赵青松)

(十三)昆虫入耳

1昆虫入耳第一方(李守弟)

(十四)夹伤

1夹伤第一方(郭永福)

(十五)煤气中毒

1煤炭中毒第一方:解毒汤

(十六)鸦片中毒

1鸦片中毒第一方:解毒汤(李棠甫)

2鸦片中毒第二方(王四心)

(十七)下颊脱落

1 下颊脱落第一方

(十八)木鳖子中毒

1木鳖子中毒第一方

(十九)瓷锋入肉

1 瓷锋入肉第一方

(二十)蝎蜇伤

1蝎蜇伤第一方

(二十一)猫咬伤

1 猫咬伤第一方

(二十二)人咬伤

1 人咬伤第一方

2人咬伤第二方

(二十三)泥沙入目

1泥沙入目第一方

(二十四)吞针

1 吞针第一方

(二十五)酒精中毒

1酒精中毒第一方(阎玉宗)

(二十六)针刺入肉

1针刺入肉第一方(郝玉如)

二十三、杂集

(一)戒烟

1戒烟第一方:戒烟瓜汁饮(郑世贤)

2戒烟第二方:戒阿片烟瘾(黄廷秀)

3戒烟第三方(李国英)

4戒烟第四方:退瘾神效膏

5戒烟第五方(陈莲峰)

6戒烟第六方

7戒烟第七方

8戒烟第八方

9戒烟第九方

10戒烟第十方

11戒烟第十一方

(二)种子

1种子第一方(赵图南)

2种子第二方

(三)闪腰

1 闪腰第一方

(四)脚病

1 脚病第一方

2脚病第二方(董金堦)

(五)痰核

1 痰核第一方

(六)杂症

1杂症第一方

2杂症第二方

3杂症第三方

4杂症第四方

5杂症第五方

6杂症第六方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