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关节炎:基础与临床进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类风湿关节炎:基础与临床进展

233.5 九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奉春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9-09

孔龙书社A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奉春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9132724
  • 定价 1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类风湿关节炎基础与临床进展》一书的构思来源于手牵手医学百科网(wiki.91sqs.com),这本书是该网站的第二本力作。
   *本是《中国风湿病图谱——类风湿关节炎分册》,手牵手医学百科网以平台优势动员全国风湿免疫科医师,收集他们工作中诊治的典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图片,经多位知名专家从中选取优秀图片汇集成册。那本图谱是全国风湿免疫科医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我国RA患者的真实状况。可以说那本图谱内容丰富,图片经典,为年轻医师和广大医学爱好者直观的学习和认识RA起到了重要作用。
   手牵手医学百科网这个平台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中青年风湿免疫病医师,他们思维活跃,有杰出的学术水平。这个平台致力于传播国际风湿领域前沿的学术动态,为国内风湿界注入新鲜活力。可以说这个平台是目前介绍国际风湿病学进展,报道重要风湿免疫病学信息的前哨站,在传递世界风湿病学进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果把手牵手医学百科网上好的文献系统介绍给读者,这一定是件好事,但仅仅是文献汇编略显枯燥,因此,本书在RA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引入经过筛选部分重要文献的结论。这样既介绍了RA的基本知识,又介绍了包括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内的RA目前各方面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基础与临床进展》集结全国风湿免疫科精英医师们的群体智慧,相信本书的内容既能让初入风湿免疫病领域者了解RA的基本知识,又能让具有一定基础的医务工作者对RA的认识有所提高,特别是为有意做RA研究的学者提供很多研究方面的思路。
   在此,我由衷希望本书能被广大医师和医学爱好者们喜欢!
   张奉春
   2017年11月
【作者简介】
  张奉春,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199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2~2014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2010年起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

       1987年开始从事风湿专科临床和基础研究。1993~1998年曾先后两次赴美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的研究。1996年任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2000年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2004~2010年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六、第七届主任委员。2009年起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首届及第二届会长,建立了风湿免疫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任《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主编。主编多部学术专著,包括《风湿病诊断与诊断评析》、《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免疫病学》(全国住院医师培训规划教材)、《协和风湿免疫病答疑》、《风湿病诊疗指南》(第二版)等。

       近年来,承担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糖尿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干燥综合征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的建立”、卫生行业专项课题“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卫生部重点学科基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及4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1项“863”和1项13·5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

       2005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完成人)、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等。近5年发表SCI收录论文50篇,总影响因子达200。被授予2008年度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的称号,2010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目录】
 目录

       

       主编简介

       序

       

       上篇 基础研究

       

       第一章 历史

       

       第二章 流行病学

       一、地理及种族分布

       二、发病趋势

       三、年龄及性别分布

       

       第三章 病因

       一、遗传因素

       二、感染因素

       三、随机因素

       四、性激素

       

       第四章 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制的认识过程

       二、滑膜组织的免疫学变化

       三、自身免疫的异常

       四、骨与软骨的破坏

       

       第五章 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一、细胞因子

       二、细胞因子与RA的关系

       三、细胞因子与RA的生物治疗

       

       中篇 临床诊断

       

       第六章 关节表现

       第一节 起病与病程进展

       一、起病

       二、病程

       第二节 关节表现

       一、RA的关节病变表现形式

       二、手和腕

       三、肘关节

       四、肩关节

       五、胸锁关节和胸骨柄体关节

       六、 颈椎

       七、 胸腰椎

       八、 颞颌关节

       九、环杓关节

       十、听小骨

       十一、髋关节

       十二、膝关节

       十三、足和踝

       

       第七章 关节外表现

       第一节 皮肤表现

       一、类风湿结节

       二、血管炎

       第二节 肺部表现

       一、肺实质病变

       二、胸膜病变

       三、气道疾病

       四、肺血管病变

       五、其他异常

       六、 预后与自然病程

       第三节 心脏及血管表现

       一、心包炎

       二、心肌病变

       三、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

       四、心瓣膜病变

       五、血管炎

       第四节 血液系统表现

       一、贫血

       二、白细胞的变化

       三、血小板的变化

       第五节 肾脏表现

       一、原发于RA的肾脏病

       二、肾脏淀粉样变

       三、肾脏继发性损害

       第六节 神经系统表现

       第七节 消化系统表现

       第八节 肝脏表现

       第九节 眼部表现

       第十节 口腔表现

       第十一节 耳鼻喉表现

       一、环杓关节炎

       二、类风湿结节

       三、吞咽问题

       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第十二节 妇科、内分泌表现

       一、RA与性激素

       二、RA与妊娠

       第十三节 精神障碍

       

       第八章 实验室检查

       一、红细胞沉降率

       二、C反应蛋白和其他急性期蛋白

       三、细胞因子

       四、自身抗体

       五、血脂

       六、其他血浆成分

       

       第九章 影像学表现

       第一节 病理改变特点

       第二节 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二、其他影像学检查

       三、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RA的X线分期

       四、X线平片的诊断作用及随访情况

       

       第十章 超声诊断

       一、声像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与诊断评价

       

       第十一章 滑膜病理

       

       第十二章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及其应用

       二、早期诊断

       三、鉴别诊断

       四、特殊类型RA

       

       第十三章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 诊断

       七、 鉴别诊断

       八、 治疗

       

       下篇 治疗评估

       

       第十四章 治疗概述及策略

       第一节 治疗概述

       第二节 治疗策略

       一、明确诊断RA前的治疗

       二、对已确诊RA的治疗

       三、晚期RA的治疗

       第三节 药物经济学

       

       第十五章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第一节 药物发展史

       第二节 化学结构及药理学

       一、化学结构及分类

       二、药代动力学

       三、药效学

       第三节 作用机制

       一、炎症与炎性介质

       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三、环氧酶及同工酶的研究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一、抗风湿作用

       二、不良反应及对策

       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四、代表药物举例

       第五节 药物选择及使用原则

       一、合理选用药物

       二、个体化用药原则

       

       第十六章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第一节 甲氨蝶呤

       一、历史回顾

       二、化学结构

       三、药代动力学

       四、药理学作用

       五、临床应用

       六、不良反应和毒性

       七、与叶酸合用的问题

       第二节 来氟米特

       一、药物发展简史

       二、化学结构

       三、药代动力学

       四、药效学研究

       五、毒理研究

       六、作用机制

       七、临床应用

       八、药物不良事件及处理

       第三节 环磷酰胺

       一、理化性质

       二、药代动力学

       三、药理学作用

       四、临床应用

       五、不良反应

       第四节 抗疟药

       一、历史回顾

       二、定义和化学结构

       三、药代动力学

       四、药理学作用

       五、抗疟药的用药原则

       第五节 柳氮磺胺吡啶

       一、历史回顾和化学结构

       二、药代动力学

       三、药理学作用

       四、临床应用

       五、不良反应和毒性

       第六节 生物制剂

       一、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二、白细胞介素抑制剂

       三、B细胞相关的研究

       四、T细胞抑制剂

       五、新型小分子药物相关研究

       六、小结

       

       第十七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一节 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

       一、化学结构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三、药物受体及其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第二节 抗炎作用

       一、对炎症调节因子的作用

       二、对炎症调节细胞的作用

       三、非免疫调节作用

       第三节 药代动力学

       一、药物的吸收

       二、血浆转运蛋白

       三、代谢和排除

       四、半衰期和生物效应

       五、特殊情况下的药代动力学

       六、药物相互作用

       第四节 不良反应

       一、免疫功能相关的不良反应

       二、骨骼和肌肉

       三、胃肠道

       四、心血管

       五、皮肤

       六、 精神症状

       七、 眼

       八、 内分泌和代谢

       九、其他不良反应

       第五节 与RA骨质疏松

       第六节 在RA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 病情评估及患者自我管理

       第一节 对病情的评估

       一、病情评估的重要性

       二、RA治疗前的基础评估

       三、RA病情活动的评估

       四、RA病情改善的评估

       五、RA预后的评估

       六、 RA的生化评估指标

       第二节 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估

       一、疼痛评分

       二、实验室检查

       三、关节指数

       四、影像学评价

       五、功能评估

       第三节 手牵手智能疾病管理系统

       第四节 影响RA预后的因素

       一、性别

       二、发病年龄

       三、关节分布

       四、疾病的活动性

       五、关节外表现

       六、实验室指标

       七、组织学指标

       八、影像学

       九、遗传学

       十、功能评估

       十一、教育水平

       第五节 预防

       一、RA的危险因素

       二、RA预防的可能方法

       三、结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