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行业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行业研究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8.66 1.7折 50 九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晓鹏 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9

孔龙书社A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晓鹏 著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4950260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6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行业研究》是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针对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行业情况进行研究而汇集成的报告集。报告集尽量以全面、系统、翔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托,清晰梳理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机制,重点解读当前中国经济和产业面临的冲击,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对可能的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对严峻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成为近期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全书共有14篇报告,分别从投资银行模式选择、金融危机演化、金融机构困境、宏观经济、股票市场、房地产、能源、航空、港口、公路铁路、汽车、钢铁、食品、商业零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不仅能为各级领导理解此次金融危机和制定应对措施并进一步判断中国经济金融前景提供参考,而且对经济和金融研究工作者也有所启迪和帮助。
【目录】
系列报告之一:投资银行模式选择
华尔街危机并非投资银行的失败
1华尔街危机的直接诱因在于过度膨胀的金融市场交易
1.1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失败只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突出表现
1.2金融市场交易类业务的巨额亏损是投资银行机构损失的主体
1.3高杠杆应用于金融产品交易是投资银行遭遇危机的关键
2美国独立投资银行转型是危机下的生存之术
2.1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型后使投资银行业务获得更广阔的空问
2.2美林被收购后将背靠强大的商业银行保持相对独立的运营
2.3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确实体现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3“商投”模式是我国可行的综合化经营之道
3.1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仍面临广阔空间
3.2在金融市场交易领域的创新应保持谨慎的节奏和步伐
3.3“商投”模式是可行的综合化经营之道

系列报告之二:金融危机演化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
1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表
1.1第一个阶段: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1.2第二个阶段:2008年美国金融市场危机
2利率提高引发潜在危机浮现
2.1信贷利率的调整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2.2金融产品创新带动次贷危机的连环扩展
3次贷危机逐步蔓延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3.1信心缺失形成次贷危机向信贷危机转化
3.2金融资产的巨额减值造成金融系统危机
3.3金融市场联动反应推动金融危机扩大化
3.4全球资本流动一体化形成金融危机全球化
4美国政府救助或许暂缓金融危机
4.1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救助成效不佳
4.2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救助或将取得一定成效
4.3美国潜在损失对金融市场影响不容忽视
5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5.1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5.2各国中央银行注资举措的功效
5.3金融市场全球化下混业的监管与协调
5.4中国受到的启发

系列报告之三:金融机构困境
金融巨头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生存困境
1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生成中的角色和传导关系
2五大投资银行传统独立经营模式不再
2.1财务杠杆高企使得投资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下降
2.2业务模式转型扩大豫患的危硷系数
2.3高收益资产暴露出高风险
2.4资产结构最终决定抵御风险能力
2.5融资功能缺陷引发流动性危机
2.6小结
3商业银行大伤元气
3.1花旗银行——“大而不倒”
3.2华盛顿互惠银行——贷款资产单一化银行倒掉
3.3商业银行:在危机中前行
4AIG——CDS产品带来的困境
4.1广泛参与按揭贷款及相关衍生产品市场交易埋下隐患
4.2交易账户出现巨额损失引致财务状况迅速由盈转亏
4.3资产减值是事实,但暂时并未出现致命问题
4.4融资能力下降真正引发了流动性危机
4.5未来趋势仍不明朗,政府接管难称乐观

系列报告之四:宏观经济
实体经济受拖累财政促内需保增长
1金融危机拖累发达经济体
1.1美国:危机影响显著
1.2欧洲:经济前景恶化,晚于美国恢复景气度
1.3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前景亦堪忧
2国内经济三驾马车倚重财政
2.1外需面临大幅下滑
2.2财政政策助力内需增长
3通缩不是小概率事件
3.1CPI2009年或降至2%
3.2PPI高峰已经过去
3.3抓住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时间窗口

系列报告之五:股票市场
经济刺激显效反转需要时间
1引言:金融危机与4万亿元投资
2美国金融危机对A股基本面的影响
2.1美国金融危机演变成全面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2.2美国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金融业的风险
2.3美国金融危机也给中国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2.4警惕中国经济增速快速下降
3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盈利状况
3.1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减缓趋势明显
3.2行业对比
4如何看待上证综指的巨大跌幅
4.1上证综指跌幅居全球前列
4.2上证综指的缺陷分析
4.3牛市中权重股走强造成股指虚高
4.4601板块股票走势对大盘后续走势影响很大
5自下而上法对上证综指的预测
5.1传统估值方法的缺陷
5.2自下而上预测法方法介绍
5.3上证综指预测过程及结果
64万亿元投资对股市的影响
7投资策略
7.1认清股指结构性下跌的本质,理性终会战胜恐慌
7.2规避A+H高溢价A股公司与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
7.3关注农业、消费以及医药类股票
7.4关注4万亿元投资将受益的行业与公司

系列报告之六:房地产
路漫漫其修远
1内外交困:山雨欲来风满“楼”
1.1全球经济放缓,中国无法“独秀”
1.2销售持续低迷,楼市疲态尽显
1.3价格拐点终现,调整正式开始
2调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1房价的快速上涨缘于一线城市的轮番领涨
2.2全国房价基本合理,部分城市泡沫明显
2.3一线城市率先下跌,引发全面调整
3政府“救市”:颓势短期恐难挽回
3.1利率频降:两月之内,三次降息
3.2税费减免:契税、印花税和增值税
3.3按揭优惠:首付两成,利率七折
3.4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计划
4下跌:价格回归的唯一选择
4.1通胀压力减弱
4.2收入增长乏力
4.3弱市中成本下调也使降价成为可能
5调整几时休
5.1股市尚在探底,楼市调整路漫漫
5.2香港、日本和美国楼市调整时间分析
5.3我国楼市调整的可能时间
6调整的幅度:敢问底在何方
6.1成本降低应是价格回调的底限
6.2根据房价收入比估算下跌的可能幅度
7结沦

系列报告之七:能源
价格改革与行业整合时机来临

系列报告之八:航空机场
系列报告之九:港口航运
系列报告之十:公路铁路
系列报告之十一:汽车
系列报告之十二:钢铁
系列报告之十三:食品饮料
系列报告之十四:商业零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