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质粒生物学 有水印

420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芬内尔、[美]菲利普斯 编;陈惠鹏、张惟材 译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L116

上书时间2024-04-07

梓轩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加]芬内尔、[美]菲利普斯 编;陈惠鹏、张惟材 译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2
  • 版次 1
  • ISBN 9787122032522
  • 定价 1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22页
  • 字数 103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质粒生物学》是关于质粒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质粒的研究历史,质粒的复制、分配和转移,质粒的生态学和进化,质粒用作遗传工具等,还专门讨论了一些重要类型的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元件,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的细胞中。质粒对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生命现象的揭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现了下列特色:
·对质粒复制、分配和转移的机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详细描述了一些成为研究热点的特殊质粒系统的各种生物学问题;
·专论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各类有毒力和抗生素抗性质粒的生物学问题;
·介绍了质粒作为遗传工具的一些最新应用。
《质粒生物学》可以用作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的教材或教辅,也可供生物类专业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质粒简介:质粒研究史
1.1遗传学时代
1.2环状质粒DNA
1.3质粒作为分子克隆载体:大胆的创新
1.4质粒的自我复制过程
1.5质粒的迁移性
1.6质粒的稳定性
1.7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参与含有重复子质粒复制的元件
2.1复制起始的基本元件
2.2rep基因的表达和Rep蛋白的结构
2.3调控模型
2.4非重复子的Rep结合、辅助因子和它们的作用
2.5ori激活的分子机制
2.6质粒在细胞内的定位
2.7结论:质粒DNA和在广范围环境中的复制
参考文献

第3章反义RNA对质粒复制的调控作用
3.1反义RNA介导的转录衰减:inc18和pT181家族
3.2翻译水平的抑制
3.3抑制引物的形成:ColE1复制子
3.4抑制假结的形成:如IncI
参考文献

第4章滚环复制
4.1滚环复制质粒的结构
4.2前导链复制的起始与终止
4.3质粒sso在后随链复制中的作用
4.4宿主蛋白在质粒滚环复制中的作用
4.5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细菌质粒的分配系统
5.1普通的分配系统
5.2质粒的细胞内定位
5.3质粒分配系统的类型
5.4P1和F质粒
5.5RK2质粒
5.6pTAR和TP228质粒
5.7RepABC系统
5.8R1质粒
5.9其他分配系统
5.10pSC10
5.11具有多种分配系统的质粒
5.12高拷贝数质粒
5.13模型和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章遗传偏嗜性: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共生原则
6.1遗传偏嗜性的发现
6.2遗传偏嗜性的类型
6.3基因组学和遗传偏嗜性系统的发展
6.4细胞杀死的机理
6.5基因表达的调节
6.6偏嗜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6.7为什么会存在偏嗜性基因?
6.8基因组与偏嗜性基因协同进化
6.9其他遗传过程的推测
6.10应用
6.11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DNA位点特异性分离系统
7.1一切发生错误之时:DNA多聚体的形成和发生率
7.2DNA位点特异性重组:染色体和质粒的分离
7.3丝氨酸重组酶家族的位点特异性分离系统
7.4酪氨酸重组酶家族的质粒和染色体分离系统
7.5重组机制详述
7.6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质粒DNA的拓扑行为
8.1环状DNA拓扑学
8.2DNA拓扑酶
8.3动力拓扑学平衡
8.4超螺旋敏感DNA结构
8.5体内限制与非限制的质粒拓扑学
8.6大肠杆菌内由蛋白质限制的拓扑学
8.7体内限制性和非限制性超螺旋变化
8.8DNA复制:可逆的复制叉、前环连体和结
8.9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革兰阴性菌接合转移
9.1质粒分类
9.2染色体诱动
9.3革兰阴性菌中的接合转移概述
9.4接合转移生理学
9.5菌毛的结构和装配
9.6菌毛收缩和噬菌体感染
9.7接合转移孔的结构
9.8交配配对的形成
9.9进入排斥或表面排斥
9.10DNA的加工和转运
9.11启动转移的“信号”的本质
9.12可诱动质粒
9.13受体细胞中质粒的建立
9.14转移基因表达的调控
9.15F转移基因的调控
9.16RP4转移区的调节
9.17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革兰阳性菌的接合
10.1不同种属的质粒系统
10.2接合型转座子
10.3转移起点和松弛酶
10.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泛宿主性质粒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复制策略
11.1复制体的组装
11.2Rep蛋白和复制起始序列的通用性特征:IncP质粒家族
11.3宿主范围受控于装配复制体所需要的编码蛋白:IncQ家族
11.4自然发生的多复制子质粒
11.5泛宿主性质粒的其他特征
11.6通过对窄宿主性复制子的研究分析宿主范围决定子
11.7结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根瘤菌科细菌的共生质粒
12.1引言:结瘤和固氮
12.2质粒和岛:根瘤菌科细菌共生基因的定位
12.3共生质粒基因组成概况
12.4pSym质粒的复制和分配特征
12.5接合转移
12.6pSym的动力学及其进化
12.7展望
12.8补遗
参考文献

第13章细菌中的线性质粒:相同的起源,不同的命运
13.1线性质粒和染色体的系统发生学分布
13.2线性质粒的组成
13.3细菌中线性质粒的结构
13.4线性质粒的复制
13.5线性质粒的分离系统
13.6展望
参考文献

第14章酿酒酵母的2靘质粒
14.1自身携带和作为一般实验工具的酵母质粒
14.2酵母质粒的高拷贝数和稳定遗传
14.3质粒分配系统的分析
14.42靘质粒分离模型
14.52靘质粒的拷贝数控制
14.6Flp重组机制
14.7Flp的应用
14.82靘质粒分子自私性的环状设计:进化考虑
14.92靘质粒与衰老、寿命和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关系
14.10展望与前景
14.11结论
14.12补遗
参考文献

第15章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病毒性质粒
15.1EB病毒
15.2乳头瘤病毒
15.3结论
参考文献

第16章降解质粒
16.1TOL质粒
16.2编码途径与TOL相关的质粒
16.3携带氯苯邻二酚ortho裂解途径基因的质粒
16.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AC1100的复制子
16.5携带外周途径基因质粒的特征
16.6降解质粒的进化
16.7结论
参考文献

第17章古细菌质粒
17.1质粒分类
17.2复制、分配和维持的机理
17.3细胞内扩散机理
17.4染色体整合
17.5基于质粒的载体系统
17.6结论
参考文献

第18章毒力质粒的基因组规模分析:质粒上的毒力基因对于肠细菌致病性的作用
18.1肠杆菌质粒的一般特性
18.2大质粒的序列分析
18.3质粒的维持功能:复制、分配和分离后杀死
18.4质粒编码的毒力基因
参考文献

第19章芽孢形成菌的毒性质粒
19.1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神经毒素质粒
19.2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质粒
19.3炭疽杆菌的毒素和荚膜质粒
19.4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毒素质粒
19.5结论
参考文献

第20章耶尔森菌的毒力质粒:特性和比较
20.1耶尔森菌的质粒和毒力
20.2LCR质粒
20.3鼠毒素质粒
20.4鼠疫菌素质粒
20.5抗性转移因子
20.6pYC隐蔽型质粒
20.7结论
参考文献

第21章不产芽孢的革兰阳性病原菌的毒力质粒
21.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质粒
21.2粪肠球菌的毒力质粒
21.3红球菌的毒力质粒
21.4结论
参考文献

第22章根瘤农杆菌Ti质粒
22.1Ti质粒的序列
22.2转移DNA
22.3vir区域
22.4VirAVirG双组分调控系统
22.5界间转位过程中效应分子的加工
22.6VirB/VirD4Ⅳ型分泌系统
22.7底物转移和菌毛合成的中心结构
22.8Ti质粒的接合
22.9冠瘿碱的摄取及代谢
22.10自诱导/细胞密度感应
22.11Ti质粒的复制
22.12Ti质粒及染色体功能的协同进化
22.13展望
参考文献

第23章抗药性质粒
23.1质粒分类
23.2质粒介导的抗药性机制
23.3细菌病原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进化和扩散
23.4抗性质粒的全序列测定
参考文献

第24章pJM1和pColVK30:含细菌毒力必需的铁摄取基因的质粒
24.1鳗弧菌的pJM1系统
24.2质粒介导的离子摄取系统的表达调控
24.3pColVK30质粒介导的铁摄取系统
24.4气杆菌素系统的分子流行病学
24.5结论
参考文献

第25章细菌质粒的进化和群体遗传学
25.1作为完全自私元件的质粒
25.2质粒给予宿主菌的好处
25.3复杂和变化的群体有利于质粒的存在
25.4产生多样性的重组过程
25.5细胞内竞争
25.6结论
参考文献

第26章细菌的第二染色体和巨质粒
26.1原核生物染色体
26.2第二染色体、巨质粒和大质粒
26.3巨质粒和大质粒
26.4第二染色体和巨质粒的本质
26.5代表性种属的第二复制子
26.6结论
参考文献

第27章基因克隆与表达的质粒载体
27.1基因克隆载体
27.2表达载体系统
27.3基因表达载体元件
27.4由质粒递送的基因的表达
27.5结论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8章质粒是研究细菌基因功能的遗传学工具
28.1质粒是构建突变体的工具
28.2质粒用于更多的反选择策略
28.3质粒系统用于捕捉启动子
28.4质粒是一种递送工具
28.5质粒用于各种遗传学操作
28.6质粒是基因组和亚基因组工程的工具
28.7质粒用于体内克隆和修饰系统
28.8质粒载体用于染色体整合
28.9质粒重排用于基因功能分析
28.10质粒在无抗性压力下的维持
28.11质粒是真核生物和病毒研究的工具
28.12结论
参考文献

第29章质粒可以作为抑制工具
29.1主动抑制:基本原理及报告元件
29.2针对生物降解细菌的抑制策略
29.3增强抑制的策略
29.4主动抑制系统可作为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工具
29.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