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
  •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
  •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
  •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
  •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

正版九成新 一版一印 库存书 边沿有点黄斑

20 4.3折 47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凌志军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07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凌志军 著
  •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7
  • 版次 1
  • ISBN 9787216055505
  • 定价 4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4页
  • 字数 53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凌志军文集
【内容简介】
  1989年到1997年,这是当代中国改革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九年。本书用手记备忘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经济改革在这一历史时期沉浮曲折的艰难历程。全书以时间为序,用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九章记述了中国改革在这九年间的大局与大事,透析了若干特别人物和事件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背景意义,清晰地再现了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脉络,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同时,由于本书系作者当时当地对当事的真实记录,因而也具有较为特别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凌志军,祖籍广东,1953年生于上海,长在北京。十五岁到工厂做工,十六岁做农民,十九岁当兵,二十五岁成为新华社记者。三十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
  凌志军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连续出版九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
  1996年出版的《历史不再徘徊》,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图书奖”。
【目录】
刘吉序
前言
1989年:紧日子
1月:前所未有的严重局面
2月:岁末岁初间
3月:旧历新年的若干征兆
4月:一个怪异的“倒金字塔”
5月:缓和还是危机
6月:十三大的方针改不改
7月:市场上空是否有一朵乌云
8月:平而不稳的夏天
9月:小兆头大意义
10月:经济起伏后面的政治走势
11月:邓小平告别政治生涯
12月:如此轮回何日转世

1990年:治理整顿的难题
1月: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经济宣言”
2月:两种“稳定观”
3月:步履蹒跚的中国农业
4月:治理整顿的处境
5月:名与实之间
6月:小道消息预兆的大局风云
7月:发展的代价
8月:摆脱了通货膨胀的中国
9月:一个盛会两种福音
10月:“理想王国”的转捩
11月:两种声音日渐分明
12月:用什么衡量我们的进步

1991年:左顾右盼的中国
1月:两年来的中国经济
2月:中国是否患了亦喜亦忧症
3月:再来一次思想解放
4月:上海对北京的冲击
5月:人民公社制度的大同思想渊源
6月:中国的温州问题
7月:艰难的症结与人心之向背
8月:世界震撼中国
9月:“反和平演变”的潮头与暗涌
10月:不能干扰“一个中心”
11月:改革重振昔日气概
12月:姓“社”姓“资”:“问不问”和“怎样问”

1992年:“邓旋风”
1月:中国回到既定的轨道
2月:南呼北应之势
3月:改革无禁区
4月:春季的“反左”呼声
5月:一首不大协调的二重奏
6月:“防左”的来因与去势
7月:是否“过热”
8月:盛夏的股市风暴
9月:走向市场的坎坷
10月:中共十四大怎样继往开来
11月:1992年的中国经济
12月:结束是不是又一个开始

1993年:“第三代”承前启后
1月:总结五年来的中国经济
2月:风平浪不静
3月:欲应天下之务先审天下之势
4月:外松内紧的收缩之策
5月:中国的价格改革和通货膨胀
6月:震动朝野的金融问题
7月:宏观调控的第一幕
8月:一个农民的命运何以震撼全国
9月:夏秋之交的形势
10月:关于三峡工程的移民问题
11月:由紧缩到宽松的转折点
12月:1993年的中国经济

1994年:中国怎样“软着陆”
1月:大潮之下潜流争湍
2月:通货膨胀何以卷土重来
3月:我们怎样谈“稳定”
4月:目前中国的收缩之势
5月:春夏之交争论再起
6月:何以粮市比股市更重要
7月:中国人的第二职业
8月:无处不在的“黑色经济”
9月:经济大局是否回到“红灯区”中
10月:沪上敲响的警世钟
11月:潜流势成大潮
12月:岁末形势的焦点所在

1995年:不想争论也不行
1月: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2月:城里的失业与新贫困
3月:“流失”与“消失”,哪个更坏
4月:地球的烦恼
5月:“公”与“私”能否殊途同归
6月:国有企业是否山穷水尽
7月:解读物价形势的最新报告
8月:此时无形胜有形
9月:中国能养活中国人吗
10月:特区之争缘何又起
11月:京城流传的“万言书”
12月:两种观念短兵相接

1996年:余韵缭绕
1月:我们会不会重蹈苏联覆辙
2月:看“九五”怎样开端
3月:逻辑比计划更重要
4月:道德能否弥补制度缺陷
5月: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
6月:劣币驱逐良币
7月:欲快不能的局面
8月:从80年代的世界主义到90年代的民族主义
9月:破产法颁行十周年记
10月:作为文明的经济
11月:余韵缭绕的纷争
12月:朱镕基有感而发

1997年:后伟人时代
1月:厉有为是不是“走资派”
2月:中国进入“后伟人时代”
3月:究竟谁是“理论迷雾”
4月:超越理论的实践
5月:义无返顾地开通必经之路
6月:不仅仅是正义的胜利
7月:“老左派”和“新左派”
8月:无可回避的正面交锋
9月:姓“公”还是姓“私”
10月:人心所向
11月:攻克“禁区”的最后一役
12月:是不是第三次思想解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