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造的智慧: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研究 馆藏正版无笔迹
  • 营造的智慧: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研究 馆藏正版无笔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营造的智慧: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研究 馆藏正版无笔迹

42 九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鲁民、乔迅翔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6 983

上书时间2024-01-26

默明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鲁民、乔迅翔 著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4114992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3页
  • 字数 18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营造的智慧: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研究》共分14个章节,主要对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作了介绍,强调对它们的结构性认知,并在已有的民系区划法、建筑谱系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新的村落系统的研究范式。具体内容包括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自然条件、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社会条件、村落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村落体系的文化分区、村落公共元素的功能与布局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深圳大鹏半岛保留有大量传统村落,尽管它们构成不复杂、规模小、工艺简单,却颇具研究价值。这些传统村落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条件下与环境博弈、角力的物质型成果系统,《营造的智慧: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研究》强调对它们的结构性认知,并在已有的民系区划法、建筑谱系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新的村落系统的研究范式。
由于地处边陲,毗邻香港,加上“迁界”、“移民”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深圳大鹏半岛传统村落在体系、构成和建筑上形成了如“多维度联系的村落系统”、“多元文化紧密并置”、“公共设施的外置化倾向”,形态上的“双重表达体系”、“嵌入式结构”等特征。这些内涵的揭示,对于我们更加深透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村落均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鲁民,博士,男,1955年生,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关注中国建筑文化的历史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理论,出版相关领域专著《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1997,1999)、《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2002)等4种,发表论文40余篇,力图在结合考古资料、古代文献、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更为合理的理解。
乔迅翔,博士,男,1973年生,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建筑史和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1研究视角、基本概念与传统村落的保存状况3
1.1研究视角5
1.2何谓“传统村落”7
1.3大鹏半岛传统村落的现状8

2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自然条件10
2.1地貌特征10
2.2气候特征12
2.3水系河流12
2.4海岸资源14
2.5土地类型14
2.6植被类型15
3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社会条件17
3.1建置与人群17
3.2区位和社会19

第二部分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体系
4村落体系的发展脉络25
4.1清康熙以前的村落状况25
4.2清康熙至嘉庆之间的村落状况26
4.3清嘉庆以后的村落状况29

5村落的分布与自然条件30
5.1村落分布概况30
5.2村落分布与地理条件32
5.3村落分布的历史过程34
5.4理想村落环境意象与环境格局的选择37

6村落体系的文化分区42
6.1不同的宗教建筑的分布情况42
6.2不同类型的居住建筑的分布情况45
6.3其他村落构成元素的空间分布50
6.4多元文化的紧密并置与村落体系的分区56
7村落体系的层级与网络59
7.1跨村公共设施的类型与分布59
7.2村落层级的特征63
7.3独立的跨村公共设施65
7.4大鹏半岛村落系统的进一步分区66
7.5多重叠置的村落联络格局69

第三部分大鹏半岛传统村落构成
8村落规模75
8.1村落规模的特征及分析75
8.2村落规模的差异与相关因素探讨78

9村落形态8l
9.1村落的街巷格局81
9.2村落边界83
9.3村口85
9.4村落的防御体系87
9.5村落形态与姓氏88
9.6街巷格局类型与村落规模90
9.7街巷格局类型与村落历史92
10村落公共元素的功能与布局94
10.1村落构成元素94
10.2各构成元素的性质、位置与村落构成94
10.3公共空间的外置与线状街巷格局村落103

第四部分大鹏半岛的传统建构
11建筑的形式构成107
11.1建筑的平面构成107
11.2建筑的屋身构成115
11.3建筑的屋顶形式构成122
11.4由学校与商店建筑的构成看传统建筑的适应性调整128
11.5建筑构成的尺度系统132

12建筑结构方式134
12.1建筑结构类型134
12.2主要结构元素135
12.3嵌入式结构139
12.4钢筋混凝土结构140

13建筑色彩及建筑装饰142
13.1建筑的色彩142
13.2传统建筑装饰143
13.3西方建筑装饰的影响146
13.4双重表达系统149

14非建筑类构成元素的建造151
14.1伯公庙151
14.2井台152
14.3风水塘154
附录156
插图目录157
参考文献16l
后记16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