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民国金华兰溪人潘国钧(字锦全,号庚满)石印名刺1张(红)。有人说名片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其实不然,名片早在战国就已出现,当时叫谒。到东汉,谒之名被刺取代,逐渐改用纸张。唐宋时叫门状,明代称名帖,清代始称名片。清人汪启淑(《兰溪櫂歌》作者)在《水曹清暇录》中载,明代进士初及第者只是在元旦或贺寿时用红色名片,而地位尊贵者在平时即可以用红色名刺。清代,只有生员(秀才)以上者可以用红色名刺。博物馆级藏品
  • 晚清民国金华兰溪人潘国钧(字锦全,号庚满)石印名刺1张(红)。有人说名片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其实不然,名片早在战国就已出现,当时叫谒。到东汉,谒之名被刺取代,逐渐改用纸张。唐宋时叫门状,明代称名帖,清代始称名片。清人汪启淑(《兰溪櫂歌》作者)在《水曹清暇录》中载,明代进士初及第者只是在元旦或贺寿时用红色名片,而地位尊贵者在平时即可以用红色名刺。清代,只有生员(秀才)以上者可以用红色名刺。博物馆级藏品
  • 晚清民国金华兰溪人潘国钧(字锦全,号庚满)石印名刺1张(红)。有人说名片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其实不然,名片早在战国就已出现,当时叫谒。到东汉,谒之名被刺取代,逐渐改用纸张。唐宋时叫门状,明代称名帖,清代始称名片。清人汪启淑(《兰溪櫂歌》作者)在《水曹清暇录》中载,明代进士初及第者只是在元旦或贺寿时用红色名片,而地位尊贵者在平时即可以用红色名刺。清代,只有生员(秀才)以上者可以用红色名刺。博物馆级藏品
  • 晚清民国金华兰溪人潘国钧(字锦全,号庚满)石印名刺1张(红)。有人说名片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其实不然,名片早在战国就已出现,当时叫谒。到东汉,谒之名被刺取代,逐渐改用纸张。唐宋时叫门状,明代称名帖,清代始称名片。清人汪启淑(《兰溪櫂歌》作者)在《水曹清暇录》中载,明代进士初及第者只是在元旦或贺寿时用红色名片,而地位尊贵者在平时即可以用红色名刺。清代,只有生员(秀才)以上者可以用红色名刺。博物馆级藏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晚清民国金华兰溪人潘国钧(字锦全,号庚满)石印名刺1张(红)。有人说名片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其实不然,名片早在战国就已出现,当时叫谒。到东汉,谒之名被刺取代,逐渐改用纸张。唐宋时叫门状,明代称名帖,清代始称名片。清人汪启淑(《兰溪櫂歌》作者)在《水曹清暇录》中载,明代进士初及第者只是在元旦或贺寿时用红色名片,而地位尊贵者在平时即可以用红色名刺。清代,只有生员(秀才)以上者可以用红色名刺。博物馆级藏品

300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金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制作者潘国钧

年代清晚期 (1851-1911)

材质纸质

尺寸10 × 6.4 × 0.01 cm

货号1237

上书时间2020-11-28

映雪艸堂

九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三十二年(1943)前后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大张。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三十二年(1943)前后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大张。 ¥150.00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二十八年(1939)8月9日月姮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有背题。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二十八年(1939)8月9日月姮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有背题。 ¥50.00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三十四年(1945)10月20日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有背题“青年军”字样,大中南照相馆摄。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三十四年(1945)10月20日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有背题“青年军”字样,大中南照相馆摄。 ¥50.00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二十九年(1940)10月10日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妻子定珍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有背题。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二十九年(1940)10月10日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妻子定珍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有背题。 ¥50.00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三十二年(1943)5月18日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拍摄于浙江金华永康,背题文字很多。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三十二年(1943)5月18日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拍摄于浙江金华永康,背题文字很多。 ¥100.00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二十八年(1939)5月4日翁熙筠持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背题文字很多,照片已泛黄。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二十八年(1939)5月4日翁熙筠持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背题文字很多,照片已泛黄。 ¥100.00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二十八年(1939)5月4日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背题张彩桃。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二十八年(1939)5月4日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背题张彩桃。 ¥50.00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三十四年(1945)3月15日芗涛持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摄于浙江金华永康,背题文字很多。
【民国银盐老照片】民国三十四年(1945)3月15日芗涛持赠给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留念的银盐老照片1张,摄于浙江金华永康,背题文字很多。 ¥200.00
【早期银盐老照片】1952年5月12日摄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家的银盐老照片1张。
【早期银盐老照片】1952年5月12日摄浙江金华英士大学学生吕佛生(江苏吴县人)家的银盐老照片1张。 ¥1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品相如图,近乎全品,包老,至少到民国。
商品描述
晚清民国金华兰溪人潘国钧(字锦全,号庚满)石印名刺1张(红)。有人说名片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其实不然,名片早在战国就已出现了,当时叫谒,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到了东汉,谒之名称被刺取代,蔡伦发明纸张后逐渐改用纸张,唐宋时叫门状,明代又演化为名帖,清代才有名片这个称呼。清人汪启淑(《兰溪櫂歌》作者)在《水曹清暇录》中记录,明代进士初及第者只是在元旦或贺寿时用红色名片,而地位尊贵者在平时即可以用红色名刺。到了清代,只有生员(秀才)以上者可以用红色名刺,以至于普通读书人也争相效仿使用红色名刺,所以从名片可以区别尊卑,以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印名片的。由此可见,这张名刺也可以算作博物馆级藏品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如图,近乎全品,包老,至少到民国。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