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论丛(第4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清论丛(第4辑)

10 1.5折 65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诚如、王天有 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4

上书时间2024-05-23

雅图兰草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诚如、王天有 编
  •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0474255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7页
  • 字数 6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历史修纂维系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和信念。在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发展,有战乱;有平庸,有睿智;有邪佞,有公廉,方方面面都汇入民族历史之中。发展受到颂扬,文景之治、观之治、康乾盛世得到广泛认同和褒扬,树立为民族发展的阶段性的楷模。乱世则遭到口诛笔伐,批判为危害民族的灾祸。七国之乱、八王叛乱、安史之乱、三藩之乱无一例外地在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成为祸国殃民的典型例证。在长达数千年的传统凝结中,形成了民族公认的价值评判体系,也引导了民众的意识行为取向。其中最为突出的民族价值取向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从公意识,强调个人对于国家社会的奉献,强调个人应该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强化个人为国家民族的贡献意识。其二是对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强烈诉求,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维系一统,削平割据,即便是通过战争手段,也会得到历史的认同。分疆裂土,挑战中央权威,即使是逼迫之下的无奈之举,历史的记载也会书写上责难的言辞。中华民族强调传统和继承,历史的修纂和书写就表露无疑地承担着这种传统与文明的承接和延续。
【目录】
乡约的推行与明朝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明代州县官的政治权术和手段
明代“三途并用”说考论
试论明初里甲制度的宋元渊源——以江南地区的“都”为中心
明清时期医学用糖的演变及其原因初探
明前期赴朝鲜使臣丛考
南海子与明代政治
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清朝历史评说
清代西北边疆民族史研究四题
清开国前后之军事文告——从《告天讨明“七大恨”》到《平定三藩告示》的历史演进
清代密折制度探源
蒙古氏族与八旗满洲旗分佐领
康熙朝的捐纳制度及其对铨制的影响
清代官员引见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建省前清政府管制台湾的若干特殊制度
清代顺天府司法审判职能研究
清代的理藩制度
清廷与喀喇沁蒙古联姻述评
清代驻京喇嘛管理机构考略
清代陕甘地区的森林生态保护意识和措施
论道光朝在鸦片战后对传统经济体制潜力的挖掘
论嘉道时期经世思潮的兴起
清代满族民俗政治化论析
试论清代的进士朝考制度
科举制度与清代满汉文化融合
清代科举制之“馆阁体”
试论清代状元与状元戏
清末社会陋俗的演变
皇帝玺印与清早期寿山石雕刻艺术
海关造册处初步研究
清代官修政书续修特点探析
对秘密建储制度发明权的质疑
太湖厅档案及其史料价值
外籍来华人士记载中的明清时期杭州
明清史研究的一份宝贵财富——学习许大龄师《明清史论集》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