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聚落:以江南地区为例
  • 乡村聚落:以江南地区为例
  • 乡村聚落:以江南地区为例
  • 乡村聚落:以江南地区为例
  • 乡村聚落:以江南地区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乡村聚落:以江南地区为例

80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立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11-02

雅阁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多标注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立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4103972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8页
  • 字数 480千字
【内容简介】
乡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农村、农业、农民是这一问题的三个不同方面。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引起政府及学界的广泛关注。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建筑学角度出发,结合旁系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乡村生活的空间载体——乡村聚落进行交叉、整合研究。作者选取我国经济、文化素来发达的江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乡村聚落形态的内涵与整体特征进行了全面剖析,进而以乡村变迁为主线,力求再现该地区乡村聚落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演化的主导动力与运作机制,剖析其中各种现象的规律性和真实性,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乡村聚落的更新与建设,以期保留、恢复、发展乡村特有的健康的生活图景,为解决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促进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策略。

  本书适于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立,1973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89-1994,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学士,1994-1997,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建筑学硕士,1997-2002,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工学博士,2003-2005,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2005至今,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动态

    1. 关于聚落的研究

    2. 关于中国乡村聚落变迁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

    1. 相关概念辨析

    2. 研究方法

    3. 研究框架

第一章乡村聚落形态演化的整体观

  一、乡村聚落形态的内涵

    1. 聚落形态的构成要素

    2. 聚落形态的整体结构

    3. 聚落形态的空间层次

  二、乡村聚落形态演化的空间过程  

    1. 乡村

    2. 城镇

    3. 城乡联系

  三、乡村聚落形态演化的社会过程  

    1. 社会文化结构

    2. 经济技术结构

    3. 政治政策结构

    4. 自然环境结构

  四、小结

第二章均衡:自然生态制约下的传统聚落形态

  一、农业结构的变迁

    1. 雄厚的农业基础

    2. 人口增长与人地矛盾

    3. 经济结构的调整

    4. 农经济的过密型增长

  二、早期市镇的勃兴

    1. 水运网络的完善

    2. 市镇发展的特点

    3. 市镇人口的职业构成

    4. 市镇的社会生活特征

  三、农业文明的底色

    1. 乡与土的观念

    2. 血缘和地缘的集群

    3. 国家与乡村的关系架构    

  四、聚落形态的空间特征

    1.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  

    2. 村落形态的均质特征

    3. 市镇形态的异质趋向

    4. 区域中心与边缘的差异

    5. 形态生成的自组织规律

  五、小结

第三章 转型:近代工业化的影响

  一、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 国际贸易的影响(1840~1900年)

    2. 近代工业着陆(1900~1949年)

  二、近代城市的崛起

    1. 近代交通的影响

    2. 城乡社会经济分异

    3. 城乡联系的变化

  三、传统市镇的兴衰

    1. 市镇网络趋于完善

    2. 市镇之间的分化    

    3. 市镇结构的调整

    4. 市镇城镇化进程加速

  四、走向败落的乡村聚落

    1. 落后的土地分配制度

    2.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

    3. 乡村生活世俗化的倾向

    4.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失败

  五、小结

第四章 徘徊:国家意识建构的乡村变迁

  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造

    1. 国家工业化的政策背景

    2. 乡村基层组织的重建

    3. 变革从土改开始

    4. 新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1. 国家引导地区产业转换

    2. 服务于工业化的城市化策略

  ……

第五章 剧变:乡镇工业异军突起

第六章 调整:着眼于乡村发民展的整体性前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多标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