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

85 八五品

仅1件

浙江温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永烈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18

瓯香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永烈 著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3886117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胡乔木自1942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秘书(初为文化秘书,后为政治秘书),直至1966年6月“文革”爆发,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他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问题的决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革”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亦由他主笔……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直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作者采访了胡乔木夫人谷羽、子女、秘书及有关人士,查阅了大量文献,写出了这本《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这本书写的是胡乔木,实际上是透过胡乔木,写了中国共产党一段重要的历史。本书既是一本史实准确的严肃性著作,又以流畅的文笔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相信本书会拥有众多的读者。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多次修订再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小灵通漫游未来》1978年出版,第一版一次就印了300万册,产生了广泛影响。
  主要著作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不仅在海峡两岸三地出版,而且出版了英文版、法文版;《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亡》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记录;《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被译成英文、阿拉伯文出版。此外,还有长篇自传《华丽转身》、《出没风波里》、《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走进历史深处》以及《他影响了中国——陈云》、《改革开放大功臣——万里》、《钱学森》。
  作者也致力于“行走文学”的创作,著有“叶永烈看世界”20册,包括《美国!美国!》、《我在美国的生活》、《三探俄罗斯》、《漫步欧洲》、《米字旗下的国度》、《樱花下的日本》、《大陆脚游台湾》等。
  叶永烈的作品曾先后获奖80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
【目录】

第一章最后的日子
中共中央常委们纷至三〇五医院
胡乔木的一家
“秋深深未解悲秋”
向巴金寿辰发出“迟到”的贺电

第二章走上红色之路
父亲胡启东乃盐城名流
《中国青年》深深影响了他
在清华园演出“危险的戏”
在故乡盐城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了浙江大学校长的死对头
在上海出任“文总”书记
冯雪峰通知他前往陕北

第三章初入延安
担任“安吴青训班”副主任
谷羽成了他心中的“凤凰”
“毛泽东的双手,抚育我们长大”

第四章来到毛泽东身边
王若飞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
为《解放日报》写社论
整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整风的日子里
读书成了毛泽东和胡乔木的共同爱好
新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五章“中共中央一支笔”
随毛泽东飞往重庆
毛泽东为“二乔”断名
接二连三抨击蒋介石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
出任中宣部副部长
起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第六章新闻首脑
“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
反反复复修改《共同纲领》
成为“新闻人物”
毛泽东频频致函胡乔木
发表《实践论》的前前后后
每天指导着报纸工作
终于累得病倒了

第七章“大手笔”
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内幕
头绪繁多的种种兼职
在杭州起草《宪法》
第二次病倒
出人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写出《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第八章“大跃进”年代
在“不平常的春天”里
随毛泽东出席莫斯科会议
擂响“大跃进”的战鼓
受到毛泽尔的批评
批罢“西尼”驳“东尼”
《人民日报》的“婆婆”

第九章庐山风波
在庐山会议上火力纠“左”
终于摆脱政治危机
依然是毛泽东政治秘书
离开了毛泽东身边

第十章“病中吟”
“一介书生”的种种“故事”
远离“阶级斗争”谈诗论词
“没有百忙”的“好事之谈”
又在追赶毛泽东的步伐
写诗词使他和毛泽东恢复联系
江青警告:“不计干扰主席工作!”

第十一章“文革”风雨
江青早已对他不悦
《海瑞罢官》的“黑后台”
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淡活
怀着深深的失落感迁出中南海
神情木然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北京邮电学院红卫兵“盯”住了他
红卫兵闯入胡宅大抄家
在“一月革命”的寒风中游街
周恩来的关照使他“免斗”
戚本禹的文章掀起大风波
毛泽东意外地来看望他
足不山户闭门闲居
随着邓小平的复出而复出
又一次“半点名”批判

第十二章毛泽东之后
邓小平重新起用胡乔木
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
走过了一段思索的路
抓住话剧《于无声处》大做政治文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
纠正沿袭多年“左”的口号
华国锋的政治报告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又一次起草《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出任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致力中共党史的研究
考证陈云关于遵义会议的手稿
为电影《武训传》平反
协助邓小平审定《文选》
依然在做着毛泽东的秘书工作
倡议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十三章“头号文化首长”
季羡林:“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与老同学钱锺书的友情
王蒙回忆胡乔木
关注从维熙的小说
解禁电影《黄河之滨》
主动为聂绀弩的诗集作序
《文汇报》总编辑眼中的胡乔木
与周扬的论战

尾声
最后的出访——访问美国
最后的诗道出最后的心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