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
¥
60
3.2折
¥
18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李军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2222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书衣破损看图内页干净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军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63853
-
定价
18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416页
-
字数
49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A Visible History of Art from Church to Museum
-
丛书
艺术史丛书
- 【内容简介】
-
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艺术史?什么是可视的艺术史?
什么是图像和图像的自主性?图像在表现内容的同时,又如何表现自己?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以作者在欧洲研究和工作期间实地考察、采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尝试以跨媒介艺术史的视野、细腻的图像分析和充分的个案讨论,穿越历史迷雾,在现代博物馆体制、现代艺术史叙事与前现代的教堂体制和空间布局之间,建构起鲜为人知的因果联系。
- 【作者简介】
-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6—1997、2002—2004年、2011—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巴黎国际艺术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巴黎*一大学、哈佛大学本部和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从事文化遗产和跨文化、跨媒介艺术史研究。2014年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代表作品:专著《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 《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译著《宗教艺术论》 《拉斐尔的异象灵见》;主编“眼睛与心灵:艺术史新视野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
- 【目录】
-
导论 从"可视的艺术史"谈起 /1
第一编 收藏与展览的考古学
第一章 "收藏"的观念/25
一 什么是"收藏"?/26
二 收藏什么?/31
三 为什么收藏?/42
第二章 从mouseion 到奇珍室:博物馆收藏的起源/51
一 亚历山大里亚缪斯神庙的真相/52
二 "奇珍室":藏品的博物馆/58
第三章 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与艺术博物馆的生成 /69
一 乌菲奇之前的古代艺术品收藏 /72
二 乌菲奇之前的当代艺术品收藏 /77
三 乌菲奇之前的美第奇家族收藏 /79
四 瓦萨里:历史、艺术与机构 /86
五 乌菲奇的综合 /98
第四章 美术学院陈列馆与沙龙:博物馆的展览制度 /103
一 佛罗伦萨设计学院开启先河 /104
二 法国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收藏制度 /106
三 法国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展览制度 /110
四 沙龙的"制度创新" /115
五 公众问题 /119
第五章 卢浮宫:公共艺术博物馆之诞生/123
一 "对所有人开放":公众普世性的生成/124
二 "艺术的万神殿":藏品普世性的生成/129
三 博物馆体系:"普遍的艺术史"之空间化/135
四 向心力与离心力/139
第二编 现代艺术史体制
第六章 谁是真正的"艺术史之父"/143
一 黑格尔与艺术史叙事/144
二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之父"假说/149
三 艺术史的"遗传":黑格尔、温克尔曼抑或瓦萨里?/155
第七章 瓦萨里与现代艺术史体制/157
一 瓦萨里的"世界"/158
二 从瓦萨里回看温克尔曼与黑格尔/162
三 父-子关系与现代艺术史建构的逻辑/171
第八章 丹托的"艺术终结论"/175
一 从哲学看丹托/176
二 丹托的"艺术世界"/178
三 "风格矩阵"与丹托学说的内在矛盾/180
四 1984年的突破/183
五 丹托的罹罪/185
第九章 贝尔廷的"艺术史终结论"/187
一 从"艺术史结束"到"艺术史终结"/188
二 三部著作的叙事/189
三 "艺术史终结之后"的艺术史叙事/193
四 对贝尔廷的批评/194
第十章 从"博物馆终结论"到现代艺术史体制之完成/197
一 "博物馆终结论" /198
二 格罗伊斯与"博物馆非终结论"/199
三 "现成物"与"圣体":艺术作为宗教 /201
四 现代艺术史体制之完成 /208
第三编 历史与空间
第十一章 瓦萨里艺术史模式的起源/213
一 几个关键词 /214
二 瓦萨里艺术史模式的基本性质 /215
三 1550年版的《大艺术家传》的空间结构 /217
第十二章 《最后审判》图像与西斯廷礼拜堂的图像程序/221
一 瓦萨里的《最后审判》图像 /222
二 米开朗琪罗与西纽雷利的《最后审判》图像 /226
三 晚期中世纪的《最后审判》图像 /230
四 西斯廷礼拜堂的图像程序 /234
第十三章 另一类图像传统:《方济各生平》祭坛画/241
一 圣方济各与祭坛画 /242
二 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圣方济各生平》祭坛画 /244
三 瓦萨里与圣十字教堂 /246
第十四章 原型: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图像与布局/249
一 图像制作第一阶段:1253-1281/251
二 约阿希姆主义与中世纪晚期历史神学的变革/255
三 图像制作第二阶段:1288-1305/259
四 从神学文本到视觉图像/265
五 东墙图像的秘密 /275
第十五章 从约阿希姆到瓦萨里:空间的历史叙事/281
一 图像与历史/282
二 空间优先:大教堂的"宇宙形象"/288
三 空间的历史叙事/292
第四编 图像的物性
第十六章 弗莱切尔"建筑之树"辨正/297
一 《比较法建筑史》的特征/299
二 "建筑之树"的两种图像 /303
三 "历史风格"与"非历史风格" /308
四 图式A与图式B/310
第十七章 "树形图"的图像志:"谱系树" "知识树""耶西树"/313
一 家族的生命:"谱系树" /314
二 知识的体系:"知识树" /316
三 神圣的图谱:"耶西树" /322
第十八章 "树形图"的图像志:"历史之树"与约阿希姆/335
一 历史神学:从奥古斯丁到约阿希姆/336
二 《图像书》:约阿希姆的图像实践/339
三 图像的逻辑:从刻意隐瞒到普遍误读/343
第十九章 "树形图"的图像志:追寻"生命树" /349
一 从"法律树"到"血亲树" /350
二 十字架:独占的"生命树"/354
三 伊甸园:另一种"生命树"/358
四 面向东方/362
代结论:交错的共时/365
后记/379
图版来源/383
参考书目/39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书衣破损看图内页干净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