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

抽象写意油画大家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更多书籍实拍详情请下拉屏幕查看。

500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无极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1998-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07-09

印次2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页数332页

字数50千字

上书时间2021-01-2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书籍实拍,品相自定义。
商品描述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生于中国北京,华裔法国画家。

其在绘画创作上,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曾获得获法国骑士勋章,代表作品有《1985年6月至10月》等。2013年4月9日,赵无极因病在瑞士沃州逝世。

1921年,赵无极出生于北平一书香世家。其家族渊源久远,族谱可直溯北宋皇室燕王家族。赵无极自小即天资聪颖、对文学、中外历史极感兴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和叔父,对绘画艺术都十分重视。他的父亲常不厌其烦地从美学及技巧的观点向子女解释一幅作品的伪劣,他的叔父则经常从巴黎带回一些仿制名画的明信片送给赵无极。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对绘画艺术倍感兴趣与好奇,他便是在这种环境下激发起成为画家的抱负。

1935年,赵无极14岁,进入杭州美专就读,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儿到画油画,其中也学习国画临摹、画法理论及西洋艺术等课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为师,画风比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们所谓的“ 具象”时期。

1941年,赵无极留校任教,并在重庆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

1947年,他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

1948年,他与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画家,如拉吉、哈同、布兰姆等人。他与当时的巴黎塞尔努奇美术馆馆长艾利塞夫熟悉,与诗人米修结为莫逆,并认识了他的第三任妻子梵思娃。

1949年5月,赵无极在克勒兹画廊举办了巴黎的首次个人画展。他一面作画、一面思索,西方绘画发亦已达到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于是他由克利的画得到启示,一跃而入抽象的世界。他继续探索绘画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得到认识,把他的绘画带到另一个阶段。之后,他的画以色彩和空间分配,领着观者进入一个似无形又有形的无限世界。

1953-1954年他在法国、伯尔尼、日内瓦、罗马、米兰、慕尼墨、纽约等地举办多次展览。

赵无极从塞尚、毕加索过渡到克利,此时艺术也从架构一个完整的世界过渡到随机创作的阶段。至此,观众已无法直接从视觉形象来定义作品的内涵,1952年的作品“静物”,即是此类转型作品的典范。画面中随意置放一些乾树枝及杂物,造型奇特且充满荒凉、神秘的气氛。对艺术家而言,静物是色彩与符号,在一定光线下,配上各种冷暖色调的合,他摆脱了具象画风,从分解主观的外表,使客观的形体以简单的形式出现。

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有标题,他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

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逐渐摆脱一切法则,恣意地挥洒他的自由,以各种创新组合的方式去表达内在的需求与感受。

赵无极在其80年代以后的作品,随著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注入了较多的温情与灵逸。激情与对立则逐渐溶进云彩或水气中,1986年的重要作品“向马谛斯致敬”,人们可以发现他的改变,他较注重画面的调和,色彩更为流畅。如果说文字符号是他们创作的里程碑,则色彩的运用则扩张了艺术家的绘画语言。

90多的赵无极仍孜孜不倦地创作,他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籍实拍,品相自定义。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