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青光眼 眼前节影像学检查及诊断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87.74
6.3折
¥
2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张秀兰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文轩1.14
上书时间2025-0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秀兰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3
-
版次
1
-
ISBN
9787117297790
-
定价
2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0页
-
字数
1千字
- 【内容简介】
-
此书的目的是总结作者30余年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与有心学习青光眼的各位同道交流与分享。近年来,除了房角镜,UBM、各种OCT、各种前后段照相机、视野计、各种电生理检查仪器等眼科新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就不断积累相关的影像学资料,希望能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将片面、零碎、无条理的知识拼接起来,丰富我们的想象、武装我们的头脑,让诊治思路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真理,从而帮助年轻医师快速成长。
- 【作者简介】
-
张秀兰教授
Xiulan Zhang,M.D.,Ph.D
Professor of Ophthalmology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亚太眼科科学院院士
亚太青光眼学会理事
亚洲闭角型青光眼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全国青光眼学组秘书
- 【目录】
-
绪论 眼前节影像学的发展
第一章 眼前节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典型病例一
图1-1-1 双眼眼前节照相和眼底杯盘比检查
图1-1-2 双眼房角镜检查
图1-1-3 双眼视野检查
图1-1-4 裂隙灯检查双眼周边前房深度
图1-1-5 UBM检查双眼前房深度
典型病例二
图1-2-1 双眼眼前节照相
图1-2-2 双眼房角镜检查
图1-2-3 双眼UBM和AB超检查
典型病例三
图1-3-1 双眼眼前节检查前房深度不一致
图1-3-2 双眼UBM检查
典型病例四
图1-4-1 双眼裂隙灯和房角镜检查
图1-4-2 双眼UBM和AB超检查
典型病例五
图1-5-1 双眼周边前房深度不对称
典型病例六
图1-6-1 双眼眼前节照相和房角镜检查
图1-6-2 双眼UBM、AB超和眼外观照相检查
图1-6-3 右眼PPV PPL术后
典型病例七
图1-7-1 房角镜下双眼房角所见
图1-7-2 UBM检查证实有外伤性房角损伤
典型病例八
图1-8-1 双眼眼前节和房角镜检查
典型病例九
图1-9-1 双眼 “急性发作”体征
图1-9-2 双眼UBM检查
图1-9-3 双眼眼底彩照、B超、FFA和OCT检查
典型病例十
图1-10-1 双眼眼前节和UBM检查
图1-10-2 双眼AS-OCT检查
第二章 房角镜检查
第一节 房角镜
图2-1-1 房角的观察
图2-1-2 直接房角镜及检查体位
图2-1-3 不同类型的间接房角镜及检查体位
图2-1-4 一些特殊用途的房角镜
第二节 正常房角的解剖结构
图2-2-1 正常房角的结构
图2-2-2 正常Schwalbe线
图2-2-3 正常小梁网
图2-2-4 正常巩膜嵴
图2-2-5 正常睫状体带
图2-2-6 正常周边虹膜形态
第三节 房角入口与房角宽窄
图2-3-1 房角入口
第四节 房角镜的检查
一、静态检查
图2-4-1 宽角与窄角的区别
二、动态检查
图2-4-2 房角镜下的静态和动态检查所见示教1
图2-4-3 房角镜下的静态和动态检查所见示教2
图2-4-4 动态检查下的房角粘连
三、静态和动态检查的意义
表2-4-1 静态与动态对应的临床意义
表2-4-2 房角镜下所见的主要四个方面
图2-4-5 静态下宽角所见的粘连
表2-4-3 ISGEO分类
表2-4-4 我国与ISGEO诊断原发性青光眼
四、房角粘连的特点
图2-4-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的表现
图2-4-7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的各种不同表现
图2-4-8 房角粘连与开放的交界点
五、房角的分级检查
表2-4-5 Van Herick分级
图2-4-9 Van Herick房角分级方法
图2-4-10 裂隙灯下房角宽窄的判断
图2-4-11 裂隙灯下观察周边前房深度与房角镜所见
表2-4-6 Scheie 分级(静态)
图2-4-12 Scheie分级方法
表2-4-7 Shaffer分级(静态)
表2-4-8 Scheie和Shaffer分级的部分对应关系
表2-4-9 Spaeth分级(静、动态)
图2-4-13 Spaeth分级
六、房角镜下的其他改变
七、房角镜检查的记录
(一)在门诊工作中记录房角镜
图2-4-14 不同象限宽窄度不同的记录方法
(二)在病房工作中记录房角镜
图2-4-15 房角结构描述示意图
图2-4-16 房角检查记录典型病例1
图2-4-17 房角检查记录典型病例2
图2-4-18 房角检查记录典型病例3
(三)在科研中记录房角镜检查结果
图2-4-19 房角镜记录表
第五节 推荐的青光眼诊病流程
图2-5-1 推荐的青光眼诊病流程
第六节 房角镜的其他用途
图2-6-1 房角镜下检查杯盘比
第三章 UBM检查及UBM下的房角形态
第一节 UBM工作原理与步骤
一、工作原理
图3-1-1 UBM成像原理
图3-1-2 UBM机外观1
图3-1-3 UBM机外观2
图3-1-4 水囊探头
二、UBM操作前准备
图3-1-5 探头安装
图3-1-6 水囊安装
三、患者的准备与水浴杯的放置
图3-1-7 水浴杯的放置
四、实施操作步骤
图3-1-8 UBM操作聚焦线的调试
图3-1-9 UBM扫描图像
五、获得清晰图像的UBM操作要点
图3-1-10 获得清晰图像的UBM操作要点
图3-1-11 UBM检查的标识
第二节 UBM检查的特点
图3-2-1 半景和全景的UBM图像
图3-2-2 四个点钟的扫描图像
图3-2-3 UBM动静态检查
图3-2-4 对于宽房角,UBM与房角镜检查结果一致
图3-2-5 对于窄房角,UBM所见要比房角镜下所见更窄典型病例1
图3-2-6 对于窄房角,UBM所见要比房角镜下所见更窄典型病例2
图3-2-7 对于窄房角,UBM所见要比房角镜下所见更窄典型病例3
第三节 UBM与房角镜的区别
表3-3-1 UBM与房角镜检查的区别
第四节 UBM眼前节各结构参数的定性定量测量
一、角膜
图3-4-1 角膜UBM影像
二、角巩膜结合部
图3-4-2 角巩膜结合部UBM影像
三、巩膜
图3-4-3 巩膜UBM影像
四、巩膜突定位
图3-4-4 巩膜突定位
图3-4-5 Pavlin CJ 定义眼前节结构定量测量
图3-4-6 何明光定义UBM眼前节结构定量测量
图3-4-7 眼前节结构的面积参数
五、前房、前房轴深和瞳孔直径
图3-4-8 前房、前房轴深和瞳孔直径的UBM影像
六、房角开放定位
图3-4-9 房角开放距离(AOD)和房角开放度数
七、虹膜
(一)虹膜厚度
图3-4-10 虹膜厚度的测量
图3-4-11 定性定义虹膜厚度和周边虹膜肥厚
图3-4-12 定量定义周边虹膜肥厚
(二)虹膜膨隆程度
图3-4-13 虹膜膨隆曲率半径测量
(三)虹膜长度
图3-4-14 虹膜长度测量
图3-4-15 虹膜根部附着位置的测量(半定量)
八、睫状体
图3-4-16 小梁网和睫状突之间的角度和距离
图3-4-17 睫状体的变化
图3-4-18 睫状体的位置
图3-4-19 睫状体前位/前旋
图3-4-20 睫状体的大小
九、晶状体悬韧带
图3-4-21 正常晶状体悬韧带
图3-4-22 晶状体悬韧带离断典型病例1
图3-4-23 晶状体悬韧带离断典型病例2
图3-4-24 晶状体悬韧带离断典型病例3
图3-3-25 晶状体悬韧带离断典型病例4
图3-4-26 UBM阅片不一定能报告出晶状体悬韧带的离断
十、后房
图3-4-27 正常后房与后房消失
十一、前段脉络膜和视网膜
图3-4-28 前段脉络膜的测量
第五节 UBM下的房角形态
图3-5-1 虹膜平坦与凹陷
图3-5-2 虹膜膨隆型(单纯瞳孔阻滞型)
图3-5-3 单纯周边虹膜肥厚(非瞳孔阻滞型)
图3-5-4 高褶虹膜构型示意图
表3-5-1 传统型和亚洲型高褶虹膜构型
图3-5-5 高褶虹膜构型和高褶虹膜综合征(非瞳孔阻滞型)
图3-5-6 双眼高褶虹膜构型(非瞳孔阻滞型)
图3-5-7 房角多种形态(联合机制)
第六节 UBM阅片原则
一、对单一眼球的房角关闭机制分型
图3-6-1 虹膜膨隆型(4/4,四个象限都表现为膨隆型)
图3-6-2 虹膜膨隆型(3/4,四个象限中下方象限不是虹膜膨隆型,其他三个都是膨隆型)
二、对某一位患者的房角关闭机制分型
第七节 UBM检查其他眼前节结构
第四章 AS-OCT检查及其下的房角形态
第一节 AS-OCT工作原理与步骤
一、工作原理
图4-1-1 Visante OCT的Michelson干涉仪原理
图4-1-2 CASIA OCT的工作原理
图4-1-3 CASIA OCT 的立体扫描方式
图4-1-4 Visante OCT的特点
图4-1-5 CASIA OCT的特点
二、AS-OCT操作前准备
表4-1-1 不同疾病测量方案的选择
三、AS-OCT实施操作步骤
图4-1-6 测量界面
图4-1-7 选择眼别界面
图4-1-8 调整眼位界面
图4-1-9 对准眼球界面
图4-1-10 预览界面
图4-1-11 生成检查报告打印界面
四、获得清晰图像的AS-OCT操作要点
第二节 AS-OCT检查的特点
一、采用1310纳米扫频激光,具备高穿透性、高分辨率和成像更清晰的特点
图4-2-1 高分辨率的清晰成像
二、可进行超广角扫描,360°全方位测量房角结构和形态
图4-2-2 双侧房角AS-OCT成像
三、具备齐全的房角分析功能
图4-2-3 房角生物学参数测量
四、具备三维扫描功能
图4-2-4 眼前节三维成像
五、可自动测量容积参数
图4-2-5 自动测量前房容积、角膜体积和虹膜体积
六、清晰成像至晶状体后囊
图4-2-6 晶状体后囊成像
七、可用于评估角膜形态与功能
图4-2-7 角膜形态成像和功能分析
八、能够对翼状胬肉扫描成像
图4-2-8 翼状胬肉形态观察
九、能够测量Schlemm管结构与运动
十、能够测量泪河高度、面积和体积
十一、能够测量直肌附着点的距离
十二、能够对滤过泡进行成像及功能评估
第三节 AS-OCT与UBM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上的优劣势
表4-3-1 AS-OCT与UBM检查的区别
图4-3-1 AS-OCT与UBM影像
图4-3-2 睫状体轮廓影像
第四节 AS-OCT眼前节各结构参数的定性定量测量
一、房角
图4-4-1 ZAAP软件定量测量前房参数
图4-4-2 房角开放距离(AOD)和小梁虹膜间隙面积(TISA)
图4-4-3 前房角参数自动测量
图4-4-4 高分辨率扫描模式(angle HD)测量房角参数
图4-4-5 ITC虹膜小梁网接触参数
图4-4-6 前房容积和虹膜容积的自动测量
二、角膜
图4-4-7 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测量
三、晶状体
图4-4-8 晶状体二维和三维扫描
图4-4-9 白内障术后晶状体二维和三维扫描
图4-4-10 白内障手术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图、前房OCT图像和其他前房重要参数的对比图
图4-4-11 ICL中心拱高以及周边拱高的测量
四、Schlemm管
图4-4-12 CASIA OCT测量Schlemm管的细微结构
图4-4-13 PhS-OCT测量Schlemm管的运动
五、泪河
图4-4-14 CASIA OCT测量泪河高度、面积和体积
六、直肌
图4-4-15 测量上直肌附着点距离
第五节 AS-OCT下的房角形态
图4-5-1 OCT和UBM下的瞳孔阻滞型
图4-5-2 OCT和UBM下的高褶虹膜构型
图4-5-3 OCT和UBM下的周边虹膜肥厚
图4-5-4 OCT和UBM下的晶状体拱高过高
图4-5-5 AS-OCT下房角在明室和暗室下的不同表现
第六节 AS-OCT检查其他眼前节结构
图4-6-1 晶状体相关疾病
图4-6-2 角膜相关疾病
图4-6-3 青光眼相关疾病
图4-6-4 泪道相关疾病
图4-6-5 其他
第五章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房角镜、UBM和AS-OCT的表现
第一节 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
图5-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1
图5-1-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2
图5-1-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3
图5-1-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4
图5-1-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5
图5-1-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6
图5-1-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7
第二节 单纯非瞳孔阻滞型
图5-2-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1
图5-2-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2
图5-2-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3
图5-2-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4
图5-2-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5
第三节 联合机制型
图5-3-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
图5-3-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2
图5-3-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3
图5-3-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4
图5-3-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5
图5-3-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6
图5-3-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7
图5-3-8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8
图5-3-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9
图5-3-1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0
图5-3-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1
图5-3-1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2
图5-3-1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3
图5-3-1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4
图5-3-1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5
第四节 一对姐妹的左右眼对比
图5-4-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姐姐右眼)
图5-4-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姐姐左眼)
图5-4-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妹妹右眼)
图5-4-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妹妹左眼)
第六章 房角及其他眼前节继发性改变
第一节 与晶状体改变相关的眼前节继发性改变
图6-1-1 成熟期白内障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前节表现
图6-1-2 膨胀期和成熟期白内障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前节表现
第二节 与炎症相关的房角继发性改变
图6-2-1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2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3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2-4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4
图6-2-5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5
图6-2-6 中间葡萄膜炎或隐匿性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图6-2-7 房角不同程度不规则粘连
图6-2-8 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9 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10 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2-11 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4
图6-2-12 双眼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图6-2-13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14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15 Fuchs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16 Fuchs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17 Fuchs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2-18 角膜内皮炎继发性青光眼
图6-2-19 病毒感染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图6-2-20 巨细胞病毒感染继发性青光眼
图6-2-21 眼部带状疱疹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22 眼部带状疱疹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23 眼部带状疱疹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2-24 巩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第三节 假性剥脱综合征继发性房角改变
图6-3-1 假性剥脱综合征继发性房角改变
第四节 小梁网色素过度沉着与色素性青光眼
图6-4-1 色素性青光眼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1
图6-4-2 色素性青光眼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2
图6-4-3 房角或小梁网色素过度沉积
图6-4-4 炎症导致的色素过度沉积
图6-4-5 房角挫伤后色素过度沉积
图6-4-6 肿瘤致房角色素增多
第五节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房角改变
图6-5-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房角改变
图6-5-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开角期房角改变
图6-5-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闭角期房角改变
图6-5-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闭角期合并并发性白内障房角改变
图6-5-5 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图6-5-6 房角新生血管长入合并房角后退
第六节 外伤性房角异常改变
图6-6-1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6-2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6-3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6-4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4
图6-6-5 房角不同程度劈裂
图6-6-6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劈裂伴睫状体脱离
图6-6-7 眼外伤后炎症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图6-6-8 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
第七节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房角改变
图6-7-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1
图6-7-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2
图6-7-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3
第八节 房角发育异常与青光眼
图6-8-1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房角改变
图6-8-2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儿童期房角先天发育异常所见
图6-8-3 合并虹膜和房角发育异常的儿童青光眼
图6-8-4 合并虹膜发育异常的儿童青光眼房角先天发育异常典型病例1
图6-8-5 合并虹膜发育异常的儿童青光眼房角先天发育异常典型病例2
图6-8-6 与虹膜色素脱失相关的房角改变
图6-8-7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1
图6-8-8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2
图6-8-9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3
图6-8-10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4
图6-8-11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5
图6-8-12 Axenfeld异常与Axenfeld综合征典型病例1
图6-8-13 Axenfeld异常与Axenfeld综合征典型病例2
图6-8-14 先天性无虹膜继发性青光眼
图6-8-15 单眼房角异常表现
第九节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性房角改变
图6-9-1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9-2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9-3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9-4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4
图6-9-5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5
图6-9-6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6
第十节 上巩膜静脉压升高与Schlemm管充血
图6-10-1 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的上巩膜静脉压增高继发性青光眼
图6-10-2 颈动脉——海绵窦瘘导致的上巩膜静脉压增高继发性青光眼
第十一节 肿瘤继发性青光眼房角改变
图6-11-1 睫状体囊肿
图6-11-2 睫状体多发性囊肿继发性闭角性青光眼
图6-11-3 睫状体黑色素瘤继发性青光眼
图6-11-4 脉络膜黑色素瘤继发性青光眼
图6-11-5 全身肿瘤转移继发性青光眼
图6-11-6 神经纤维瘤病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第十二节 眼内手术及术后房角表现
图6-12-1 小梁消融术术后房角表现
图6-12-2 房角镜辅助下内路小梁切开术(GATT,导管法)手术步骤
图6-12-3 房角镜辅助下内路小梁切开术(GATT,导管法)后房角改变典型病例1
图6-12-4 房角镜辅助下内路小梁切开术(GATT,导管法)后房角改变典型病例2
图6-12-5 微创青光眼手术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后房角镜下所见
图6-12-6 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后房角镜下所见
图6-12-7 CLASS手术术后UBM所见
图6-12-8 激光治疗重建滤过道
图6-12-9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和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房角所见
图6-12-10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房角镜下所见
图6-12-11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联合成形术眼前节所见
图6-12-12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后房角所见
图6-12-13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葡萄膜炎前后眼前节变化
图6-12-14 睫状体光凝术后房角变化
图6-12-15 小梁切除术后房角所见
图6-12-16 小梁切除术滤过道内口阻塞典型病例1
图6-12-17 小梁切除术滤过道内口阻塞典型病例2
图6-12-18 激光治疗重建滤过道
图6-12-19 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1
图6-12-20 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2
图6-12-21 玻璃体视网膜多次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图6-12-22 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12-23 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12-2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
图6-12-25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房角所见
第十三节 其他
图6-13-1 不同类型滤过泡眼前节照相和UBM下表现
图6-13-2 炎症对滤过泡的影响
图6-13-3 小梁切除术前术后房角改变
图6-13-4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术后房角改变典型病例1
图6-13-5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术后房角改变典型病例2
图6-13-6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术后房角改变
图6-13-7 肝豆状核变性继发性青光眼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