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选择性市民化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48.95
5.5折
¥
89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吴越菲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文轩12.21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越菲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10
-
版次
1
-
ISBN
9787576039962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0页
-
字数
366.000千字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本从流动性获得的角度来全面理解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状况的社会学新著。它是从“选择性市民化”入手,考察市民化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内部的流动分化和流动不平等,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关注进城农民工、城郊失地农民、在地居村农民三种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背景、特点、路径方面的不同,展开了类型学的分析。把“市民化”理解为农业转移人口跨越多重城乡边界而接近平等的权利和福祉的过程,其中涉及多维度的“市民化”内涵——经济参与、权利与城市福利获得、社会文化融入以及心理角色转型。
书中将市民化的讨论拉回到对流动性本身的讨论,集中展现了农民转型中流动性获得的群体差异性以及围绕市民化产生的结构与行动之间的拉锯与博弈。正如她在书中开头所言,为什么不同类型的农业转移人口在跨越城乡边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及不同形式的社会流动性,这构成了本书写作的中心问题。
著作以“选择性市民化”作为重要切口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一些“门槛”和“边界”问题做出了讨论。写作围绕两个主要逻辑:一是纵向的时间线索,即从历时性的视角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宏观进程的历史嬗变以及不同时期的选择性特点;另一是横向的类型线索,即从共时性的视角从当前中国主导的三种城镇化模式入手,在差异化的地方情境中来考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状况。调研体现出三种类型转移在制度选择、市场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作用下,体现出不同的取向特征与分化特点。
作者认为,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市民化”更多地具有平等化和共享化的意涵。而在当前,“市民化”尤其应当从社会文化层面来被认识。在本书中,“市民化”被理解为农业转移人口跨越多重城乡边界而接近平等的权利和福祉,共享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完成市民角色转型的社会流动过程(具体操作化为四个基本面向:经济参与、权利与城市福利获得、社会文化融入以及心理角色转型)。市民化的重要内涵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市民化不是一个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2.市民化是一个在更大层面上与社会流动相关联的议题,其实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并具有开放性;3.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中,市民化同时具有规范性定义和事实性定义的两个面向。
- 【作者简介】
-
吴越菲,社会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2017年入选华东师范大学“晨晖学者”、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晨光计划”。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学术月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多本著作。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其学术成果曾多次获得教育 部、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 【目录】
-
章导论
节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理解乡城流动:文献回顾与市民化研究的再出发
第三节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理论视角与研究设计
第二章从封闭到开放:选择市民化的历史嬗变
节重释“市民”:现代化语境中的激进建构
第二节封闭型选择:中心化运作的市民化进程(1949-1999年)
第三节开放型选择:地方化运作的市民化进程(2000年以来)
第三章当前农业转移人市民化的基本类型
节多重转型背景下的市民化选择
第二节农业转移人的类型划分
第三节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与市民化进程
第四章进城农民工的选择市民化
节“农民进城”:结构化的资源差异与机会不均
第二节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表现及其主体选择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