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大新闻学茶座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厦大新闻学茶座

正版书籍,支持开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

61.44 6.4折 96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毛章清;曹立新;吕艳宏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文轩6.27

上书时间2024-06-2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毛章清;曹立新;吕艳宏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4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80898
  • 定价 9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大新闻学茶座》的姊妹篇。2014年5月,新加坡旅华学者、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卓南生先生,由北京南下厦门,创设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借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不定期推出“厦大新闻学茶座”,卓南生教授统理南北茶座事宜,立意宗旨一脉相承。茶座旨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使新闻研究者或新闻从业人员,与学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有参与茶座的各方同道学人,针对特定专题一起对话、互动。每期茶座的主讲人选、交流主题和内容整理,都由团队精心策划,着力跟进。本书是“厦大新闻学茶座”连续举办35期之后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分为“纪要篇”和“论文篇”两个部分。“纪要篇”把每期茶座内容以学术动态的方式呈现,大多刊载在茶座协办单位《国际新闻界》杂志上;“论文篇”则收录了一部分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根据较为完整而扎实的茶座专题记录的改写而成。
【作者简介】
毛章清,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第一届学员,曾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兼任日本龙谷大学国际社会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访学,2018年在中宣部舆情信息局挂职。

曹立新,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厦门晚报》《三联生活周刊》《战略与管理》任记者、 编辑,学术专著有《在统制与自由之间——战时重庆新闻史研究(1937—1945)》(2012)、《台湾报业史话》(2015)等。

吕艳宏,女,厦门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助理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日本龙谷大学社会学研究院博士课程修毕,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新闻学、历史社会学、文化媒介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第一届学员,曾任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理事。
【目录】
代序  从“自强不息”“新闻学教育摇篮”到探索学术传承之道——《厦大新闻学茶座》出版有感

第一部分  纪要篇

  【1】张铭清:两岸的新闻交流

  【2】卓南生:甲午年谈纪念甲午战争的意义

  【3】曹立新:苏联新闻模式与20世纪中国新闻事业

  【4】陈建国:漫谈美国汉学研究的意识形态

  【5】黄合水:解读新闻中的新闻

  【6】林鸿亦:“酷日本”政策中的虚无主义

  【7】陈培爱:广告史研究与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8】薛凤旋:全球第二次经济大转移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9】刘永华:“新媒体”与“乡下人”:明清时代的文字下乡问题

  【10】李泉佃: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

  【11】俞力工:从维也纳看欧洲媒体的亚洲报道

  【12】卓南生:呼之欲出的“安倍谈话”与战后日本70年

  【13】陈孔立:两岸媒体的“同”与“异”

  【14】卓南生、吴廷俊: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15】林顺忠:“一带一路”热议声中的中国形象变化——一名东南亚华人来华从商40余年的观察和体验

  【16】胡翼青:重新发现传播学——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谈起

  【17】吴光辉:日本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威胁论”

  【18】卓南生:战后日本的知识分子与舆论界——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中心

  【19】孙立川:文学、历史与新闻的跨界写作——漫谈金庸的文笔生涯

  【20】单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问题

  【21】赵鹏: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22】卓南生:战后日本传媒亚洲报道的变迁与特征

  【23】郑学檬:东方想象:海上丝绸之路的边际效应

  【24】卓南生:如何看待“新报”与“古代报纸”的区分与关系

  【25】洪诗鸿:从日本传媒看中日经济走向

  【26】程曼丽: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

  【27】夏春祥:文人论政再思考——台湾地区20世纪70年代《大学杂志》之研究

  【28】年月:两岸新闻报道的技与道

  【29】卓南生:明治维新150周年看日本近代化模式

  【30】杨仁飞:当前台海热点问题的若干思考

  【31】洪诗鸿:日本媒体怎样看待“华为事件”

  【32】苏俊斌:新闻算法伦理权衡的两个尺度

  【33】林念生:纪录片的真实性——从历史角度探讨

  【34】周昌乐、苏俊斌:人工智能与新闻业的未来——从媒介史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在新闻业变迁中的角色

  【35】余清楚:正能量、主旋律的声音如何唱响网络

第二部分  论文篇

  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虚像与实像

  战后冷战与东南亚华文报的生存空间与嬗变

  日本近代化模式及其官制“舆情”走向

  卓南生教授谈甲午年纪念甲午战争的

  意义与误区

  “东方影响了西方”:8至14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跨文化传播考察

  世间宁有公言?从“萍水相逢”悲剧到新记

  《大公报》的新生——以林白水的办报与言论为中心

  《教育敕语》复活声中看日本走向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好“中国故事”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