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 建国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建国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9 2.4折 38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箭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

装帧平装

货号144

上书时间2024-10-10

晓川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箭 著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2
  • ISBN 9787564131555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建国以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分为萎缩期、恢复期、中断期、恢复期和繁荣期五个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同时,大学英语四代教材的开发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与改革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而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结合专业的教学方向、融合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内涵和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建国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概述;恢复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外语科研平台的搭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演变;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思考;国际语言测试理论和实践的支撑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概述
(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学苏"时期公共英语教学的萎缩(1949-1956)
(一)全面"学苏"的背景
(二)"学习俄文"的措施
(三)公共英语教学的绝迹
二、建设时期公共英语教学的恢复(1956-19966)
(一)"英语为第一外语"教育方针的确立
(二)公共英语教学恢复的举措
(三)恢复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三、"文革"时期公共英语教学的停滞(1966-1976)
四、改革开放初期公共英语教学的复苏(1978-1982)
(一)外语教育方针的重申
(二)公共英语教材的开发
(三)外语教学大纲的重审
(四)外语科研平台的搭建
(五)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现代化建设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繁荣(1982年至今)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崛起(1982-1987)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繁荣(1987-2000)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熟(2001年至今)

第三章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演变
(一)"阅读为主"单维教学目标(1949-2003)
(二)"听说为先"多维教学目标(2004年至今)
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争论
(一)第一次争论
(二)第二次争论
(三)第三次争论
三、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思考
(一)共核英语抑或专门用途英语
(三)"阅读为主"抑或"听说为先"

第四章 大学英语教材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材发展阶段
(一)第一代大学英语教材
(二)第二代大学英语教材
(三)第三代大学英语教材
(四)第四代大学英语教材
二、大学英语教材演变轨迹
(一)教材类型从单一型到多样型转变
(二)习题形态从词句层面到语篇层面渐进
(三)题材内容从政治性向文学性和生活性过渡
三、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问题
(一)重"读",轻"听、说、写、译"
(二)重"改"、"编",轻"真实"
(三)重"趣味",轻"实用"

第五章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设定
(一)改革开放国家社会发展的诉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需要
(三)国际语言测试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发展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初始阶段(1985-1998)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发展阶段(1999-2002)
(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深化阶段(2003年至今)
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正面影响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思考
(一)学业考试还是水平考试
(二)质量标杆还是异化推手
(三)功大当存还是过大当废
(四)局部改良还是彻底改革

第六章 结语
一、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发展影响
(二)学科认知程度
(三)教学对象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就
(一)大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正在构建
(三)专职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形成
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受制于_夕卜在因素
(二)教学体系缺乏实质性呈现
(三)教师素质偏离专业化要求
(四)教学实践国际理解教育内涵
四、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瞻望
(一)结合专业的教学方向
(二)融合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内涵
(三)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