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与建筑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与建筑

98 全新

库存111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10-19

兴海文化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凌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5
  • 版次 1
  • ISBN 9787030616494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80页
  • 字数 412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历史背景研究开始,整理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历史脉络,以及大学校园规划的基本手法和空间布局特色。进而借助形式与风格的分类,探讨中、西两种建筑文化观念在近代大学建筑中的交汇现象:受到西方近现代建筑思潮影响下的西方建筑风格的再现;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近代重构。目的在于全面展示近代大学校园与建筑风格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脉络中被创造出来,以及不同人群的意识以及文化认同怎样建构出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转化和现代性。
【作者简介】
蔡凌,1972年11月生,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建筑学学士(1996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1999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2004年),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后(2010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代表性著作有:《侗族聚后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
【目录】

前言
章  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1.1  清末大学教育的萌发(1840-1911年)
    1.1.1  近代大学教育的萌芽(1840-1894年)
    1.1.2  中国近代大学的建立(1895-1911年)
  1.2  民国时期近代大学的发展(1912-1937年)
    1.2.1  民国初期的大学(1912-1926年)
    1.2.2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大学(1927-1937年)
  1.3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高校的迁移与调整(1937-1945年)
  1.4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恢复(1945-1949年)
第二章  高等教育制度演变与大学校园近代化
  2.1  从洋务学堂到大学堂校园
    2.1.1  洋务学堂校园
    2.1.2  大学堂校园
  2.2  大学建制转变对公立大学校园建设的影响
    2.2.1  “堂-科-门”建制与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
    2.2.2  民国时期大学建制的更迭
  2.3  从教会书院到教会大学校园
    2.3.1  清末教会大学校园
    2.3.2  民国时期的基督教大学校园建设
    2.3.3  发展缓慢的天主教大学
第三章  近代大学校园规划的三个十年
  3.1  1904-1914年最早的几所大学规划
    3.1.1  斯托顿建筑师事务所与岭南大学
    3.1.2  荣杜易建筑师事务所与华西协合大学
    3.1.3  科迪?X.格雷戈里与金陵大学
    3.1.4  茂飞与雅礼大学、清华学校
  3.2  1916-1926年的校园规划
    3.2.1  何士与北京协和医学院
    3.2.2  茂飞的大学校园规划实践
  3.3  1927-1937年的校园规划
    3.3.1  F.H.卡莱斯与武汉大学
    3.3.2  中国建筑师的校园规划设计
第四章  近代大学校园规划的特点
  4.1  校园选址
    4.1.1  公立及私立大学选址
    4.1.2  教会大学选址
  4.2  校园建筑布局
    4.2.1  混合的布局
    4.2.2  分区的布局
  4.3  美国大学校园规划的中国实践
    4.3.1  “学术村”式格局
    4.3.2  布杂式格局
    4.3.3  布杂原则的中国调适
第五章  “西学东渐”下的大学建筑
  5.1  清末大学堂中的“洋楼”
  5.2  中国教会大学中的西式建筑
    5.2.1  殖民地式
    5.2.2  古典复兴
    5.2.3  学院哥特式
  5.3  民国公立与私立大学中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
  5.4  “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传统复兴”建筑
  6.1  教会大学建筑的本土化努力
    6.1.1  圣约翰大学的最初尝试
    6.1.2  本土化形式的多种探索
    6.1.3  宫殿化倾向与定型
  6.2  民族意识与民族建筑形式
    6.2.1  地域性民族形式的探索
    6.2.2  中国传统复兴的广泛传播
第七章  综述:中国近代大学建筑风格的演进
  7.1  “西学东渐”
  7.2  “中学为体”
插图目录与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