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新的社会理论
¥
13
7.6折
¥
17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郑乐平 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乐平 著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3
-
版次
1
-
ISBN
9787532081707
-
定价
1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42页
-
字数
123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提供了一个后现代主义及其与社会理论/社会学理论之关联性的清晰轮廓,目的是给予读者一种透视世界的新眼光,当然,这种眼光有时未必正确,甚至有变形之虞,需要持一种审慎和批判的姿态,但由此,眼光会变得更敏感、更锐利,则是确定无疑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产生了各种新思潮、新运动,其实质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本书通过介入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及主流社会理论的挑战,以及主流社会理论对后现代主义的批评与回应,寻找一种新的理论结合点,以拓展社会学的研究视野和理论空间,从而对我国的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传统之建构作一学术上的尝试。
- 【目录】
-
绪言
第1章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内涵、预设及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1. 后现代主义的谱系
2.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定位
3.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内涵和预设
4. 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第2章 后现代视角和分析方法
1. 社会理论的概念界定及作用
2. 后现代视角
3. 后现代分析方法
第3章 后现代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1. 后现代理论的贡献
2. 对后现代理论的不同评价
3. 后现代理论的缺陷
第4章 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1. 联结现代理论与后现代理论
2. 后现代主义与批判理论
3. 后现代社会学的构想
4. 社会/社会学理论的语境依赖
5. 迈向一种后范式思维
结论:新的社会理论空间之建构
1. 承认不同研究范式的局限性
2. 重视跨学科、超学科的研究
3. 综合性
4. 批判性
5. 反思性
6. 重视比较研究
7. 知识生产的社会——历史性
参考书目
中西文化人名对照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