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药图书精品——《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69 八五品

库存3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9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吉顺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大薄膜唱片正德无儿访嘉靖《第三集》8张一套,【 全品,带封套,一套,8张16面。】《第二集》一张】一齐出
【大薄膜唱片正德无儿访嘉靖《第三集》8张一套,【 全品,带封套,一套,8张16面。】《第二集》一张】一齐出 ¥70.00
大薄膜唱片正德无儿访嘉靖(第一集)8张一套【 全品,带封套,一套,8张16面。】
大薄膜唱片正德无儿访嘉靖(第一集)8张一套【 全品,带封套,一套,8张16面。】 ¥60.00
1979年中医药图书精品——《黄一峰医案医话集》行医四十多年,擅长内、而科,尤其擅长诊治肝、胆、脾胃病,具有丰富、独特的临床经验和较好的疗效。鼓胀,肝郁气滞型——湿热内蕴,以疏肝,理气,化湿,柴胡,龙胆草,吴萸,青陈皮,赤芍,丹参,川柬子,制香附,元胡索,片姜黄。各科详细,医案,处方,明明细细。
1979年中医药图书精品——《黄一峰医案医话集》行医四十多年,擅长内、而科,尤其擅长诊治肝、胆、脾胃病,具有丰富、独特的临床经验和较好的疗效。鼓胀,肝郁气滞型——湿热内蕴,以疏肝,理气,化湿,柴胡,龙胆草,吴萸,青陈皮,赤芍,丹参,川柬子,制香附,元胡索,片姜黄。各科详细,医案,处方,明明细细。 ¥59.00
1979年中医药图书精品《黄一峰医案医话集》行医四十多年,擅长内、而科,尤其擅长诊治肝、胆、脾胃病,具有丰富、独特的临床经验和较好的疗效。鼓胀,肝郁气滞型——湿热内蕴,以疏肝,理气,化湿,柴胡,龙胆草,吴萸,青陈皮,赤芍,丹参,川柬子,制香附,元胡索,片姜黄。各科详细,医案,处方,明明细细。
1979年中医药图书精品《黄一峰医案医话集》行医四十多年,擅长内、而科,尤其擅长诊治肝、胆、脾胃病,具有丰富、独特的临床经验和较好的疗效。鼓胀,肝郁气滞型——湿热内蕴,以疏肝,理气,化湿,柴胡,龙胆草,吴萸,青陈皮,赤芍,丹参,川柬子,制香附,元胡索,片姜黄。各科详细,医案,处方,明明细细。 ¥59.00
黑胶木唱片【《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豫剧——马金凤 (特大号唱片 全1片2面)》《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豫剧 陈素珍贞阎立品(特大号唱片 全1片2面)》《【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精选 】33转大黑胶唱片》】3张带套封一齐出————品相不错。
黑胶木唱片【《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豫剧——马金凤 (特大号唱片 全1片2面)》《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豫剧 陈素珍贞阎立品(特大号唱片 全1片2面)》《【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精选 】33转大黑胶唱片》】3张带套封一齐出————品相不错。 ¥1100.00
常见病自选中成药精品《常见病自选中成药指南》中成药常用的剂型、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一般知识,重点介绍了 120种各科常见疾病对应选用的中成药700余种。附几百种中成药配方,按笔画编了索引。【中成药配方大公开】
常见病自选中成药精品《常见病自选中成药指南》中成药常用的剂型、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一般知识,重点介绍了 120种各科常见疾病对应选用的中成药700余种。附几百种中成药配方,按笔画编了索引。【中成药配方大公开】 ¥35.00
常见病自选中成药图书精品《常见病自选中成药指南》中成药常用的剂型、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一般知识,重点介绍了 120种各科常见疾病对应选用的中成药700余种。附几百种中成药配方,按笔画编了索引。【中成药配方大公开】
常见病自选中成药图书精品《常见病自选中成药指南》中成药常用的剂型、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一般知识,重点介绍了 120种各科常见疾病对应选用的中成药700余种。附几百种中成药配方,按笔画编了索引。【中成药配方大公开】 ¥36.00
1939年12月,毛主席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著作。这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后撰写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一起,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
1939年12月,毛主席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著作。这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后撰写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一起,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 ¥69.00
1939年12月,毛主席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著作。这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后撰写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一起,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
1939年12月,毛主席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著作。这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后撰写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一起,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 ¥21.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相关,病位浅在表则脉浮,病位深在里则脉沉;疾病性质属寒则脉迟,属热则脉数 ;邪气盛则脉实 ,正气虚则脉虚。如久病脉缓,是胃气渐复病情向愈之兆 ;久病脉洪 ,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数,烦躁,则病进。脉诊的方法有 3种:①遍诊法。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见三部九候)。②三部脉诊法。即察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也有加上足少阴 (太溪穴)以候肾的。③寸口诊法。即诊察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遍诊法和三部脉诊法已很少采用,只在危急的病证和两手无脉时才诊察人迎、趺阳、太溪,以确定胃肾之气的存亡。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源远流长
编辑
播报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僦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源流述要
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属切诊。切诊是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诊断方法,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最具中医特色,是四诊中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重要诊法。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文献之众多,涉及医学范围之广泛,都是望、闻、问三诊所不能比拟的。
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脉诊的起源几乎与中医学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创始者已无从查考。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为据,认为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时代。《淮南子》指出:“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秘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盐铁论》亦称:“扁鹊抚息脉而知疾之所由生,阳气盛则损乏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乏而调阳。”说明扁鹊至迟在西汉时已被公认为名闻天下的诊脉专家。
扁鹊之后,善诊脉者首推西汉初年的仓公淳于意。《史记》称其“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淳于意曾指出:“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史记》所载仓公25则诊籍,涉及脉象20多种,后代常用脉象名几乎都可在诊籍中找到。仓公脉学来源于其师公乘阳庆所传黄帝、扁鹊之脉书,而其本人又以“上下经五诊”等脉学书籍教授“喜脉来学”的杜信等人。诊籍中多处出现的“脉法”,也可能是当时流传的脉学专著。可惜这些古脉书早已散佚,没有流传下来。
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脉书,是张家界汉墓出土的简书《阴阳脉死候》、《脉法》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脉死候》、《脉法》等。据专家考释,这些简帛书所涉及的诊脉部位有两类:一是诊内踝上方五寸及内踝直上方的动脉处;一是诊下肢足少阴及上肢手太阴、手少阴三处动脉。而涉及的脉象只有盈与虚、滑与涩、静与动三组六种。此外,还有涉及预后判断的三阴脉死候脉象等。这些脉法较之《内经》,更为单纯简略,属于仓公、《内经》之前的古脉法。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保存脉学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医学经典。有关脉学理论及诊脉方法的专论,就有《玉版论要》、《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三部九候论》、《论疾诊尺》等篇,内容涉及脉诊方法、时间、部位及脉学的生理、病理变化等许多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脉学的水平。关于诊脉的部位和方法,记有“十二经诊法”、“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尺寸诊法”,以及“尺肤诊”、“色脉诊”、“色脉尺诊”与色诊相结合的诊法等。《内经》记载的脉象远比后世复杂得多。典型的脉名就有:浮、沉、大、小、滑、涩、细、疾、迟、代、钩、盛、躁、喘、数、弦、濡、软、弱、轻、虚、长、实、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疏、格关溢覆等,再加上非典型的、复合的以及一些难以索解的脉名脉形,总数有近百种。这些复杂的脉名,一方面反映了《内经》细大不捐,搜罗广播,是脉法形成阶段的集大成之作,另一方面又透露出《内经》脉法急需规范统一完善的机括。关于脉象主病,《内经》的论述也很详瞻,涉及各个方面。在形式上它以四时脉、真脏脉、平脉、病脉等进行分析说明,不仅明确地论述了脉象形态及临床意义,而且还对生活起居、气候环境、时令季节、昼夜变化等因素对脉学的影响也作了交代。总之,《内经》虽非脉学专著,但它所记载的丰富多彩的脉法内容,既是对脉学形成早期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又为脉学的规范发展准备了充足的素材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内经》作为最古老的脉学经典,既具有史料价值,又是中医脉学发展的奠基之作,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理论和临床上的实际意义。
上乘《内经》,下启《脉经》,对脉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伪托秦越人所撰的《难经》。《难经》内容简洁,篇幅不大,但其论述脉诊的内容却十分丰富。全书专论脉学的部分就有22难,加上其他兼论脉学的部分,大约占了全书的1/3。所论脉学内容,包括脉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正常反常脉象等。特别是书中首先提出并基本完成的“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不论在方法还是理论上,都是对《内经》脉法的重大突破和超越。客观地说,《内经》已对寸口脉给予了高度重视,,“人迎寸口诊法”、“尺寸诊法”均和寸口相关联,为脉诊独取寸口提供了理论基础。《难经》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完成了脉诊方法的改革。独取寸口的诊脉法不仅诊察方便,易行实用,关键还在于它能准确地解决脉诊的定性问题,而这点又恰好是辩证施治最简要的指标。此后一千多年,脉诊就是沿着独取寸口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以脉诊作为辨证的重要依据,确立了脉证合参,辩证施治的原则,对临床医学发展影响很大。张仲景的脉学思想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将各种脉象划分为阴和阳两大类,对于临证辨别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具有重要意义。其诊脉方法以寸口脉为主,而又有所发挥,还经常结合不同病证诊察“趺阳”、“太溪”脉,合称为仲景三部脉法。观察三部脉象可以推测肾气盛衰及胃气的存亡情况,对判断病情的吉凶逆顺可以提供可靠的依据。书中论及的脉象多达七八十种,单纯脉近20种,后代的常见脉名几乎都可以在两书中找到。因此,仲景之书虽非脉学专著,但在改进诊脉方法和在脉证结合方面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与张仲景同时的华佗,精通脉法,“治其病,手脉之候,其验若神”(《三国志·魏志》),也是脉学发展的有功之士。传世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