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 1917-1930 陈圣生 签名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 1917-1930 陈圣生 签名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 1917-1930 陈圣生 签名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 1917-1930 陈圣生 签名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 1917-1930 陈圣生 签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 1917-1930 陈圣生 签名

50 九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利克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11

装帧平装

货号HE199

上书时间2024-06-23

爱心书屋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利克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11
  • ISBN 9787800509100
  • 定价 21.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书,可以说是1917—1930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它仅仅将——些不很著名的批评家以及已提到名字的批评家中一部份无足轻重的著作省略掉了。或许,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研究者至少还希望将罗家伦(1895—)和傅斯年(1895—1950)这样一些人包括进去。在本书第二章至第四章所评述的创造社的批评家之中,无疑还可以添加几个小批评家,如郑伯奇(1895—)、田汉(1896—1968)、王独清(1898—1940)和闻一多(1899—1946)。在靠近茅盾或瞿秋白的章节里,要是加上郑振铎(1898—1958)或朱自清(1898—1948),也是很合适的。而且,梁实秋在中国二十年代文学批评中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至少,梅光迪(1890—1945)和吴宓(1894—)创造了所谓的中国“新人文主义”批评前吏,那是欧文·白璧德理论的衍生物。20年代末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批评抗衡的只有一些小批评家,如韩侍桁或陈源。不过,据我个人的看法,上述那些次要的批评家,以及还有没有提到的小批评家,没有一个会直接地或隐含地导致这里所勾划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1917—1230年)的重大改观。
  这本著作集中概述了本世纪实初十七、八位主要批评家的文艺思想和实际的文学批评活动,突出地阐发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对于除旧布新和引进西方近现代文艺思想和方法所起的作用。作者在此书的“引论”中已详述他所采用的与众不同的结构主义和比较文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剔除了脱离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实际的玄学成份。这些对于我国现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研究和教学工作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甚至可以说不少东西填补了有关方面的空白。
【作者简介】
  玛利安·高利克1933年2月21日出生,斯洛伐克人。1953年-1958年在布拉格的查尔斯大学修中国学和远东史。1958-1960年在北京大学研习。后为斯洛伐克科学院东方研究部研究员至今。专于中西思想文化史,对中国现代文学尤有深研,有关论著甚多,是欧洲著名的汉学家之一。
【目录】
引论
第一章胡适、周作人、陈独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肇始
第二章郭沫若:从唯美印象主义到无产阶级批评
第三章成仿吾:从社会审美主义到“全部的批判”
第四章郁达夫的唯美主义批评
第五章邓中夏、恽代英、肖楚女:“政治性的”文学批评的开始
第六章蒋光慈的革命文学理论
第七章钱杏邨:无产阶级现实主义与“力的文艺”
第八章茅盾:为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而斗争
第九章瞿秋白:俄国样板与文艺中“现实”的概念
第十章鲁迅: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元勋
第十一章梁实秋与中国新人文主义
第十二章冯乃超、李初梨及其左倾文艺理论

注释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