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IP 技术与应用
  • VoIP 技术与应用
  • VoIP 技术与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VoIP 技术与应用

29 7.6折 38 九品

仅1件

安徽亳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科林斯 著;舒华英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408

上书时间2024-09-21

求友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科林斯 著;舒华英 译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6
  • 版次 1
  • ISBN 9787115108302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6页
  • 字数 4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IT先锋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VoIP技术与应用》主要介绍了电信运营级VoIP技术的解决方案。内容包括:如何使用IP技术传输语音,H.323协议,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媒体网关控制和软切换体系结构,IP语音和7号信令系统,服务质量等。为计划开发VoIP解决方案的公司和计划提供VoIP解决方案给用户的公司提供了技术方面的参考。
  《VoIP技术与应用》主要读者对象为通信领域和IT行业的开发人员、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导言 1
1.2运营商级是什么 1
1.3VoIP是什么意思 2
1.4关于IP的一点知识 2
1.5使用VoIP的原因 3
1.5.1传输话音的原因 3
1.5.2为什么使用IP传送话音 4
1.5.3更低的设备费用 4
1.5.4话音/数据集成和高级服务 6
1.5.5低带宽要求 7
1.5.6IP的广泛适用性 9
1.6VoIP市场 9
1.7VoIP挑战 10
1.7.1话音质量 11
1.7.2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13
1.7.3接入管理和业务优先级 14
1.8VoIP实现 14
1.8.1基于IP的PBX解决方案 14
1.8.2IP语音信箱 15
1.8.3主机PBX解决方案 16
1.8.4IP呼叫中心 17
1.8.5IP用户设备 17
1.9章节概述 18

第2章使用IP传输语音 20
2.1导言 20
2.2IP协议族概述 21
2.3因特网标准和标准化过程 23
2.3.1因特网协会 23
2.3.2因特网架构委员会(IAB) 24
2.3.3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 24
2.3.4因特网工程指导组(IESG) 24
2.3.5因特网号码分配部门(IANA) 24
2.3.6因特网标准制定过程 24
2.4因特网协议(IP) 25
2.4.1IP报头 26
2.4.2IP路由选择 27
2.5传输控制协议(TCP) 30
2.5.1TCP报头 30
2.5.2TCP连接 32
2.6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4
2.7实时传输协议(RTP) 36
2.7.1RTP净荷格式 36
2.7.2RTP报头 39
2.7.3混频器和翻译器 41
2.8RTP控制协议(RTCP) 43
2.8.1RTCP发送方报告(SR) 43
2.8.2RTCP接收方报告(RR) 46
2.8.3RTCP源描述分组(SDES) 47
2.8.4RTCP再见(BYE)分组 47
2.8.5应用定义的RTCP分组 48
2.8.6计算回路时间 49
2.8.7计算抖动 49
2.8.8RTCP分组的定时 49
2.9IP组播 50
2.10IPv6 51
2.10.1IPv6的报头 52
2.10.2IPv6地址 53
2.10.3IPv6的扩展报头 54
2.10.4IPv6与IPv4的互连互通 57
2.11其他支持功能和协议 58
2.11.1IP安全 58
2.11.2域名服务(DNS) 58
2.11.3发现路径最大传输单元 59
第3章话音编码 60
3.1导言 60
3.2语音质量 61
3.3关于话音的一点知识 61
3.4语音抽样 64
3.4.1量化 65
3.4.2话音编码器的种类 66
3.5G.711 67
3.6自适应音频脉冲编码(ADPCM) 67
3.7分析-综合编解码器(AbScodecs) 68
3.7.1G.728LD-CELP 68
3.7.2G.723.1ACELP 71
3.7.3G.729 72
3.8选择编码 72
3.9瀑布式编码 73
3.10信号音、信号和双音多频位 74

第4章H.323 77
4.1导言 77
4.2H.323的体系结构 78
4.3H.323信令概述 80
4.3.1H.323协议概述 81
4.3.2H.323寻址 82
4.3.3编解码 83
4.4RAS信令 83
4.4.1寻找关守 85
4.4.2端点(endpoint)登录以及取消登录 86
4.4.3端点位置 87
4.4.4许可 88
4.4.5带宽改变 90
4.4.6状态 91
4.4.7拆线(disengage) 92
4.4.8资源可用性(availability) 92
4.4.9请求在处理中(requestinprogress) 92
4.5呼叫信令 92
4.5.1初始化 94
4.5.2呼叫在处理中 94
4.5.3激活(alerting) 94
4.5.4进行中(progress) 95
4.5.5连接 95
4.5.6完全释放 95
4.5.7设施(facility) 95
4.5.8呼叫信令和H.245控制信令之间的相互作用 95
4.6不同呼叫流程的介绍 96
4.6.1无须关守的基本呼叫 96
4.6.2需要关守和直达端点呼叫信令的基本呼叫 96
4.6.3需要关守/直接路由呼叫信令的基本呼叫 97
4.6.4需要关守转发呼叫信令的基本呼叫 99
4.6.5可选被叫端点信令 102
4.7H.245控制信令 102
4.7.1H.245消息分类 103
4.7.2逻辑信道的概念 103
4.7.3H.245的工作过程 103
4.7.4快速连接过程 108
4.7.5H.245消息封装 110
4.8电话会议 111
4.8.1预先安排型的会议 111
4.8.2中途加入型会议(anad-hocconference) 112

第5章会话初始化协议 114
5.1导言 114
5.2SIP的流行 114
5.3SIP的体系结构 115
5.3.1SIP的网络实体 115
5.3.2SIP呼叫建立过程 117
5.3.3SIP协议的优点 118
5.4SIP消息语法概述 119
5.4.1SIP请求消息 120
5.4.2SIP回应消息 121
5.4.3SIP寻址 124
5.4.4消息首部 124
5.5SIP消息序列的例子 129
5.5.1注册 129
5.5.2拜访 131
5.5.3呼叫的终止 131
5.6重定向和代理服务器 133
5.6.1重定向服务器 133
5.6.2代理服务器 135
5.7会话描述协议(SDP) 139
5.7.1SDP的结构 139
5.7.2SDP语法 140
5.8在SIP中的SDP用法 144
5.8.1媒体协商 145
5.8.2OPTIONS方法 147
5.9SIP功能和业务的使用 147
5.9.1呼叫转移 147
5.9.2磋商保持(consultationhold) 149
5.10SIP扩展和增强 151
5.10.1SIP的183“会话进行中”消息 151
5.10.2SIP的INFO方法 152
5.10.3SIP的“Supported”首部 153
5.10.4临时回应的可靠性 155
5.10.5SIP信令和资源管理的结合 156
5.11网络互连 160
5.11.1与PSTN的互连 160
5.11.2与H.323网络互连 163
5.12总结 168

第6章媒体网关控制和软切换体系结构 169
6.1导言 169
6.2媒体分离和呼叫控制 169
6.3软切换结构 171
6.4媒体网关控制的要求 172
6.5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173
6.6MGCP协议 173
6.6.1MGCP模型 174
6.6.2MGCP节点 174
6.6.3MGCP的呼叫和连接 176
6.6.4MGCP指令概述 176
6.6.5MGCP响应概述 180
6.6.6指令和响应细节问题 183
6.6.7使用MGCP建立呼叫 186
6.6.8基于检测事件的呼叫设置 189
6.6.9MGCP事件、信号、包 190
6.6.10介于MGCP和SIP的交互工作 190
6.6.11MGCP呼叫释放 193
6.7MEGACO/H.248 194
6.7.1MEGACO体系结构 194
6.7.2关于MEGACO命令的总看法 198
6.7.3描述字 199
6.7.4包 204
6.7.5MEGACO命令和回应细节 205
6.7.6使用MEGACO建立呼叫 211
6.7.7基于检测事件的MEGACO呼叫建立 216
6.7.8MEGACO和SIP之间的互连 223

第7章IP语音(VoIP)和7号信令系统 224
7.1导言 224
7.27号信令系统协议组 225
7.2.1消息传送部分 225
7.2.2ISUP(ISDN用户部分)和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226
7.37号信令系统(SS7)网络体系结构 227
7.3.1信令点 228
7.3.2信令转接点 228
7.3.3服务控制点(SCP) 229
7.3.4消息信号单元(MSU) 229
7.3.57号信令系统的寻址 230
7.4ISDN用户部分(ISUP) 231
7.57号信令系统的性能要求 233
7.6Sigtran工作组 234
7.6.1Sigtran的体系结构 236
7.6.2流量控制传输协议(SCTP) 240
7.6.3M3UA的操作 249
7.6.4M2UA的操作 255
7.77号信令网与VoIP的交互 256
7.7.1软交换与7号信令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256
7.7.2H.323协议与7号信令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260

第8章服务质量 262
8.1导言 262
8.2QoS的必要性 262
8.2.1端到端的QoS 263
8.2.2不仅仅是网络 264
8.3QoS解决方案总览 265
8.3.1更多的带宽 265
8.3.2QoS协议和构建 266
8.3.3QoS策略 268
8.4资源预留协议(RSVP) 269
8.4.1RSVP语法 269
8.4.2建立预留 270
8.4.3预留错误 277
8.4.4保障服务 277
8.4.5控制承载服务 280
8.4.6取消预留和软状态的应用 280
8.5区分服务 281
8.5.1区分服务的体系结构 281
8.5.2服务级约定(SLAs)的必要性 282
8.5.3每跳处理(PHB) 283
8.6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285
8.6.1MPLS结构 286
8.6.2FEC和标签 287
8.6.3LSR上的操作 289
8.6.4标签交换通路 290
8.6.5MPLS流量工程 290
8.7集成QoS解决方案 295
8.8更多的信息 296

第9章接入网 297
9.1导言 297
9.2调制解调器技术(Modem) 297
9.3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技术 299
9.3.1基本速率接口(BRI) 299
9.3.2主要速率接口(PRI) 301
9.3.3ISDN的未来 301
9.4数字用户线路(DSL) 302
9.4.1各种DSL技术 303
9.4.2ADSL结构 305
9.4.3DSL调制技术 308
9.4.4DSL的挑战 308
9.5有线电视基础结构 310
9.5.1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Hybrid-FiberCoax) 311
9.5.2HFC网络上的数据传输 311
9.5.3电缆分组结构 312
9.6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313
9.7移动服务(Mobileservice) 315
9.7.1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到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演变 316
9.7.2从IS-136TDMA到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演变 318
9.7.3从IS-95CDMA到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演变 319
第10章IP传真 320
10.1导言 320
10.2今天的传真业务 320
10.3实时传真 323
10.3.1在IP网中传送传真 324
10.3.2传真与H.323 327
10.3.3TCP/UDP 328
10.3.4传真和SIP、SDP、RTP 328
10.4基于电子邮件的传真 329
缩略语 332
参考文献 34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