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 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 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32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亳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贯中、春明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0013

上书时间2020-04-22

求友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罗贯中、春明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36900
  • 定价 14.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68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百年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表现了作者对建立统一政权、过上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罗贯中,元末明初生於山西太原祁。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等,都先后迁徙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罗贯中的籍贯又有「东原人」之说,这是他漫游出晋后在「东原」(今山东省)客居过一段时间的缘故。他到这里,是被当时社会上十分流行的梁山泊和宋江的故事吸引而来。他到那里考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在民间流传的水浒英雄故事材料。这是他后来参与《水浒传》编纂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关於「千圣姑」和「贝州王则」的故事,当时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因此,罗贯中就在这一带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以至有《三逐平妖传》之作。
  约在西元一三六Ο~一三六三年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来到了起事称霸的张士诚那里作客。但是,张士诚并不重视知识分子,也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至正二十三年(西元一三六三年)九月,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O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罗买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於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大约在公元一三八五~一三八八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卢陵逝世。
  [编辑本段]籍贯考究
  
  五种史书记载籍贯说法
  
  杨立仁罗贯中籍贯众说解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三国演义》算上家喻户晓。可是,对于他的生平,人们所知甚少。他是哪里人,600年来众说不一。明清以来,对罗贯中的籍贯主要归有五种说法。
  (一)《西湖游览志馀》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朝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二)《续文献通志》云:《水浒》罗贯中箸。字贯中,杭州人。
  (三)《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州罗本贯中所编。’
  (四)《三国志传》万历本署,东原罗道本编次。
  (五)《三遂平妖传》署:东原罗贯中编撰。
  (六)《水浒志传评林》署: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辑。
  (七)《水浒传》署:中原罗贯中编辑。
  (八)《说唐全传》旧本署:庐陵罗本撰。
  (九)《因树屋书影》云:《水浒传》相传为洪武初越人罗贯中作。
  (十)《续录鬼簿》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万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以上列举罗贯中籍贯问题十种书有记载,规类有五种说:杭州、庐陵、中原、东原、太原。
  最受人关注的是杭州,东原、太原,三说为讨论的焦点。
  杭州说:理由是杭州地方学者赵宝峰的《赵宝峰文集》中所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的名单中第十六位有个罗本的名字。杭人以此认为罗本是杭州人。笔者查阅了(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名单人员,其中慈溪当地人大多为学业者,还有东平、鄞县、台和、咸宁、温州等地人,这些外地人有几位是授业者,有注从宝峰学。罗本查无记。这里的“门人”应该解为“宝峰生前的门客、友人,授业人”。不能单纯将“门人”理解为是弟子。
  该名单中罗本是什么身份参加宝峰葬礼呢?
  据说,罗贯中有志图王。一度投张士诚部下,建议张士诚联合朱元璋,陈友谅等起义军共同推翻元朝。
  张士诚不听忠言,于至正十七年投元,得元太尉之职。
  传说,罗贯中离开张士诚隐居浙江四明山。至正十七年(1357)罗隐四明山,赵宝峰卒於至正二十六年(1366),9年间正好罗贯中隐居四明山,时期期间于至正甲辰年(1364)还与贾中明复会一次,复会地点虽然不知,证明罗贯中在隐居期间也还不时外出会友。可能,罗贯中返回四明山时,赵宝峰过世於是参加了葬礼,以友人身份去,按笔者考罗贯中生于1328年,那年他在38岁左右。
  罗隐居四明山为29岁。
  罗可能在至正14年(1354)投张士诚,时年26岁左右。
  传说罗在投张士诚前还参加过刘福通起义。
  这些时间表明,罗贯中曾参加过许多地方的政治活动不能以其中的一个地方便认定其正式籍贯。杭州一说不能成立。
  “东原”说其依据是,明嘉靖元年《三国演义》刻本序言中署“东原罗贯中”字样。
  “东原”说,出于明弘治六年庸愚子(蒋大器)先生,大器先生在河南浚县当主薄时发现了罗贯中《三国演义》手抄本,於明弘治六年作序。嘉靖元年印刷本出世,流于社会。《三国演义》的问世引起了社会文学界的关注,人们随着对作者罗贯中开始了研究。《三国演义》序中写“东原罗贯中”山东人认为蒋大器是山东人,东原在山东省东平县,便顺理成章地推定罗贯中也是山东人了。可是,后来有学者找到依据认定蒋大器为浙江金华人,山东一说便失去了基本依据研究者动摇了罗贯中为山东东原人的说法。
  有学者把罗贯中写在《水浒传》里的陈文昭,东平官,也说成是赵宝峰的一个弟子陈文昭与罗贯中是同学,罗有意的为他家乡安排上一个好官。
  笔者并不这样认为。《水浒传》人物里还有一个任原(太原人)。此人为元末明初武乡县人,明初当过户部官。在武乡县留有碑文,县志有记。难道这也是罗贯中精心要安排丑化此人。
  笔者认为,小说作者,编个故事需要人物去衬托故事,将脑子里记有的现成人名,运用到小说里是常有的事,谈不上“精心”安排。
  东原一说出自蒋大器手,还得从蒋大器在何地得《三国演义》说起。
  蒋大器作《三国演义》序,时间为弘治甲寅年(1493)。于嘉靖元年(1522)出版《三国演义》。写序与出版相隔29年,可能蒋大器
  在弘治甲寅年还在任上,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罗贯中死于永乐二年(1404),与蒋作序时间隔89年。蒋出版《三国演义》时间为1522年,罗死后118年之久社会上也未发现过《三国演义》的转抄本,600多年来也未听说有人发现罗的转抄本。可见,蒋发现罗手本为正本,没有转抄。地点可能在河南浚县一代。元明时黄河由武涉东入江苏由安东入海。河南黄河北,太行山东,包括济南一一带归为东原,不能认定东原专指东平。蒋大器在东原这一带得罗手本,便认为罗是东原一带人,实际上他只是猜想。
  学术界评罗贯中写说本是为说书匠人写。从被社会公认的罗贯中所写几本小说看,确实是说本。我认为罗贯中写说本不可能写序言,因为说书匠人在说书时不会去说序言,听者也不喜欢听序言,听的是小说的内容情节,也不可能关注作者是谁。从《三国演义》蒋大器作序言。《粉妆楼》竹溪山人作序言。《水浒传》金圣叹,杨定作序。这些作序者离罗生前作书,以后几百年,猜想成分占十成。可以这样讲,罗作书没有作过序言,罗的作品序言是后人所为,造成了六百年来罗籍贯问题众说不一。
  蒋大器在东原一代发现了《三国演义》把罗贯中作者定为东原人,这也不妥。《粉妆楼》是竹溪山人在广陵发现。《续录鬼薄》是郑振铎等学者在江苏发现,《金瓶梅》是在介休发现的。而实际上小说的发现地和作者籍贯并不能简单地划个等号。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个本族兄弟,名罗义(史有志,家谱有志)山西祁县人。
  在明初为小卒,有功升为胙城县捕头、后升为胙城县县令。建文帝初罗义写奏章建议“周公扶成主”,入狱。燕王立帝,罗义出狱为世袭鸿庐寺卿。
  罗贯中流落江湖,有可能找到族人罗义在胙城一代完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著作。
  蒋大器1494年前在河南浚县任主薄,胙城离河南浚县相隔很近,他得到《三国演义》手本是合符情理的。也可能大器先生早听说这部好书,有心求得。得书后整理出版,作序,他认为在东原一代得书,把作者归为东原。形成的一说。
  东原说不可信,不能成立。
  太原说,来自《续录鬼薄》作者无名氏,经考证,作者为贾仲明。
  1931年,郑振铎等人发现“天一阁”收藏的《录鬼簿续编》至今社会上还没有再发现第二本,可能《录鬼簿续编》为孤本。
  贾仲明,有人考证是山东淄川人,写《录鬼簿续编》时间约在元至正甲辰年(1364)以后至明永乐甲辰年(1424)之间完成,他们见面时,贾仲明本人只知罗贯中有三部戏曲作品,还不知罗贯中完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多本名箸。可见三部戏曲作品在复会前至正甲辰年前已完成。而《三国演义》等小说则是在至正甲辰年后所著。因而贾仲明在明永乐甲辰年(1424)前没有听说或看到罗贯中著的小说作品。《录鬼簿续编》没有录上。
  贾明仲在《续鬼簿》提到,“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文中没有提到“罗本”提到罗的性
  格、爱好、才华。“与余为万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贾与罗年令有差别,元未天下大乱,有志之士纷纷投身社会欲建功创业,二人各行所爱。也可能是罗走入反元斗争中,贾在元朝管治的地区“各天一方”各人有各人不同政治的天地。“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至正甲辰年(1364)年,罗贯中返回故乡二人复会(地点在何?)又见面。“复会”可以解为还“返回”。1364年大约贾仲明为21岁,罗贯中31岁左右,1364年罗贯中可能探家与贾仲明复会。复会时间与贾成书1424年恰为60年,罗贯中该为91岁贾仲明还不敢认定罗死,而用“竟不知所终”怀疑的态度。
  罗贯中于1357年离开张士诚,1364年与贾仲明复会,间隔七年时间,可能是在四明山完成了几个戏曲作品。
  罗贯中于1366年又出现在赵宝峰葬礼上,1364年复会,1366年参加葬礼二年时间南北千里往来,除探亲外还有什么理由往来敌人与起义军之间。
  罗贯中与贾仲明复会地点。《录鬼簿续编》有记,贾仲明山东淄川人,山西祁县石佛窑村贾氏族人明初听国家召唤,有几户移民山东,其中一户迁往淄川。贾氏人讲清朝中期山东淄川贾氏曾返石佛窑寻祖问根。贾仲明很有可能为贾氏山东淄川的移民,这样他与罗复会地点即在祁县城或祁县石佛窑村。
  张士诚起义于1352年,五年后于1357年投元。罗贯中于1357年离开张士诚,活动在方国珍起义军地盘之内的四名山,他与方国珍素无过结,此地又不属元管,可谓避难的好地方。罗贯中1364年归乡与贾仲明复会,于1366年赵慈溪县参加了宝峰葬礼。
  张士诚死于1367年,传说,有位温金氏偷出张士诚两位公子,奔四明山交给罗贯中,1367年后罗离开四明山,领着张士诚两个孩子奔走江湖避难。
  1367年至1399年32年中罗贯中完成了《三国演义》等十几部小说。有人说罗贯中是一个说书匠,笔者认为不是说书匠,是个为了求生活写小说、剧本。
  从罗贯中的作品在不同地点发现来分析,他曾走过许多地方,在各地留有足迹,从而造成对他籍贯有多种说法的原因之一。是一致的。当时,贾仲明提出“太原人”,太原范围很大,是那洲、那县人,贾仲明没有提出。但是从罗氏最集中的河湾村所发现的家谱,神纸、护梁签、墓穴、砚台、牌匾等,六大实证。可以说明罗贯中直属当时归太原管辖的祁县。沉睡了六百年的罗贯中籍贯之谜终于告白于天下。罗贯中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长眠了。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凶暴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催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破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催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清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悖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鸟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名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浍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獍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孙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辨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弟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邰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渡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