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缘图画集》
世上现存zui早的《红楼梦》连环画——《金玉缘图画集》,12开精装,裸脊线装,国家图书馆出版,据民国华国书局石印之北京“黄钟日报”附刊本影印,版本稀见,装帧别致。全书共388幅图画,画工精湛,线条细腻,笔触传神,每幅配有文字说明及点评,图文并茂,与现在流行的其他几种连环画相比,另有一番不同的风韵,是研究“红学”史及民国艺术史的重要资料,更是广大《红楼梦》、连环画爱好者欣赏、收藏的上佳之画集
¥
220
7.9折
¥
28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李菊儕、李翰园绘,觉僧点评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02-06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定价280元
上书时间2019-01-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这是我国首部《红楼梦》连环画《金玉缘图画集》(又名“石头记新评”,杜春耕藏品),也是世上现存zui早的《红楼梦》连环画。全书共388幅,画工精湛,线条细腻,笔触传神,图文并茂,其构图和对人物的关系、性格、神态的把握与刻画都别具风格,与现在流行的其他几种连环画相比,另有一番不同的风韵。
本书根据民国二至三年华国书局石印之北京“黄钟日报”附刊本影印,版本稀见,首页印有“李菊挤石头记画册”一行大字,背面印有“黄钟日报附张,民国二年十一月”。且印刷精良,装帧精美,是研究“红学”史及民国艺术史的重要资料,更是广大红楼爱好者欣赏、收藏的首xuan之书。
关于图的作者,从第壹图到一百三十七图,落款为“李菊儕”,从一百三十八图至三百九十图均署名“李翰园”或“翰园”(其中二百一十六图与二百一十八图又有“健雄”之署名)。这两部分的画风不同,人物造型有别,且画中人物的年龄段亦大不一样,前者用笔粗犷有力,后者细腻温和。除极少数几幅图外,每幅图的文字说明后均有署名觉僧(生)所作的评。在连环画中,除了系说明还加评点的“红楼梦”作品,这是比较少见的。或许是由于它出现得早,所以尚继承了历来对“红楼梦”文本进行评点的习惯性做法。画面情节与标题的选定亦与评点风格一致,相互照应。假如把觉僧的“评曰”放到整个“红楼梦”的各类评点本系列中,也是极有特色、引人思考的。
【图集特点】
(一)从保持家庭稳定的视角出发,考评书中人物与事件。故对贾母,王夫人,林黛玉等人的微词较多,而对薛宝钗则以肯定为主。 第六十七图“宝黛幽情”评曰:宝年十五,黛年十四,已通人事而不令避嫌,此谁之咎软! 第七十六图“春睡图”。评日:美人春睡,未免有情,然年已长而疏于防范,贾母不得辞其过也。 diyi百九十八图“宝黛酒兴” 。姑表兄妹而令其以酒相戏,贾母王夫人明明见之,何故纵之耶!
(二)强调“红楼梦”以言情破情的主旨,与“甲戌本”凡例所指出的“戒妄动风月之情”宗旨相合。 第十五图“初人红楼”。评曰:仙姑名警幻则痴也!情也!愁也!恨也!皆幻也!红楼以言情为破情,信然。 第十六图“幻梦惊人”。评曰:温柔乡里,现出荆棘虎狼,夜叉海鬼,令人毛骨惊然。 第四十一图“宝玉惊耗”评曰:秦氏之死,独从凤,宝二人梦中写出。见风月孽债,二人独多,借之警醒二人也!
(三)强调性格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对林黛玉的悲剧发生原因的考察上。 第九十图“香菱破闷”。评日:(林黛玉)小小年纪便尔触境遗漏泪,断非福相;香菱之潇洒,所以能熬过来。 第百十二图“钗玉发呆”评日:钗以无心出之,黛以有心防之多心人多忌,多忌人多病,宜其妖也!
(四)对宝,黛虽多有贬词,但却多处肯定其情,有就事论事的特色。diyi百七图“绛珠还泪”评曰:情不至笃时滚不下泪来。儿女子多泪,正其情之笃也。 第百三十六图“宝哥赠帕”评曰:宝黛之情均在无字句间,观两块旧帕可以知之矣!
(五)引导读者欣赏作品之;魅力。 第三十图“书房大闹”评曰:幼童斗气,写来好笑。王摩洁诗中有画,曹雪芹记中有画。 第六十九图“触破幽情”评日:红楼一书,写到极浓艳处,便有人冲破。言情而不浅,妙文也。
作者简介
李菊儕,清未民初画家,又名李荫林,号听秋吟馆主人,幽梦生等。他不仅画了数百幅红楼梦的图画,还为烟草公司画了不少“烟画”,尤善画京剧脸谱和京剧人物。晚清画报盛行,他也是京派新闻画报重要画手和主编者。光绪、宣统间,他就参予戓主编了[开通画报]、[北京醒世画报]、[菊侪画报]、[菊侪绘画女报]、[燕都时事画报]等等。一九二六年泰东书局出版数册[戏本],也是李氏所作。他又善制迷,成立“菊社”,是当时北京迷坛两大支柱之一。
相关内容
前面我们已说到这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金玉缘图画集”为我国首部“红楼梦”连环画册,现在我们来简述一下红楼题材绘画作品创作的历程,并藉此使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历史地位。
(一)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的“红楼梦绣像”版画,它附印于萃文书屋版“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之内,俗称为“程甲本”。稍馒出版的本衙藏系,东观阁系,藤花榭系三让堂系等木刻本,其绣像大都是“程甲本”绣像的翻刻或仿刻。嘉庆十一年(一八○六)的“宝兴堂节本”的绣像则是“程甲本”绣像的组合。直到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王希廉评点的“双清仙馆本”,才有新创作的六十四幅绣像出现。
(二)生活于干,嘉,道三朝的改琦(一七七四~一八二九)与汪析(字惕斋,一七七六~一八四○),是“红楼梦”题材画作的早期双璧,他二人画作水平相仿,但风格各异改琦的“红楼梦图咏”,“改七萝红楼梦临本”在光绪与民国年间的出版使之为大家所熟知。而汪惕斋的“红楼梦”画,虽已在“道光中叶大行其道”(见“扬州画苑录”),但由于未曾刊印,知之者甚少。改琦之画以绣像为主,亦有部分情节画,而流传至今的十二幅八开彩绘“汪惕斋先生红楼梦册页”(杜春耕藏)则均为“红楼梦”的情节画。这些情节画实际上已为回目画的创作开了先河。
(三)以光绪十年(一八八四)的“增评补图石头记”及稍后的“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为始,则开始了大量回目画的创作历史。此两书各有每回两幅共二百四十幅精美的石印回目画。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可算是“红楼梦”连环画的先驱。但由于它没有故事情节说明,故尚不能算是“连环图画本”。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左右,王钊创作了六十四幅回目画,并以小八开本形式以“红楼梦写真”之名石印出版,则是这一领域的精品。
(四)清末或民国初年上海出版了“大字足本连环图画评注金玉缘”(此书未见有过相关记载,杜春耕藏),则是介于回目画与连环图画之间的一个本子此书的每回起首部分正文之中,均插有一幅与今天的“小人书”大小相当的回目画,但由于该书未刊明出版于何时,故尚不能断定它的刊出时间是早于还是晚于“金玉缘图画集”的印行时间。
(五)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十一月十九日至民国四年初,北京“黄钟日报”以附刊的名义刊行了“金玉缘图画集”,是完全意义上的连环图画本“红楼梦”。
(六)稍后,上海亚东书局用六十四开本的形式出版了连环图画本“红楼梦”该书共分两册,有画页三百十九页。首有主要人物的绣像,画面中有故事情节说明。另外画面中的主要人物旁有该人物的名字,并且人物的对话亦用一个框子框起来印于书上,这是典型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连环图画本的构图格式。该书由钱笑呆先生编绘,此书版权页上未印上出版时间,但它发行于民国时代却是完全可以确定的。此书未见“红楼梦书录”等书籍作过记录和介绍,现由杜春耕收藏。
(七)民国年间刊印的几套图说“红楼梦”烟标(或称香烟牌子,洋片),亦印有大量“红楼梦”故事情节连环图画,从广义上来说它也是一组连环画。
— 没有更多了 —
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