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莉婕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52
上书时间2024-12-17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1.6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措施.
1.7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定向增发定价文献回顾
2.2 定向增发市场反应研究综述
2.3 定向增发长期收益、长期绩效研究综述
2.4 监督与合谋理论对定向增发经济后果的解释
2.5 支持与侵占理论对定向增发经济后果的解释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定向增发的制度背景
3.1 我国资本市场再融资的历史沿革
3.2 定向增发兴起的成因分析
3.3 定向增发发行现状分析
3.4 定向增发政策及分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研究
4.1 定向增发定价选择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4.2 研究变量选择和模型设计
4.4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市场反应研究
5.1 定向增发市场反应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5.2 研究变量选择和模型设计
5.3 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经营绩效研究
6.1 定向增发的长期绩效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6.2 研究变量选择和模型设计
6.3 实证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定向增发定价及经济后果研究》:
由于从预案公告至增发公告日时间间隔较长,期间的利好消息已被逐步释放,用短期收益率来衡量监督合谋效应有失偏颇,参照已有研究,《定向增发定价及经济后果研究》用长期收益、长期绩效作为监督合谋效应的衡量变量,同时结合短期公告效应共同来探讨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的作用。
2.5支持与侵占理论对定向增发经济后果的解释
分析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支持侵占作用,必定要归根溯源至代理理论。代理理论的研究源于早期两篇影响力很大的经典文献(JensenandMeckling,1976;Fama,1980)。研究发现,除了大股东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外还存在其他的代理问题。而大股东与小股东、经理人与董事会之间代理关系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日益受到重视(JensenandMeckling,1976)。施莱弗和维什尼(ShleiferandVish-ny,1997)认为大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是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当两者利益目标不一致时,有可能产生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LLSV理论认为在法律保护机制较为薄弱的国家,大股东通过较高的持股比例巩固自身利益,而且控股比例越高,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越大。
已有的文献积累对定向增发的支持、侵占分析,主要采用三种方式:短期宣告效应法判断支持效应(Wruck,1989);长期收益率研究法,由于管理层的择机发行倾向,用长期收益率法更为接近现实;折扣率和长期收益率相结合判断大股东、机构投资者认购是支持还是侵占效应(Barclayeta1.,2007)。
我国关于定向增发的早期研究多以折扣率或短期公告效应来分析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作用。陈政(2008)的研究表明折扣率与大股东认购比例正相关,定向增发折扣率不仅是利益侵占的手段,也是利益均衡的结果。何贤杰,朱红军(2009)通过严密的数理推导,开创性地将大股东认购比与原持股比之差作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背离程度的代理变量,为后来的许多学者所沿用。研究发现背离程度越大,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越大。张鸣,郭思永(2008)认为折扣率是后股权时代大股东利益侵占的主要手段。与美国的私募发行后长期业绩表现不佳结论相反,邓路,王化成,李思飞(2011)研究发现,无论是用BHAR法,还是日历时间组合法都可验证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后两年内总体表现强势,而且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大股东将定向增发作为侵占的工具。
随着定向增发的深入推行,研究样本逐渐增多,理论上与实践上都具备了研究长期收益、长期业绩的条件,用长期收益率与长期业绩法来研究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作用逐渐成为主导方法。
2.6文献述评
综上分析可知,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定向增发的定价、定向增发后的短期公告效应、长期收益率、长期业绩等。基于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用监控假说、防御假说、大股东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假说、风险补偿等理论对定向增发中的低价发行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用监控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流动性假说等理论解释定向增发的长短期市场反应即财富效应(包括短期公告效应和长期市场表现)以及财务效应。由于我国推行定向增发时间较短,受研究样本、研究视角的限制使得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定价环节和短期宣告效应,对长期收益、长期业绩的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对长期市场反应的理论解释也相应匮乏。
低价发行既是大股东监督或者合谋行为的补偿,同时根据风险补偿理论又可以被视为未来风险收益的补偿。定向增发中大股东或机构投资者在定价环节获取折价收益只是增发收益的一小部分,仅研究定向增发的起点——折扣率,不探究定向增发后的短期宣告效应、长期业绩、长期收益率与大股东及机构投资者认购对象及折扣率的关联,研究结论会略显单薄、头重脚轻。因此,纵向上应从定向增发认购者视角出发,对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的监督与合谋作用,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与侵占作用分别进行分析,使研究视角更全面。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此处再做些补充:
第一,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认购,对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起到了缓解与制衡作用。有些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代表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对控股股东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也有理论认为机构投资者与控股股东合谋,共同窃取中小股东利益。因此《定向增发定价及经济后果研究》将定向增发中涉及的另一重要的发行对象——机构投资者纳入研究,使得发行对象的研究更为丰满,来验证机构投资者的加入会对定价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全面地反映股东利益在定价博弈中的全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拟从定向增发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视角出发,以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基石,研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定价问题。
……
《定向增发定价及经济后果研究》从定向增发制度背景开始梳理定向增发在我国的发展脉络;从定向增发中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及中小股东利益均衡视角出发,分析在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下的定向增发定价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定价选择的核心因素,以揭示定价机制的公平性,为监管层进一步规范增发定价提供理论支持;基于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的不同作用,解释二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经济后果的影响,以发现受市场欢迎的成功的定向增发模式,使定价向增发经济后果的研究视角更为全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