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伍 职 称:教授 电 话:010-68322407 传 真:010-68322407 Email:chewu812@163.com 教育经历:1980年9月-1983年7月 武汉工业大学 给水排水工程,硕士 工作经历:1988年至1999年,德国Karlsrule University、曼海姆GKW国际水设计咨询公司和BASF污水处理厂进修;1992年至1998年,日本公司工作与研究 研究领域:城市雨水利用;城市径流的非点源污染及CSO污染控制;城市洪涝控制和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水景观方面的研究、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 近期科研项目:廊坊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2008ZX07314-007);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冰雪和雨水集蓄、净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2006BAJ08B04-06);北京未来科技城雨水控制利用专项规划与技术导则 (2010年);北京延庆片区雨洪控制利用规划研究 (2009年);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以东片区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 (2008-2009年);北京城区雨水利用2010年规划 (2006年);太原市雨洪利用规划 (2005年) 获奖情况: 1. 车伍,李俊奇,李海燕等,北京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实施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及工程应用,2008,华夏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 车伍,李俊奇等,北京城市雨洪多功能调蓄利用技术研究,2008,北京水务科学技术二等奖 主要论文: 1. 车伍, 吕放放, 李俊奇, 等. 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20): 12-17. 2. Liu Y., Che W., Li J. Monitor-based evaluation of pollutant load from urban stormwater runoff in Beijing [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Water Pollution Research,2005,52(9):191-197(SCI) 3. Che Wu, etc. The Quality and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noff in Beijing’s Urban Area.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nwater Catchment Systems. Fakt and IRCSA/Europe.Mannheim(Germany), 2001:13-16 4. W. Che, Y. Liu and J.Q. Li. Flush Model of Runoff on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and Analysis.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ERIES, Water in China. Edited by P. A. Wilderer, J. Zhu and N. Schwarzenbeck. IWA Publishing,2003:143-150 5. 车 伍, 张燕,李俊奇,刘红,何建平, 孟光辉,汪宏玲. 城市雨水多功能调蓄技术,给水排水,2005年第9期:25-29. 6. 车 伍,黄宇,李俊奇等. 北京城区河湖水系治理中的问题与建议[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8):590-596 7. 刘燕,车 伍,李俊奇.北京城区雨水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给水排水,2005,31(增刊):372-377 8. 车 伍,张燕,刘红,何建平, 孟光辉,汪宏玲. 多功能雨洪调蓄设施抵御洪涝灾害[J].建设科技,2005,22:20-21 9. Y. Liu, W. Che, J. Li. Monitor-based evaluation of pollutant load from urban stormwater runoff in Beijing.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52(9):191–197. 10. 刘燕,车 伍,李俊奇.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管理模式.环境保护科学. 2006,32(3):10-12 11. 张炜,车 伍,李俊奇,陈和平.植被浅沟在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中的应用. 给水排水,2006,32(8):33-37 12. 车 伍,程文静.雨水利用与水量平衡分析在城市园区水景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核心).2006,22(132):62-65 13. 程文静,车 伍,李海燕. 利用雨水资源建设绿色建筑水景[M]. 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践》(车伍编委之一),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月,265-272 14. 车 伍,张炜,李俊奇,孟光辉,汪宏玲.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弃流控制[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6):1-5 15. 刘翠云,车 伍,董朝阳. 分流制雨水与合流制溢流水质的比较[J].给水排水,2007,33(4):51-55 16. 车 伍,唐宁远,张炜,孟光辉,刘红,何建平,汪宏玲.我国城市降雨特点与雨水利用. 给水排水,2007,33(6):45-48 17. 潘国庆,车 伍. 国内外排水体制的探讨[J].给水排水,2007,33(增刊):323-326 18. 罗红梅,车 伍,李俊奇,张大玉. 新农村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体系.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第7期:40-43 19. 董蕾,车 伍,李海燕,李俊奇,何建平,汪宏玲,孟光辉.我国部分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22):1-5 20. 罗红梅,车 伍,李俊奇,汪宏玲,孟光辉,何建平.雨水花园在雨洪控制与利用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6):48-51 21. 杨雪,车 伍,李俊奇,李海燕,邝诺. 国内外对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控制与研究[J] .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6):48-51 22. Wu Che, Guoqing Pan, Junqi Li. Haiyan Li. Integral Stormwater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Rainwater Harvesting, Quantity and Quality Controlling.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l Diffused Pollution Management, IWA DIPCON(Thailand) 2008:188-189 (ISBN 978-974-224-538-2) 23. 潘国庆,车 伍,李俊奇,李海燕. 中国城市径流污染控制量及其设计降雨量[J] .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2):25-29 24. 张炜,车 伍,李俊奇,杜焜,李蔚然. 图解法用于雨水渗透下凹式绿地的设计[J].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0):35-39 25. 车 伍,申丽勤,李俊奇.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J]. 公路,2008,第11期:30-34 26. 车 伍,周晓兵.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 中国园林.2008,24(155):52-56 27. 车 伍,王建龙,何卫华,李世奇.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理念与实践[J].建设科技.2008(11月),21:30-31 28. 潘国庆,车 伍,李俊奇,李海燕,何建平,汪宏玲.城镇雨水收集利用储存池优化规模的探讨[J]. 给水排水,2008,34(12):42-47 29. 申丽勤,车 伍,李海燕,何卫华,李世奇.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J]. 中国给水排水,2009,25(4):23-28 30. 潘国庆,车 伍,李海燕,李俊奇. 雨水管道沉积物对径流初期冲刷得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4):771-776 31. CHE Wu, TANG Ning-yuan, PAN Guo-q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 Its Effect on Storage Volume for Rainwater Harvest in Sorthern and Northern Cities of China[J].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2009, Vol.31 Spec. Issue: 152-155 (第6届流域管理与淡水湖泊保护开发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鄱阳湖流域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32. 车 伍,周晓兵,李俊奇.湿地景观设计与雨洪管理[M].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编,景观设计学,第3辑-湿地景观设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1:18-19 33. 李俊奇,车 伍. 北京阿凯迪亚庄园雨水景观湿地(湿地摄影作品2幅)[M].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编,景观设计学,第3辑-湿地景观设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1:88-89 34. Che Wu,Pan Guoqing, Li Junqi,Li Haiyan. Study on the Rationalized Volume for Rainwater Harvesting.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OR URBAN ECOSYSTEM AND HABITAT PROT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LOW IMPACT DEVELOPMENT CONFERENCE) November 16–19, 2008,Seattle, Washington. EDITED BY Nian She, Michael Clar P.E., M.ASCE, D.WRE,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35. 周晓兵,车 伍.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美国标准关于雨洪控制利用的比较[J]. 给水排水,2009,35(3):120-124 36. 车 伍,吕放放,李俊奇等. 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构建我国城市现代雨洪控制利用体系[J]. 中国给水排水,2009,25(20):12-17 37. 车 伍,马震. 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不同目标合理设计调蓄设施 [J]. 中国给水排水,2009,25(24):5-10 38. 唐宁远,车 伍.城市雨水处理设施规模确定方法分析[J]. 给水排水,2009,35(11):43-47 39. 唐宁远,车 伍,潘国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雨水径流系数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2009,25(22):4-8 40. 车 伍,马震,李俊奇. 城镇雨洪控制利用与水景观设计[J]. 建设科技.2009(12月),23:58-60 专著与教材:车伍, 李俊奇.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