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190 九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傅葆石 著;刘辉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N2

上书时间2024-07-02

折戟沉沙章的书摊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傅葆石 著;刘辉 译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2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33088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5页
  • 字数 19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是一部谈论电影,思考历史的书,20世纪的中国,战乱频仍,特别是日本侵华和紧接而来的国共内战,人们颠沛流离,生存环境模糊多变,暧昧迷离,正和邪、忠和奸的界线游移定,不可能用简单化的二元思维来加以解读。
  为了反思这段围绕着沪港双城的电影文化展开的故事,《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作者运用了大量极为珍贵的文字、影像资料,深入探讨日本占领区和英国殖民地的中国电影文化、错综复杂的中日文化关系、在战流散的困境下中国电影人的惶惑抉择、早期形成的暧昧难辨的香港身份、国语片和粤语片的纠缠互动。以及由此牵涉到的种种争议(如谁是“汉奸”,什么是“汉奸电影”等),着力重构抗战前后(1937-1950)上海和香港之间的双城故事。藉此呈现中国电影文化的复杂多义,重新审视一段被人忽略、遗忘的历史。
【作者简介】
  傅葆石,香港出生和成长,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伊利诺大学历史系教授,编著包括Passivity,Resistance,andcollaboraion:IntellectualChoicesinOccupiedChoices,Choices,ChinaForever.TheShawBrorhersandDiasporicCinena,TheCinemaofHongKong:HistoryArtsIdentity和《邵氏影视帝国:文化中国的想象》。
【目录】
序一
序二
中文版前言
译者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半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图谱
2.1 张善琨和新华公司的崛起
2.2 沪-港纽带
2.3 电影业的重建
2.4 明星,现代性,《木兰从军》
2.5 “此时此地”
2.6 拍摄“历史”
27 电影院的繁荣
2.8 国家与“他者”:焚烧《木兰从军》
2.9 结语

第三章 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重写香港电影史
3.1 香港电影的诞生
3.2 香港电影的繁荣
33 殖民主义和战时电影
3.4 大中原心态(THECENTRALPLAINSSYNDROME)
3.5 双重边缘化:香港的身份
3.6 日据时期的香港
37 结语

第四章 娱乐至上:沦陷电影的选择(1941—1945)
4.1 沦陷电影的复杂互文背景
4.2 暧昧的合作
4.3 娱乐的政治策略
44 上海的.日本电影
4.5 “鸦片战争”成为爱情悲剧的题材
4.6 娱乐的暧昧性
4.7 从中日合作制片到双重敌化
48 结语

第五章 尾声:在香港重塑影像“上海”
5.1 离开上海
5.2 在香港拍摄电影
涉及影片片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