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修订版)

15 3.1折 48 九品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建安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号库房书架2-2

上书时间2024-06-16

文树苑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建安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73264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4页
  • 字数 2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感动过许多读者,使人落泪、使人深思、使人奋发的文化类畅销图书。
王国维、弘一法师、朱生豪、闻一多、于右任、傅雷、邵洵美、李广田、翦伯赞、陈翔鹤、陈寅恪、焦菊隐、王伯祥、王芸生、赵丹、梁漱溟,这些中国近代以来响当当的文化名人,因为时代、个人处境以及思想境界的不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展现出最真切的自我,给后世留下了悬念、智慧、愤怒、宽容、痛苦、觉悟……
让我们与主人公一起,解读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了解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忧患与悲欣。
此次修订,作者对《不可不说的王国维》、《陈寅恪晚年的四次生死离别》等篇目进行大量的增删,精益求精,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作者简介】
张建安,学者,作家,编辑。曾用华村、垒月、谷雨等笔名。山西原平人,现居北京,致力于人心与人道的探讨,努力将文、史、哲打通。不断耕耘,不断收获,已出版图书二十余部,其中包括《人生本不苍凉》、《中国古代哲学》、《细说孝庄》、《解读皇帝遗嘱密码》、《宋太祖赵匡胤》、《莎士比亚传》等等。作品曾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做专题报道,曾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新华文摘》、《作家文摘》、《文摘报》、《香港文汇报》等上百家报刊推荐和转载。
【目录】
义无再辱——不可不说的王国维
王国维突然间自沉而死,在中国学术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的死令人痛心,也令人迷惑。人们在他的衣袋里发现遗书,内容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他生命的最后时光究竟是怎样度过的?
弘一法师: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1942年10月10日(农历九月初一),弘一法师即将入灭。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弘一法师安详地坐在桌前,往事尘缘,于万籁俱寂中,浮光掠影般进入脑海……
生死不了情——朱生豪与《莎士比亚全集》
朱生豪悲痛地说:“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朱生豪在病痛中用英语高声背诵莎剧。第二天中午,朱生豪忽然叫道:“小青青,我去了。”宋清如赶紧跑到丈夫的身边,眼看着丈夫呼吸越来越急促,不到两分钟,朱生豪含怨离世。
闻一多:燃烧的红烛
马上就要到家了,周围显得异常的安静,他们提高了警惕。突然,背后传来了枪声。闻一多下意识地右手抱头,接着便倒了下去。闻立鹤马上扑到父亲的身上,想以自己的生命来保护父亲,并大喊:“凶手杀人了,救命啊!”连续5颗子弹打到了闻立鹤的身上,血流如注。特务们继续射击,闻立鹤从父亲的身上滑下来,雨点般的子弹射向了闻一多……
于右任:仁者的乡愁
乡愁越来越浓厚了,尤其是生命到达尾声时,这一愿望无法实现,便成为终身的遗憾。15年的乡愁使他感到无比的抑郁,感情之累积终于酿成一首千古绝唱——《望大陆》。
傅雷一身傲骨离开人世
屋子里便只剩傅雷、梅馥这一对患难夫妻了。两人静默地对视着,心意相通,已用不着多说话,他们只想静静地离开这个喧闹变形的世界。他们虽还有许多事想要做,许多话想要对自己的儿女说,但是非颠倒的环境把他们逼上了绝路。好久好久,静寂的夜里,整个世界仿佛就剩他们二人了。他们一旦决定告别人世,心里虽凄苦,思路却变得异常条理。
邵洵美:便是那最愁伤的河流
他生命中的最后三天是这样度过的。他不知从哪儿搞来一些鸦片精,天天服食。身边的大儿子邵祖丞发现了,阻止道:“害心脏病的人吃了鸦片是要死的。”邵洵美点点头。但第二天,他仍在服。邵祖丞反对,但邵洵美只是朝儿子笑笑。他已怀了必死之心。第三天,也就是1968年5月5日晚8时28分,邵洵美离开了人世,终年62岁。
李广田:站着死去!
动笔写李广田,心情是沉重的。这位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饱受着折磨,充满了痛苦,但他绝不放弃自己的信仰,不会为保全自己而诬陷别人,更要奋力地抗争……最后,他站着死去!
翦伯赞的非正常死亡
在翦伯赞所穿的中山装口袋里有两张字条,均以竖排写三行字。一张上写着:“我实在交不去来走了这条绝路我走这条绝路杜师傅完全不知道。”另一张上写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陈翔鹤:今人重生死,松柏发芳芬
陈白尘在青年艺术剧院剧场大门外,看到了陈翔鹤熟悉的背影,想要追上去,“只图让他看见我,互相点点头,笑一笑,或者只交换一下眼色,也就心满意足了”。只是,陈翔鹤很快便消失在暮色中了。陈白尘的眼睛模糊了。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老友。
陈寅恪:晚年的四次生死离别
1961年告别知己,1967年先后告别长女和助手,1969年又与夫人、二女儿、三女儿做生死离别……这位举世罕见的大师,就这样在凄,凉与绝望中离开人世——“涕泣对牛衣,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每一次离别,都是那么地叫人心痛!
深深的遗憾——焦菊隐想留下什么
焦菊隐说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时候,脑中闪过他曾翻译却已焚烧的稿子,心中一痛。但此时他已无暇想这些了。他喘了口气,继续对女儿说:“我在世的时间不多了,我没有别的东西可留,但还有一些做导演的心得体会,一定要把它留给后人。……我想,我还可以再活两年吧,希望你能把我说的都记下来。……难为你了,孩子!”
王伯祥:小雅一廛辨旧学
中国几千年积淀的精神财富,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当作“旧”来破坏来毁坏,这是王伯祥难以忍受的。他骨鲠在喉,不能不说出长期压抑在内心的呼声。他不仅私下里对儿女们说:“什么事物最旧?吃饭最旧。他们能废止吃饭吗?”而且,在他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他迫切地想要写一篇文章,来讲讲“旧学”。
王芸生临终前的咯血长谈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