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正逢时忆国殇:吴祖光自述
  • 生正逢时忆国殇:吴祖光自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正逢时忆国殇:吴祖光自述

40 7.1折 56 九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祖光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祖光 著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8178075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生正逢时忆国殇》是现当代著名剧作家、导演、吴祖光先生的人生自述,全书共分“家庭身世”“往事忆旧”“影剧生涯”“师友情谊”四个篇章,记述了吴祖光在抗战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和“反右”“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的种种经历和遭遇,展现了吴祖光才华横溢的一生、正直敢言、铁骨铮铮的一生,以及吴祖光先生作为文化人特有的人格魅力和追求自由的不懈精神。同时,读者还能从中体会一个文化世家从吴瀛到吴祖光、新凤霞,再到吴钢、吴霜等人的百年斯文的家风传承。

 

另外,吴祖光坎坷传奇的一生,与中国20世纪文坛、剧坛、影坛、画坛、政坛的许多知名人物广有交往,读者可以从中一窥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吴祖光(1917—2003),祖籍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出生于北京。1936年于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1948年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师,重庆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编导,《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清明》杂志主编,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编导,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导演。

 

1937年,吴祖光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

 

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统治,后受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闯江湖》《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曾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他是第五届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因病于2003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作为上世纪中国在国际上传奇色彩的文化人之一,他才华横溢,一生坎坷,正直敢言,铁骨铮铮,被海内外知识分子誉为文化人的骄傲。

 


【目录】

杜高序:吴祖光——中国文人的一个奇迹

 

吴霜序:我的爸爸和妈妈

 


 

 

 

甲编  家庭身世

 

怀念父亲

 

永世难报的恩情——怀念母亲

 

爱妻新凤霞和她的书——《新凤霞回忆录》后记

 

“回首往事”——凤霞拟题,对她的永久怀念

 

“笨儿”吴钢学艺记

 

训子篇

 

女儿篇——为香港《文汇报》创刊十四周年而作

 

情系杭州

 

 

 

乙编  往事忆旧

 

永远抹不去的青春岁月——回忆孔德学校

 

三百年来旧查楼——“广和剧场”的故事

 

过去了的春节

 

东安市场怀旧记

 

五次票戏记

 

话说《沁园春·雪》

 

三月说《清明》

 

何以解忧

 

胡同生涯

 

欧陆风情

 

半夜跌跤记

 

撞车记

 

 

 

丙编  影剧生涯

 

释“一批影片禁止放映”——致国民党的官僚党棍们

 

为审查制度送终

 

《凤凰城》始末——二十岁写的头一个剧本

 

记《风雪夜归人》

 

对开明的依恋

 

“悠悠流恨似长淮”——《吴祖光新剧集》后记

 

电影从业十年

 

《夜光杯》五十周年感怀

 

 

 

丁编  师友情谊

 

怀念老舍先生

 

“秦娘美”

 

——记秦怡

 

三十七载因缘——小记丁聪兄

 

我不能忘记的一个演员

 

讨人欢喜——怀念画家张正宇

 

我与潘汉年

 

苏三的沧桑——怀念荀慧生先生

 

“哲人其萎”——悼聂绀弩

 

永远记在心上的安哥儿

 

六十年交情——与曹禺病榻谈心

 

我与夏衍

 

 

 

附录  为老百姓说话我永远态度鲜明

 

——从“惠康事件”谈中国作家的写作权利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