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发的大脑: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预售】
  • 自发的大脑: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预售】
  • 自发的大脑: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预售】
  • 自发的大脑: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预售】
  • 自发的大脑: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预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发的大脑: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预售】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为解开心灵之谜而努力。究竟我们的心灵和意识等心理现象是如何从物理特征的大脑转化而来的?

83.2 6.5折 128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格奥尔格·诺瑟夫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9308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上书时间2024-08-05

中央编译出版社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在《自发的大脑》一书中,格奥尔格·诺瑟夫认为,我们需要放弃解决古老而棘手的心身问题,而是专注于理解世界—大脑关系,因为世界与大脑之间的动态时空对齐就是心灵的来源。这本有趣、创新、争论不休的书肯定既有成效,也有争议。强烈推荐给对心灵哲学感兴趣的人。
——买尔克·安德森(Michael L. Anderson),西安大略大学科学哲学教授

将尖端的神经科学与严格的哲学相结合,诺瑟夫在这里提出了对心身问题的新观点:哲学和神经科学的哥白尼革命,将理解大脑、心灵和意识的观察视角从以自我为中心转移到以生态为中心。这对理解心脑问题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是一个极具独创性和改变游戏规则的贡献。
——凯辛卡·埃弗斯(Kathinka Evers),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伦理与生物伦理学研究中心教授

凭借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诺瑟夫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令人兴奋的思考大脑的方式。任何对当代神经科学感兴趣的学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东西。
——科林·克莱因(Colin Klei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书中,格奥尔格·诺瑟夫教授提出了一种从世界到大脑的研究范式,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意识观,而且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和亚洲的知识传统是如何理解人类心灵的铺平了道路。
——郑凯元(Kai-Yuan Cheng),台湾国立阳明交通大学教授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为解开心灵之谜而努力。究竟我们的心灵和意识等心理现象是如何从物理特征的大脑转化而来的?本书作者格奥尔格·诺瑟夫(Georg Northoff)基于自己多年的经验研究,提出了一种世界-大脑关系(world-brain relation),在他看来,我们的心灵和意识是构建在大脑与世界之间的时空联结基础上的,意识依赖于大脑内自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与脑外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相互联结和对齐。诺瑟夫认为,由于我们长期习惯于从大脑内来观察我们的心灵,使得我们的观察视角过于狭隘,不利于心灵问题的解答。为了更好地解答心灵问题,我们需要将观察视角从大脑内转移到大脑外的世界中来,心身问题就转向了世界-大脑问题,而这样的转变在诺瑟夫看来是哲学和神经科学内的哥白尼革命。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诺瑟夫(Georg Northoff)
加拿大心灵、脑影像与神经伦理学国家研究讲座教授(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Mind, Brain Imaging and Neuroethics),拥有哲学和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目前是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理卫生研究所(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Research)心灵、脑影像与神经伦理学研究室主任(Director of Mind, Brain Imaging and Neuroethics Research Unit),同时担任该校精神疾病学、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专任或兼任教授。此外,他还在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南昌大学等数所中国高校担任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并于2012年入选我国第八批千人计划。他善于从神经哲学的综合视角来研究心灵问题,对心灵与大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大脑如何构建我们主观的现象特质(自我、意识和情感)有独特的见解。
译者简介
陈向群
江西武宁人,哲学博士。2017年6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博士后项目资助,于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理卫生研究所心灵、脑影像与神经伦理学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意识哲学、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9YJCZH011),江西高校人文社科项目(JC18218),江西省社会科学项目(21ZX06D)。  

徐嘉玮
广东广州人,哲学博士。2021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作为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到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理卫生研究所心灵、脑影像与神经伦理学研究室访学。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特任副研究员暨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科学哲学、文化与认知和心灵哲学。近年来在《自然辩证法通讯》、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等国内外优秀期刊发表论文,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22FYB012)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702745)。

目录

导言1

第一篇大脑模型15
第一章超越主动/被动的二分法:大脑神经活动的频谱模型17
第二章自发活动和刺激诱发活动之间的关系:大脑的交互
模型38
第三章我们的大脑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系统?大脑的预测
模型与世界-大脑关系60

第二篇意识模型79
第四章大脑的频谱模型与意识81
第五章大脑的交互模型与意识102
第六章大脑的预测模型与意识120
第七章意识的时空模型Ⅰ:神经特异性与神经元-现象对应140
第八章意识的时空模型Ⅱ:时空对齐——神经-生态连续体
和世界-大脑关系175

第三篇世界-大脑问题209
第九章本体论Ⅰ:从大脑到世界-大脑关系211
第十章本体论Ⅱ:从世界-大脑关系到意识236
第十一章本体论Ⅲ:从世界到意识275

第四篇哥白尼革命305
第十二章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地球之外的观察
视角307
第十三章神经科学和哲学的前哥白尼立场:心灵或大脑内部
的观察视角329
第十四章神经科学和哲学的哥白尼革命:大脑之外的观察
视角351

结论:哥白尼革命——大脑自发活动是神经科学和哲学内经验的、
认识论的和本体论的规则改变者吗?379

译后记一382

译后记二384

参考文献385

词汇表445

索引461

脑科学与哲学前沿译丛序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脑科学(神经科学)与哲学在学科属性和方法论上的不同,相互之间界限分明,没有任何交集。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奎因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哲学家强烈呼吁破除科学与哲学之间的严格界限,他们倡导用科学的经验方法来研究传统的哲学问题,哲学逐渐被自然化。如此,脑科学作为一种经验科学,它与哲学之间必定也是相互关联的。这主要表现在,哲学或更确切地说是心灵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心灵等心理现象,今天也是脑科学的研究对象,只不过两者之间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脑科学以第三人称的观察实验方法将意识等同于大脑神经生物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物理主义还原论。哲学以第一人称的概念逻辑方法将心灵理解为与大脑完全不同的精神实体,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但两种方法都存在相应的缺陷。前者无法解答现象或感受意识,即查尔莫斯所说的“意识难问题”;后者则缺乏相应的事实论证。为了克服各自方法论的不足,神经哲学家们倡导将神经科学与哲学相结合,进而得出一种新的综合方法即神经哲学方法,它被认为是解答当前心灵和意识之谜的最佳方法。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丛书“脑科学与哲学前沿译丛”,来介绍神经哲学家们如何从脑科学与哲学的综合视角探究我们的意识和心灵之谜。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脑科学与哲学之间不是相互分离而是密切关联的。具体来说,哲学的心灵概念可以用来解释脑科学的经验事实,同样地,脑科学的经验事实也可以用来验证哲学的心灵概念。脑科学和哲学之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一种相互迭代的关系,即概念—事实的迭代性。本套丛书主要以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理卫生研究所(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Research)心灵、脑影像与神经伦理学研究室(Mind, Brain Imaging and Neuroethics Research Unit)教授格奥尔格·诺瑟夫(Georg Northoff)的相关著作为主,具体包括《大脑哲学:大脑问题》(Philosophy of the Brain: The Brain Problem,2004)、《留心大脑:通往哲学与神经科学之路》(Minding the Brain: A Guide to Philosophy and Neuroscience,2014)、《病脑启示:神经哲学与健康心智》(NeuroPhilosophy and the Healthy Mind: Learning from the Unwell Brain,2016)、《自发的大脑: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The Spontaneous Brain: From the MindBody to the WorldBrain Problem, 2018)、《神经波:大脑、时间和意识》(NeurowavesBrain, Time and Consciousness,2023)等。

陈向群  江西南昌 2024年7月10日

中文版序
我非常欢迎并高兴地看到,我的两位中国学生陈向群博士和徐嘉玮博士将我的哲学著作翻译成中文。这本书尤其引人入胜,因为它可以作为中西哲学思想之间交流的桥梁。
心灵和身体的关系问题,即心脑或心身问题,是西方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心身关系问题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哲学家勒内·笛卡尔和他的心身二元论。自那时起到现在,人们对心身关系问题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从二元论的到一元论的,而一元论本身就在物理主义和泛心论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与此同时,随着神经科学的巨大进步,我们对大脑,包括对神经元功能与心理特征(mental feature)之间关系的认识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神经科学是否可能通过破译大脑的经验机制,最终解决历史悠久的心身问题呢?
这就是本书写作所比照的方法论和本体论背景。让我从方法论背景说起。神经科学的经验进展需要在概念上以及最终在本体论意义上得到充实。这就需要一种非还原性的神经哲学方法,而不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还原性方法,即不是直接从经验数据推出关于心脑关系的本体论假设。这样的推论要与意涵(implications)相区分,因为在意涵中,本体论和经验层面的区别会被保留,同时两个层面之间是非还原关系。总之,这就是非还原性神经哲学,它不同于神经科学、哲学和还原性神经哲学。这在我其他中译著作中有更进一步的阐释,例如《留心你的大脑:通往哲学与神经科学的殿堂》(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6)和《病脑启示:神经哲学与健康心智》(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9)。
这里所说的非还原性神经哲学方法正好位于哲学的纯概念方法和神经科学的彻底经验方法之间。我讨论和端详了各种经验数据,研究了它们对理论问题的意涵和预设,如大脑模型(第一至第三章)、意识理论(第四至第八章)、心灵和大脑的本体论(第九至第十一章),甚至方法论(第十二至第十四章)。经验数据为我在每章中讨论的概念论证提供了经验合理性。我坚信,这种从神经科学和哲学、经验和概念领域的共同中间立场出发的非还原性神经哲学方法,可以为神经科学和哲学揭开心脑关系的谜团提供新见解。
非还原性神经哲学方法论策略让我认识到(哲学和神经科学)概念和经验方法的相似性而不是差异。大脑和心灵以什么作为它们的“共同货币”(common currency)?(Northoff et al, 2020a, b)。由此,我想到了大脑以及世界本身最基本的特征,即空间和时间。经验数据有力地表明,大脑通过其自发活动构建了自己的“内部时间和空间”:“内部时间和空间”是伊曼努尔·康德提出的关于心灵的概念,这些经验数据是它在大脑中的经验表现。然而,大脑内部时间和空间的构造并不是孤立发生的。相反,它发生在大脑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之间持续对齐(alignment)的互动中。从大脑的角度来看,世界的时间和空间被认为是“外部时间和空间”。大脑自发活动的内部时间和空间与世界外部的时间和空间是持续对齐和同步的。大脑自发活动的经验、理论和本体论(见下文)的重要性是我为本书命名的依据。
我们怎样才能说明,大脑内部的时间和空间与世界外部的时间和空间的这种对齐呢?我们可以举一个来自中国的例子。中国哲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与自然和谐”。我们大脑内部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尝试与环境的外部时间和空间同步和对齐,这可以被视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可能基础。就像美丽的中国象牙球,较小的象牙球嵌套在较大的象牙球内,大脑内部时间和空间的较小范围嵌套在世界外部时间和空间的更大范围内。
大脑内部时间和空间与世界外部时间和空间的对齐是意识等心理特征的关键,这在第四至第八章中有说明,并在最近提出的意识的时空理论(TTC)中得到概念化(Northoff & Huang, 2017; Northoff and Zilio, 2020a, b)。本书旨在超越经验-理论领域,进入本体论领域,探讨心脑问题。如果大脑内部时间和空间与世界外部时间和空间的对齐是意识等心理特征的关键,那么世界和大脑的关系必定是神经和心理特征(如大脑和心灵)关系的必要条件(第九至第十一章)。
重要的是,世界和大脑的关系在这里是以本体论的方式构想的:世界和大脑时空关系的存在和实在,即世界-大脑关系,对于心理特征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前者,后者将是不可能的。这带出了主要的本体论意涵(第九至第十一章)。首先,它意味着,考虑世界-大脑关系的本体论必须基于关系而不是属性:存在和实在的关键以及最基础和根本的特征是关系,而关系有别于通常在西方本体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属性或实体(substances)。因此,我选择基于关系的本体论,而不是基于属性的本体论,因为只有前者与世界-大脑关系对于意识等心理特征必要的经验数据相兼容。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