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节俭美德的起源(现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节俭美德的起源(现货)

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

57.85 6.5折 89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欢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42575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上书时间2023-09-19

中央编译出版社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过节俭的生活,大致可归于这样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面对资源有限的理性考量;二是约束自身欲望的内在需要;三是尊重劳动成果的主体自觉。

——《中华节俭美德的起源》后记

本书是一项对中华传统伦理范畴 “俭” 的研究。本书以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节俭美德生活传统和节俭美德思想传统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背景,以现代社会存在的奢侈浪费问题为导向,分析了中华民族节俭美德传统在先秦时期的起源、进化过程、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俭德思想传统如何开端、先秦诸子对俭德传统的思想构建、俭德传统的时代内涵与伦理学意蕴,以及俭德传统现代转化的本质、意义、阻碍、路径等重要问题。本书旨在阐明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传统如何以及为何会在先秦时期形成, 并提出将这一优秀传统创造性地融入现代道德生活的具体路径,引导人们认同并选择节俭绿色、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问题意识强,逻辑结构合理,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孙欢,毕业于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先后在《伦理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上篇节俭美德生活传统溯源
一原始社会的艰难生存景象3
(一)原始先民的艰难求存3
1考古中的原始生活4
2传说中的道德之光6
(二)炎黄尧舜的俭德肇始7
1炎黄的自觉节俭意识7
2尧舜的节俭生活典范9
(三)奢侈起源的考古证据11
1剩余产品与奢侈生活萌芽12
2原始先民的生活分化证据13

二夏商社会的节俭生活画面16
(一)夏商统治者的俭与奢16
1克勤克俭的创业者17
2纵欲奢靡的守成者19
(二)批判奢靡的社会舆论22
1警示与抱怨22
2惩戒与批评23
(三)等级礼制的初步形成24
1等级礼制从萌芽到雏形25
2夏商遗址中的等级差异27

三西周礼制下的等级化生活32
(一)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场景再现33
1勤俭克制与周初盛世33
2纵欲无节与西周没落36
(二)等级礼制下等级消费合法化38
1等级秩序衍生等级礼制38
2等级礼制下的差等生活40
(三)节用财物的政治制度安排45
1天官序列与节俭46
2地官序列与节俭47
3春官序列与节俭48
4秋官序列与节俭49

四春秋战国的俭奢社会图景51
(一)礼崩乐坏下的奢靡放纵52
1欲望宛如脱缰烈马52
2跟随考古寻找真相57
(二)奢靡世风里的节俭操守58
1践行俭德的典范58
2艰苦清贫的底层61
(三)治国理政中的节俭之道62
1晋侯治国节俭惠民62
2越王勾践克己节俭63
3李悝变法惩罚淫侈64

五崇俭生活传统源起之历史必然66
(一)落后物质生产方式下的理性考量66
1生产力落后与资源有限的理性选择67
2王有制下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困境73
(二)社会生活道德化催生的自觉追求78
1先秦社会生活的道德化演进78
2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的自觉意识79
(三)上层贵族奢靡风激发的社会矛盾81
1上层贵族愈演愈烈的奢靡之风81
2奢靡背后的贫富分化与阶级矛盾83
(四)崇俭抑奢道德场效应的基本形成86
1先秦社会崇俭抑奢的舆论场效应86
2先秦社会道德权威的榜样场效应88
中篇节俭美德思想传统溯源
六中华俭德思想的开端93
(一)西周俭德思想的滥觞93
1《周易》中的俭德思想94
2《尚书》中的俭德思想100
(二)春秋史书中的俭德思想103
1《国语》中的俭德思想103
2《左传》中的俭德思想109

七先秦儒家的俭德思想116
(一)孔子的俭德思想116
1宁俭勿奢的礼本论117
2宁固不逊的德性论122
3节用爱人的治理观127
(二)孟子的俭德思想130
1养心莫善于寡欲的修养论131
2不以天下俭其亲的事亲观135
3俭者不夺人的王道思想138
(三)荀子的俭德思想142
1由礼而重己役物的治气养心之术142
2隆杀中流相结合的等级消费道德146
3独侈危国与聚敛者亡的君道理论150
4节用裕民与节流开源的足国之道152

八先秦道家的俭德思想156
(一)老庄的俭德思想156
1“知足知止”的处世之道157
2“少私寡欲”的养生之道160
3“去甚、去奢、去泰”的修身之道164
4“俭故能广”的治理之道167
(二)庄子的俭德思想173
1无欲素朴的养生观173
2至乐无乐的快乐观176
(三)《吕氏春秋》的俭德思想180
1贵生适欲的身国同治思想180
2必俭必合必同的葬丧观点184
3举事无逆天数的生态哲学188

九先秦法家的俭德思想193
(一)管子的俭德思想193
1“俭其道乎”的富民治国论194
2“度爵量禄”的等级制消费道德199
3“莫善于侈靡”的重奢倾向202
4“俭则伤事”与“侈则伤货”的辩证观点207
(二)商鞅的俭德思想209
1民壹上壹的重农促农论210
2国富而贫治的治理主张212
(三)韩非子的俭德思想214
1对老子俭啬观的改造与继承215
2侈惰贫与力俭富的价值论证219
3“知侈俭之地”的君道思想222

十先秦墨家的俭德思想229
(一)俭节昌而淫泆亡的治理观230
1加费不加于民利弗为的理想君道230
2用财节与自养俭的民富国治思想233
(二)自苦为极的理想道德人格238
1独自苦而为义的修身论239
2赖其力者生的劳动修行241
(三)乐非所以治天下的非乐论243
1“圣王不为乐”释义244
2为乐亏夺民财废分事246
3先王之书的非乐记载248
(四)丧葬之有节的节丧主张249
1对“厚葬久丧”观的痛斥250
2“不失死生之利”的丧葬之法254
下篇节俭美德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十一节俭美德传统的现代阐释259
(一)节俭美德的多维内涵259
1先秦语境中的节俭259
2现代语境中的节俭263
(二)节俭美德传统的伦理学意蕴267
1节俭美德传统的美德伦理意蕴268
2节俭美德传统的规范伦理意蕴274

十二节俭美德传统的现代转化283
(一)俭德传统现代转化的基本问题284
1俭德传统的现代转化是何义284
2俭德传统的现代转化因何由287
3俭德传统的现代转化受何阻290
4俭德传统的现代转化循何路295
(二)俭德传统向现代道德规范的转化298
1向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转化298
2向现代企业道德规范转化300
3向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转化302
(三)俭德传统向现代道德行为的转化304
1转化为公民日常生活中的节俭行为305
2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节俭行为308
3转化为政府行政管理中的节俭行为311
(四)俭德传统向现代道德德性的转化314
1向个人德性的转化315
2向社会德性的转化319

结语326

参考文献329
一、著作类329
二、报纸期刊类334

后记34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